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视角下高校教学管理效能提升途径

发表时间:2020/11/2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9期   作者:赖启财
[导读] 高校作为教育基地为社会进步和祖国发展不断输送着各种专业型人オ,

         赖启财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0
         摘要:高校作为教育基地为社会进步和祖国发展不断输送着各种专业型人オ,但目前毕业大学生数量逐年上升且社会所提供的就业机会不定,高校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変大,毕业大学生未能顺利就业的原因多种多样,高校教学管理效能就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由此可知,从高校学生就业问题视角来分析高校教学管理效能的提高路径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高校管理;就业实践
         引言:教学管理效能是对高校能够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综合能力及具体管理效果的评价,主要建立在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上,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校效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使得提升教学管理效能已成为大多数高校管理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与高校教育教学效果和学生未来就业前景紧密相关。因此本文对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大学生就业问题入手探究了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效能的有效路径。
一、目前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教学管理体系不完善
         部分高校教学管理体系并没有随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而得到完善,这种依托于传统管理方法的教学体系并没有因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而做出相应的调整,难以适应教育深化改革的实际需求。部分高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上的投资力度比较大,但在管理系统上的人力、物力投入相对较少,在开设专业课程的时候更是将成本投入与实际收益和课程的难易程度作为专业课程设置的标准,并没有结合市场需求和就业大方向来考虑学生课程开设的问题。管理系统缺乏针对性,一片式管理并没有充分的考虑学生的需求,也没有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管理系统更多是对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进行管理与检测,但就业教学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传授的层面,就业教育的影响并没有得到深化,教学管理体系更是缺少对学生就业实践环节的管理,高校教学管理效能的提高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二)高校教学管理观念不先进
         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无形中对高校教学管理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高校教学管理应当不断向科学化与制度化方向迈进,但目前部分高校的教学管理理念仍然缺乏先进性与科学性,学生的就业导向要求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应当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为教学目标,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帮助学生掌握理论知识和相关技能,但从目前大部分高校管理现状来看,残存的陈旧教学管理观念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潮流,也无法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更加无法解决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问题。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的思想观念存在偏差,并没有真正意识到管理工作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也并没有真正重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积极作用,教学管理工作只停留在表面并没有实现所预期的效能。
(三)教学管理人员的就业指导性差
         人员的专业水平与职业素养是影响高校教学管理效能的重要因素。一方面针对教学管理工作中学生就业指导部分的重视程度不够,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不高,职业认同感相对较差,人员流动性也相对较强,另一方面由辅导员、就业指导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等组成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团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参差不齐,且在上岗时或临时分配教学管理任务后并没有得到统一的培训,管理人员团队的指导性较差且素质有待提高,无法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率的问题,也无法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效能。目前大多数高校的教学管理目标与方向仍然停留在对学生理论知识学习过程与成果进行检验与管理,忽视了对学生实践环节的管理工作,实践是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的重要途径,在学生未来择业与就业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学管理工作与学生就业实践相脱离导致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难以形成明确的职业理想,学生无法在实践工作中找到自身优势与潜能,也无法改善自身的缺点与不足,从而无法根据实践经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就业方向不明确直接导致了学生就业困难问题的发生。
二、大学生就业视角下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效能的有效路径
(一)创新教学管理理念
         创新教学管理理念是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理念先行”始终是各种具体行动的思想基础,只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学生就业问题与教学管理效能之间的直接关系,才能将教学计划与管理工作进行紧密联系,从而完善教学计划的可操作性、优化管理工作,同时应当对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进行不断的创新,真正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来考虑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方向,改善以往教学管理工作强制性与规范性过强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为帮助学生解决就业问题、提高教学管理效能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教学管理工作不应当只停留在对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管理的层面上,更应当把重点放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工作上来,在帮助学生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增强学生未来就业中的竞争力,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鼓励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也要注意实践环节的加强。管理人员应适当采取分级教学管理模式,明确的层级分工能够帮助教师更好的发挥其教育作用,同时应当将教学管理工作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适当的加强教学管理人员与学生在课上和课下的互动与交流,以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与质量,从而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效能。
(二)贯彻就业导向管理方针
         首先,要以企业需求为导向,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专业建设时充分考虑企业与社会的用人需求,进行充分的调研。然后要以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备创新能力、执行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知识拓展能力的人オ为目标,全方位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和措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这方面,高校可以结合市场和企业用人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指导方针进行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要求学生不断加强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学习,高校应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加强学生心理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和职业道德观念,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其次,还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开展就业教育指导工作,明确学生管理工作的目标。新生人学后就要加强对其的就业指导教育,指导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合理就业目标,合理规划接下来的学习。

