王克科
南京市江北新区浦口实验小学 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口算是指不借助计算工具、不借助纸笔来表达计算过程,而是通过思维直接算出结果的计算方式。口算能力是估算、笔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计算能力。口算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阶段,培养口算能力的最佳时期是低年级阶段。因此,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
关键词:小学数学,口算能力,重点培养。
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培养是从10以内数的认识及10以内的加减法开始的,它是学习数学的基础。20以内数的学习和2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能力的培养,是基本运算的关键期,加、减、乘、除都离不开20以内加减法口算这个基础。如果一个孩子在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口算能力不强,对这个孩子的整体数学成绩影响极大,更会影响小学中高年级数学的学习。所以,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口算能力的培养。
一、听说读写 良好习惯
儿童从6、7岁开始进入学校,开始了正规的、系统的学习,学习成为儿童的主导活动。学习是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在正规化的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知识技能。低年级小学生在听的方面:要求学会倾听他人说话,听清内容,记在心上,要说得出来,学生的倾听习惯是其它习惯的基础。说的方面,数学课堂上的语言要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不说啰嗦的话,否则课堂效率不高,也无益于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学会读题,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看清题目的要求,在正确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去解题,以免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低年级学生首先要训练学生书写姿态:时时提示“三个一:胸离桌子一拳远,眼离书本一尺远,手离笔尖一寸远。”其次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只有写对写好才是计算正确的前提。最后要提高学生写数字的速度,学生写数字的速度慢,是影响运算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学生开始学写数字时,写得漂亮但写得非常慢。为了提高学生的书写速度,我采用专项训练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先讲好几个数字的书写要点,特别强调学生容易看错写错的9、6和0、3、5和8的特点。经过练习后,先同桌比赛、再小组比、再全班比,看谁写得又好又快。通过练习,学生书写阿拉伯数字的速度提高很快,后期口算速度明显提高。
二、巧设情境 激发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孩子心性未定,学习上更容易跟着自己的兴趣走;低年级的孩子具有明显的向师性,自己喜欢的老师课堂上听讲就会认真些,效率也会更高,老师在课堂上用什么来吸引学生呢?主要是巧妙设计课堂教学情境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以一种比较轻松愉快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如闯关寻宝游戏,运用多媒体技术,要想闯关成功需要解决关卡上的问题,每闯过一关教有相应的奖励。还可以通过希沃技术并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设计如“小蝌蚪找妈妈”、“信鸽送信”、“青蛙过河”等游戏,吸引孩子的眼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教有练习展示的机会,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练、练中有提高。
三、巧用学具 理解算理
口算要想算得又快又好,不能只是简单重复的训练,训练的前提是理解算理能够算对保证正确率,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通过训练提高口算速度,从而达到又快又好。
低年级学生课堂上有意注意时间短,好奇心重,对新鲜事生比较好奇,正处于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在进生口算教学时,课堂中各个环节之间要做好引导和过渡,帮助学生由具体事物逐步向抽象的计算过渡、建立表象。
教学口算时,应多借助教学工具、多指导学生动手操作、多借助多媒体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比如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这一单元第一课时《9加几》时,课前让学生准备好小棒或圆片等学具,教学过程中,可以先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用小棒或圆片摆出相应加减法的过程,学生动手操作后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么让别人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几的呢?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凑十法就自然而然地被学生发现了,学生初步理解“满十进一”;接着教师利用多媒体投影演示,学生再次感受“满十进一”,体会“凑十法”的思想;学生在动手操作和投影演示中能够直观地理解凑十法的算理,这时教师再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就会在头脑中形成表象,进而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最后让学生根据刚才的操作拿笔在书上圈一圈、说一说口算过程,这时抛开学具抛开投影运用学生脑中的表象进一步深刻理解凑十法的算理。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能深刻理解算理,在最开始学习口算的时候能够保证较高的正确率,为后面提高口算速度做好准备工作,在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等的进位加法时能够更好地进行知识迁移的作用。
四、掌握算法 科学训练
1、训练形式多样化
A 抢答
教师课前准备口算卡片,利用课前五分钟时间,出示口片卡片,学生抢答,既活跃课堂气氛,又进行了口算练习。
B 打擂台
课堂训练中采用争擂台大王、挑战小擂主等形式,让全班每个学生都有练习的机会。
C 计算小能手
定期组织学生进行口算比赛,一张A4纸设计近期学习的100道口算题,规定好时间,得分最高者获得“计算小能手”称号,这样既能检测学生近期口算学习的水平,又能激励学生。
2、在游戏中训练
A划拳说数
在教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每两人一组,每个同学只用一只手,两人同
时用手指表示数,口算出两个数的和与差,抢答得数。
在教学完20以内的加减法后,学生可以用自己的两只手表示数,两人同时用手指表示数,口算出两个数的和与差,练习进位加法。
B掷色子
在教学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可以让学生两人为一组,每人一个色子,两
人同时抛出,口算出上面两个数的和与差,抢答得数。规则:如果抛出的两个数字是5、6和6、6重新投色子。
在教学完20以内的加减法后,可以三人一组,每人一个色子来抛,根据上面的三个数字每人依次说一道算式并计算,可以是连加、连减或加减混合。每次可以有多个算式,这种训练不单能提高学生口算能力,对培养学生有序思维也非常有益,学有余力的同学也可以四人一组来说出四个数的混合算式。
C二十四点
在教学完加减乘除之后,可以让学生玩“二十四点”游戏。把一副扑克牌平
均分成四份,每人手里各拿一份。游戏开始,四人各出一张扑克牌,只要把四张扑克牌的点数拿来计算,“加、减、乘、除”可重复使用,最后算得的结果要等于24,谁先算出就拍一下扑克牌,最后算出的那个同学可以向已算出的三位同学中的其中一位发问计算过程。如果算对了,这四张扑克牌就给发问的那位同学,如果算错了,这四张扑克牌就给算错的那位同学。最后,谁手里的牌先没有谁就赢,谁手里的牌多谁就输。这样,学生在游戏中提高了口算能力。
3、新旧知识对比训练
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强,但同时遗忘速度也快。针对学生的这一弱点,我通常在教学完新知识后,有意识的将以前的知识拿来和新学的知识进行对比训练。如减法和加法对比、进位和不进位的对比、退位和不退位的对比、乘法和加法对比等。这样训练既让学生掌握了新知,又在与旧知的对比中进一步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新旧知识构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有利于小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形成。
4、典型训练
突出重点,对症下药。如学生练习中经常出现:14-5=11,15-4=9的错误。让学生当小老师、小医生进行找错、议错,学生就会发现:错只是因为没有强心地看题。为了防止类似的错误继续出现,多出这样的对比练习。教师平时多集合各小组的错误,设计数学门诊部、数学医院等活动,让学生进行专项练习。
五、家校合作 共话成长
学生每一在回家做口算练习,家长给孩子计时,比较一下每天需要用的时间和错误题目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孩子对哪一种类型的口算掌握的比较弱,就可以针对这个类型加强训练,做到有的放矢。家长每天在给孩子作业签字的时候顺便把时间写在一边,老师也能及时掌握孩子的口算情况了。
[1]卢凯月,低年级数学教学要加强口算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参考:综合版,2010(7).
[2]李万昌,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J].教育科学:教学实践,2016(2).
作者简介:王克科(1989-).女,汉,河南鄢陵县人,硕士研究生,毕业于扬州大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数学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