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探索 曹昌海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3期   作者:曹昌海
[导读]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帮助学生把语文学习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生命化 教学的重要性,实现语文教学的生命化,减少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
曹昌海
      (德州市陵城区宋家镇中心小学,山东 德州 253511)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语文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帮助学生把语文学习与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语文素养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生命化

教学的重要性,实现语文教学的生命化,减少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度。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教学;生活化
      生活就是课堂,它不仅有效地延伸了学校的课堂,而且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语文源于生活,与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它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要更加注重生活化教学,建设生活化课堂,树立大语文理念,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保证

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实现语文教学在生活中的目标,为提高教学效率打下基础。
      一、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行为习惯和认知能力还不成熟,一味地向学生灌输基础知识,容易产生厌倦感,学生很难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但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教材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学生可以在感兴趣的事物中学习和感受汉语知识。在生活教学的帮助

下,学生可以减少理解和掌握知识的难度。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他们可以体验到学校生活的快乐,使他们爱上语文学习。
      (二)提升学生语言应用水平
      小学语文学习主要是为了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其充分掌握语文基础知识,以便于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各科知识。所以,在学习语文知识的过程中应以应用的目的为基础。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可以帮助学生有机结合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既能充分掌握语文课本中的知

识,还可以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开展人际交流。
      二、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一)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虽然小学语文教材知识是学生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也有少数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太贴近。学习内容的抽象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困难,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低下。这就要求广大教师积极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在学生面前再现生活,让学生从课本中挣脱出

来,在情境中感受知识。
      以《月球之谜》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本课的时候可以先把月球这一主题引出,让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阐述对课文的理解,再借助多媒体把和月亮相关的图文资料展示出来,如宇航员登月的视频、图片等。借助多媒体,可以为学生直观展示月球的美,使其对学习充

满浓厚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月球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可能多年后他们自己便会成为探索月球的一员,以此将学生的探索欲激发出来。
      (二)教学语言生活化
      在某种程度上,课堂反映了生活。为了实现语文课堂的生命化,语文教学是自然需要的。语言是教师广泛使用的信息载体,语言是教学思想的反映。语文课堂教学应充分运用语言艺术,优化课堂语言,缩短学生与语文课堂的距离,使语文课堂教学更有吸引力,为

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生活氛围。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要注重语言教学的艺术性,而且要提高文化素养,采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师要贯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用生活化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保持与学生的良好关系,营造

浓厚的生活氛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以《王二小》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本课时,为了帮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可以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把王二小的英雄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在讲解课文时注重运用可以打动学生的生活化教学语言。借助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置身

于教学情境中触动内心的情感。拉近了学生和课文的距离,加深了对王二小英雄气概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
      (三)教学内容生活化
      不贴近生活展开语文知识教学,难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如此,学生便会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记忆知识点,但这种方式记住的知识很容易遗忘,导致学生学习效率不尽如人意,不能和教学进度保持同步,对学生语文学习的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为了帮助学生巩固语文基础

,教师应紧密联系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活动的主动性,深入分析和探究知识,实现语文学习效率的最优化。
      以《夏夜多美》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先给予学生引导,让其阅读课文,然后,立足现实生活为学生讲述课文描绘的景色,深入分析生活中夏夜给人们带来的凉爽的感受。同时,美丽的夜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停下脚步欣赏,作者巧妙运用诸多优美的形容词,对

美丽的夜晚进行了描述,学生在阅读课文中充分了解了课文的主旨思想,从而迅速掌握课文,促进了语文教学效率以及教学质量提高。
      (四)课外活动生活化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阵地。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在课堂学习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要求学生学习这门课的同时,通过一点一滴的提高学习能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由于小学生缺乏主动观察能力,教师应在这方面对学生进行引导,组织课外活动

,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对社会,即课堂有更充分的了解。
      以《桃花心木》一课为例,教师在教学本课的时候,应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把重点语段抓住,领悟作者借物喻人,用种树人的种树之道,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引发出来,告诉人们人生就是要经历各种磨炼和考验,才可以增强自主性和独立性,才可以勇敢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困难。教师讲解课堂知识后,可以借助剩余时间,把学生带到教室外,亲近大自然,对树木的特点进行观察,让学生置身大自然感悟文本知识,密切联系生活中的发现和语文,增强学生对语文的感悟能力。
      (五)布置生活化作业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生活化教学模式,布置生活化作业是重要方法之一。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需要借助作业安排来评估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将日常生活的内容融入到作业安排中,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的语文知识应用能

力和语文素养。
      三、结语
      总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要求实现课堂教学的生命化,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教学提供活力是大势所趋。在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运用生活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知识、了解生活,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

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优化。
      参考文献
      [1]俞婷婷.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探讨[J].读与写,2020,(20):53.
      [2]李万灵.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作文生活化教学实践[J].西部素质教育,2019,(08):66-67.
      [3]谭宪孟,吴兰波.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和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37):19.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