对于毕业生而言,则要加强就业宣传工作,重视毕业生职业教育。例如,开展校园招聘、邀请企业人才进行职业培训教育、开展专业就业指导课程等。就业指导课程主要包括的内容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简历制作、面试技巧等。
(三)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
         教学管理人员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扮演着指导者的角色,其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水平和综合素养直接决定教学管理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对高校教学管理效能有着深远的影响。学校应当广纳人オ以充实教学管理队伍,在教师的招聘和录用的时侯适当地提高要求标准以选拔出更具备就业指导知识与技能的专业人オ,也可以从毕业生中挑选优秀人オ留校工作,这种教学管理人员更具备学生基础,也更加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求,真正的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教学管理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找寻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效能的有效途径,便于教学管理工作能够真正的深入到学生群体中去,也有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以保证教学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培训中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职业认同感,从而使这支教学管理队伍能够成为指导学生就业提高学校教学管理效能的强有力后盾。以大学生就业为视角进行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离不开毕业生就业指导师资力量方面,高校可以增加引进就业指导师资的投入,例如资金投入和完善相关福利待遇等,引进毕业生就业指导师资力量,壮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并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则是落实“双师型”教师培养计划,“双师型”教师指的是具有双证或者双职称的教师,其不仅要具备本专业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专业职业相关的实践经验。对此,可以充分吸纳和引进“双师型”人オ,丰富师资结构,给予学生专业知识教学的同时进行专业相关的职业教育,还可以进行教师上岗实训制度,专业教师到企业中进行一段时间的上岗实训,专业技术教师应主动承担科研任务,提升师资队伍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四)创新高校教学管理机制与体系
         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效能,必须在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实践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并健全一个创新的教学管理机制。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应当以提高教学管理效能为根本目标,以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化为手段,以学校实际效益和学生未来就业为发展方向,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各种人才提供一个科学的、有效的约束机制。传统的教学管理机制已经不能解決学生的实际需求,也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创新教学管理机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帮助他们认识到教学管理工作与他们自身未来发展和就业问题的直接关系,从而自觉、自发的接受并配合学校教学管理工作。教学管理机制的创新有利于深化改革的要求,在高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更加深入的贯彻,以现代化、科学化、多样化的管理方式来进行教学管理工作是未来一段时间内各高校提高教学管理效能的必然趋势。完善以培养学生就业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体系是符合社会需求,能够提升学生就业率,从而提高教学管理效能的又一重要途径,高校就业指导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教学体系应当以就业实际情况为专业课程设置的具体导向,学生能够在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做好步入社会的思想准备,根据自己的职业优势与职业理想选择适合自己的就业方向,从而帮助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实际问题,帮助学生解決就业问题不仅是提高学校就业率的重要方法,更是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效能的重要体现。
(五)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适当增加学生就业实践机会
         适当增加学生就业实践机会是促进学生就业、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效能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大多数高校会在学生毕业前设置专业相关的见习和实习环节,并通过学分制对学生实践结果进行评价,增加实践机会可以帮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在见习或实习过程中明确自身优势与长处、反思自己的缺点与不足、开发自己的潜能,从而在了解自己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明确或更改自己的就业方向以增加未来就业机会,目前许多民办大学正在向技术型大学转型,高校应当就学生就业问题加深与各个企业的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更多到企业实践的机会。为了使大学生具备更高的就业能力,达到更好的就业效果,高校学生管理还需要加强产教结合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以促进大学生就业。高校可与企业进行合作,高校通过调研选择合适的企业并与其达成合作,企业为高校和大学生提供实践和适应机会,高校为企业提供新鲜血液和人力资源,学生毕业前通过实习积累了经验,毕业后即使不留在实习单位也能较快地适应其他工作。同时,可以开展丰富的校园实践活动,结合学生的专业和学校教学实际,在课程中加入实践活动课程,或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生管理工作中,增加实践管理经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一方面,要深入开展产教融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高校要走产教融合的道路,使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可以实施新型学徒制方式教学,企业和高校教师对学生实施“双师带教”教学模式,助力学生了解专业市场前景,规划职业生涯,并做到学生和职场、技术和市场的无缝对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和综合素质,还可提升大学生毕业求职就业效果。
结论:社会的快速发展对人オ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专业的知识与技能还应当拥有相应的职业素养,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教育基地其教学管理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对目前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学生就业角度入手探究了提高高校教学管理效能的有效路径,希望可以为广大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提供一个新的思考方向。
参考文献:
[1]钱琴琴.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21(04):18-21.
[2]高振华.应用型高校视野下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探讨[J].文化学刊,2019(12):165-167.
[3]狄佩佩,刘明阳.目标管理思想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9(24):49-53.
[4]张顺友,杨菲,葛楠.从毕业生就业情况反思高校学生本地就业培养[J].农家参谋,2019(24):24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