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佳
河套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015000
摘要:随着社会各界对教育事业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教学管理的创新与改革也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课程思政作为一种将各种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紧密融合在一起,利用其形成的协同效应,将立德树人作为教学工作的首要目标的综合性教育理念。充分发挥创新教学管理理念的优势,推动高新课程思政改革与创新工作的有序开展,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素质综合性应用人才。文章主要是就创新教学管理推动高新课程思政改革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创新教学管理;课程思政;改革
1、提高课程思政顶层设计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高等院校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牢牢的掌握党对于高校工作的领导权,才能将高校作为党的领导的主阵地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这就要求,高校党委必须在加强课程思政领导力度的基础上,保证高校的课程思政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调动高校内部各部门工作的积极性,才能形成育人的合力。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党委必须掌握思政教育的主导权,严格的按照立德树人目标导向的要求,明确高校思政教育的目标,将思政教育贯穿于高校教育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多种课程协同按照的优势,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
2、加强学校各部门的配合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高校实行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二级学院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发展、教学管理、教职工年度考核与分配等各方面都有着其独立自主的权力。因此,如果只有学校的领导层面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性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校内的各个职能部门与二级教学单位密切的配合,做好课程思政教育美术的推广和实施工作。首先,校内各职能部门必须统筹安排课程思政的实施和监管工作,并以此为基础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确保课程思政实施效果达到预期目标。其次,二级院校必须全力支持课程思政学科建设的工作。将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两种模式的协同发展性上升至制度的层面上,制定科学合理的协同育人机制,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内涵式发展提供从中的动力。
3、有序推进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作为近年来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该模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不仅还存在着很多的缺陷,而且没有足够的建设经验可以借鉴,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正是因为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开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一蹴而就的,各个高校必须通过不断的探索和研究才能获得相关的经验。所以,各个高校必须充分发挥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的全面开展。比如,高校可以从学校现有的专业中选择能够体现自身特色且基础性较强的课程,开展试点性的工作,并在积累够足够的经验后再进行全面的推广。又或者高校可以通过在全校范围内实施教学改革课题招标的方式,设立高校课程思政的示范课程建设项目,为课程思政改革模式的全面推行做好充分的准备。
4、整合课程思政特色教育资源
各个高校应该根据学校自身的办学特色,深度的挖掘各个专业与课程中蕴含的德育教育元素,充分发挥其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价值引领作用,推动高校思政课程改革工作的迅速开展。比如,高校在开展《民族学》、《民族理论与政策》等民族类课程教学时,可以通过适时渗透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民族团结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引导学生逐渐的消除汉族与小数民族学生之间存在的隔阂,增强各个民族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将各族人民紧密的团结在一起,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再比如,很多工科类院校在开展计算机、通信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时,应该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和看待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优势,增强学生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才能使广大大学生真正的扛起时代发展赋予的重担,出色的完成专业学科的学习任务。
5、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意识
思政教育自身具有的综合性较强的特点,决定了其难免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加强高校教师队伍整体自觉育人意识和育人能力培养的力度,才能充分发挥出立德树人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中的积极作用。(1)思政课程教师必须用于扛起自己的重任。高校思政销售应该在主动了解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基础上,深入解读各级政府实施的政策方针以及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发展的现状,在学习各种先进理论成果的过程中,更新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运用科学的理论培养学生,引领大学生的关注热点和焦点。另外,各个高校应该站在全球一体化发展性的层面上,向学生灌输先进的理论成果,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中,落实到实际的行动中,充分发挥思政小课题与社会大课堂相互结合的优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2)专业教师应该勇于承担育人责任。高校思政教师应该正确认识教书与育人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不但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提高的重要性,还应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将思想育人融入到高校课程的建设中,严格的按照价值理念的要求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践行自己的专业知识。(3)班主任、辅导员必须努力调自身育人水平。班主任。辅导员必须同时扮演学生的知心评议、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等各种角色。通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贯穿于日常班会或者谈心谈话活动中的方式,帮助学生树立专业知识学习与个人涵养品德同等重要的理念。另外,高校在制定课程思政改革实施计划时,应该根据高校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既要重视专业理论知识的传授,而且还应强调价值引领的重要性,合理运用灵活多样且切实可行的手段,推动高校课程思政改革工作的有序开展,促进高校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
结束语
总之,由于当前我国高校的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尚处在起步的阶段,所以,高校的教职员工必须积极的参与到课程思政的建设中,将思想建设与学校的自我发展紧密融合在一起,严格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工作会议中提出的要求,在课程思政改革的过程中总结和汲取实践经验,优化课程思政改革的体系,促进高新思政课程建设效率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李粤霞. “课程思政”实施的理念与路径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
[2]李旭芝. 高校“课程思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20.
[3]储著源,周小华.高校课程育人质量提升的主要问题和路径选择[J].高校辅导员,2019,06:33-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