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3期   作者:严万丽
[导读]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教育要求。将思维导图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主动性、实践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以下本文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为着眼点,讨论利用思维导图在小学低、中、高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扭转当前教学方式方法的策略。
 严万丽  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第一小学  553001  
      摘要:随着小学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下教育要求。将思维导图融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对于提升学生思维能力、主动性、实践能力具有促进作用。以下本文以转变传统教学观念为着眼点,讨论利用思维导图在小学低、中、高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中,扭转当前教学方式方法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思维导图;意义;对策
      思维导图,是指以发散思维为基础,将人脑所想的内容以文字、图形为结构点构成结构图。思维导图在教学中运用并不是一件新鲜事,早起多用于科学类学科,用以帮助学生以及复杂的公式与知识点。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运用并不多见,这源于语文学科虽然知识点也并较多,但是归类难度较大难以形成结构图。但是如果能够寻找到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使用策略,杜宇帮助学习夯实语文基础知识、降低学生学习压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教师将思维导图的学习应用方式传授给学生,对于学生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具有非凡意义。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人的思维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形象思维;二是抽象思维。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其思维形式主要是“形象为主,抽象为辅”。对比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思维导图的知识传授方式更加简洁明确、图文并茂,这符合激发小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需求。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来看,思维导图的运用能够渗透进入语文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包括识字、阅读、学做等等,并且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绝不仅仅是提高教学效率,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二)保护发散思维,培养创造思维
      小学教育是素质教学的基础阶段,小学生正处于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思维状态。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常常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中,学生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学习状态,极大的限制了学生思维的过也行。而思维导图作为一种以发散思维为基础的学习工具,对于保护、培养学生思维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除此之外,面对思维能力受到束缚的学生来说,思维导图能够激活学生思维。教学中教师通过思维导图绘制形成思维图,全方位保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创造性思维。
      (三)提升综合能力,促进语文教育改革
      思维导图的运用,对于提升学生总结概括能力具有积极作用。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是将知识结构化与系统化展示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核心关键词,以此作为结构树中“根基”,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树的“枝叶”。对于长期处于“死记硬背”学习状态学生来说,思维导入能够降低他们的学习压力,进而提升学生学科学习的自信心。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对策
      (一)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低年级阶段的运用对策
      人的思维形式的发展,是从形象思维为主导两者均衡再到形成抽象能力。小学低年级阶段形象思维占据主导地位。考虑到这一点,教师在思维导图的应用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能力与知识接受水平,思维导图的绘制需遵循简单易懂原则。同时,在思维导图的运用上,教师可以通过一些色彩鲜明、多元线条的方式,刺激学生的视觉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如在低年级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我介绍,并绘制思维导图,教师可以率先垂范通过思维导图介绍自己的家庭成员,引导学生画出简单的一级分支图并逐步深入到二级分支图,让学生对思维导图有一个初步的认知,为后期的思维导图学习奠定基础。
      (二)思维导图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和低年级阶段的学生相比,中年级阶段的学生在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方面都有所增强。因此,在这个阶段的思维导图运用中,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文字、图形以及逻辑性较强的关系,促使学生形成语文思维的能力,形成更加清晰的逻辑关系结构,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效率。同时,在这个阶段,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运用于学生的阅读、写作等环节,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使学生逻辑关系的清晰化和条理化。例如教师训练学生写作,以写景为例,教师可以针对“春天”的景色,以“春天”为关键词,联想到与春天有关的词语,如春雨、春风、鲜花、嫩叶等,通过引导学生不断思考关于春天的词语,构建一幅有关春天的思维导图,学生在联想的过程中自然就有了写作的思路,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具有积极的意义。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多维立体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学习。同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导图技能,让学生掌握思维导图技能,并能灵活地将思维导图应用到自己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缜密思维,为学生的未来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万宏珍. 基于信息技术背景下小学语文思维导图的开展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 621(01):67.
      [2] 罗文彬. 新课改下小学语文思维导图运用探析[J]. 课外语文, 2018, 000(007):89.
      [3] 边会艳. 基于思维导图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D]. 河南师范大学.
      [4] 郭建文.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方法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13.
      [5] 王丽. 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  201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