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诗龄
昆山市花桥天福幼儿园
【摘 要】 幼儿园时期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基础阶段,教师在该阶段中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美术手工活动在于锻炼幼儿动手操作能力,但幼儿年龄偏小,认知能力还处于未成熟阶段,因而在美术手工活动中需要教师合理指导,促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创造能力、想
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对此,本文则从多方面分析教师在美术手工活动指导策略,望给予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 幼儿园;美术手工活动;指导实践
幼儿园美术手工活动内容和形式多样化,可较好地培养幼儿审美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需结合幼儿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尤其针对美术手工活动更需要融入较多的思辨和教学思考,最大限度调动幼儿参与美术手工活动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美术手工活动教学质量的同时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一、明确主题,提高美工教学的成效
在美术手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做的是明确主题,因为唯有当教师在教学之前明确好教学的主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才能更好地进行相关的教学活动的设计,甚至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能在心中有相关的应对教学意料之外的状况的心理或是教学的准
备。例如,在确定“绿色环保”的美术手工活动主题后,教师可以在教学准备之初进行相关的教学材料的搜索。例如,在手工教学活动中如何调用幼儿的动手积极性呢?从哪一方面进行?“变废为宝”是一个鼓励幼儿在学习、生活中不断地进行环境保护,主动地回收废
品、垃圾分类等良好行为,以及公德意识培养的过程。这一主题具体明确后,教师可以确定进行相关活动的形式,“亲子活动”或是“师生活动”都是可以供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深入思考的。同时,在每一种教学形式的项目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形式的转变进行相关的学
习内容的安排。在安排教学内容和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预想幼儿在进行手工美术活动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相关的教学准备。因此,从这一系列的教学准备和分析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在进行美术手工教学活动的准备过程中教师有效地、主动地明确美术手工
活动的主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对于幼儿教师在教学中提高美术手工教学的成效的意义无疑是巨大的。
二、合作学习,提高幼儿团队协助能力
在幼儿进行美术手工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幼儿都不是相对的个体,而是相互协作的团队,与此同时,很多时候,在一项美术手工活动的任务完成过程中都会出现某一幼儿动手能力较强,而另一个幼儿在另一项美术手工活动任务中的动手能力相对较强。因此,在
这一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倡导幼儿进行合作学习、团队合作或是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深层次的美术手工教学活动。例如,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利用废旧报纸、一次性纸杯、树枝、吸管等等材料进行手工作品的制作的过程中,幼儿可以自发地组成4至5个人的小组进
行同一手工作品的制作。同时,在进行分工合作或是团队协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小组中成员明确分工,必要的时候,教师还应就幼儿的任务分工的情况进行核实,确保每个幼儿在美术手工活动中都能有效地进行活动和施展自己的才能,从而提高幼儿在美术手工教
学活动中的学习体验。教师在教导幼儿进行合作学习中应随时注意观察幼儿之间的交往动态,避免幼儿在美术手工教学活动中出现一些情绪化或是极端情绪化的情况。
三、创新教师指导方式,培养动手能力
当前,幼儿园教师在美术手工活动导入和操作步骤均运用单一枯燥的讲授式,即教师运用语言阐述制作步骤并展示样品,幼儿模仿操作。幼儿教师在示范环节占据较多的时间,方法也缺乏新意,导致整个教学活动过于枯燥、单调。再加上部分幼儿教师在美术手工
活动中对幼儿的指导缺乏有效性,且普遍以教师代替操作为主,例如教师没有充分了解幼儿实际情况,在实际操作中出现活动内容较难时就会选择代替幼儿完成,较易时就会由幼儿自主操作完成,前后两种情况均会使幼儿丧失参与美术手工活动积极性,影响活动效率和
质量。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科学合理的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幼儿在好奇心理驱动下产生探究知识欲望。幼儿教师选择导入方式时应尽可能避免传统讲解式,积极采取趣味性较强且富有童趣的导入方式。例如,现代多媒体中涵盖视频
和图片等多种资源,教师可以猜谜形式引出即将讲解的事物,促使幼儿积极思考并快速理解所学内容。例如在制作青蛙泥工活动中,教师为幼儿描述青蛙的嘴巴、眼睛、衣服、颜色、走路动作等让其猜测,之后引出制作青蛙的主题。与此同时,还可采取故事导入形式,
大部分幼儿都十分喜欢听故事,教师在讲解故事中可穿插知识内容,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音乐表演式也是幼儿园常见教学方式,例如教师在开展制作小兔子手工活动时,教师可安排几名儿童上台表演小兔子走路方式,再搭配舒缓轻快的音乐,一只只活泼可爱的小兔子
就出现在幼儿眼前,上述导入方式均能活跃课堂气氛,发挥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性。此外,还需加强幼儿教师有效指导,根据幼儿年龄层次和心理认知规律选择适当的手工活动,促使幼儿在深层领悟的同时掌握知识。教师可在幼儿制作中从语言、肢体、眼神等不同方面对
其鼓励和支持,提升幼儿创作自信心。
四、注重审美氛围的营造
区域活动是集中手工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延伸。美术手工教学活动中教师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往往是需要在一片较为宽敞的教学区域进行的,这也就是幼儿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较为宽敞的空间。幼儿能在教师的有效分组和相关的指导下进行学习活动和游戏
活动,同时,为了更好地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发挥美术手工区的功能,教师应当创设适宜的美工区环境。环境对人的行为有强烈的暗示性,可以引导幼儿的行为方向和内涵,因此,在开展手工美术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应该在美工区的审美氛围的营造上多下功
夫,多进行相关的思考。美工区除了设置工具、材料柜之外,应保留一定面积大小的墙壁图板,供两名或两名以上的幼儿自由组合进行各种粘贴和绘画的活动。为在美工教学活动中能更好地营造审美氛围,幼儿教师可以进行相关的花束和植物的装扮,从而在整体的区域
装饰设计中更加注重美学观念的融入。
结语
幼儿手工美术教学是一个长期的教学探索过程,每一次教学活动完成之后,教师都应该对幼儿在教学互动中的表现和学习反馈进行相关的分析和总结,从而更好地指导幼儿下一次的手工美术教学活动实践。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从自身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准备开
始做起,带领幼儿在学习中不断地增强学习获得感,同时引导幼儿进行相关的团队协作,从而进行提升能力的学习实践。
参考文献:
[1]郝荣兰.刍议幼儿园美工区域活动的有效指导[J].开心素质教育,2016(9).
[2]曾阿丽.幼儿园美工教学的思考和尝试[D].山西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