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
成都天府新区新兴小学
【摘 要】 阅读是人生的底色,广泛的阅读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活水”。对小学生而言,仅仅依靠课本来学习语文是远远不够的,一定要强化课外阅读。通过课外阅读,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陶冶情操,提升文学素养。本文对小学语文课
外阅读指导实践策略进行了探析,以期引领孩子们通过阅读走进文学的王国。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指导实践;策略
语文是小学三大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学习其他所有课程的前提,所以语文的学习非常重要。想要学习好语文,课外阅读是必不可少的。新课标就指出:小学语文必须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并详细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课本上的
阅读量对于学生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这就体现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学生可以在课外阅读中拓展知识面,延伸思维,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帮助。
1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对于课文阅读来说,其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也应看成是语文学习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鉴于小学生的性格特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计划,展开更为合理的教学。比如在教学时,教师应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通过一
定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环境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对于教师来说,应改变自己的错误认知,对于学生的阅读环境也应提高一定的重视。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一些具备一定读书气氛的教室,通过往
班级里悬挂读书名言或是为学生布置图书角的方式,打造一个适合于学生开展阅读的环境,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课外书籍的阅读。教师应为学生设计一个开放式的阅读氛围,让学生在一定环境下接受到熏陶,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
2 设置趣味课堂的导入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师来说,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于阅读课外书籍有了兴趣,对于教师来说,可以立足于语文课堂,做好课堂的导入,发挥语文课堂的作用。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小学生正是
活泼好动的时候,自身也是非常的好奇,教师正可以利用小学生具备强烈的好奇心这一特点,帮助学生更好地开展语文课文阅读指导。
例如在学习《乌鸦喝水》这一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在教学时,为学生做好一个课堂导入的过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可以在教学时,给学生讲述一个小故事,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课堂下萌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意识,也为本节课的教学打下铺垫。
3 制定阅读计划,促进自我提高
如何有效地进行课外阅读呢?这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制定合适的学习计划,通过指导学生进行有计划的阅读,让学生找到自己的学习方向,能够向书本靠拢,对教学课本的知识起到辅助的作用。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知识的薄弱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帮助学生找到
自己的弱点,加强阅读,进行改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比如古诗学得差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学习《唐诗三百首》,喜欢写作的学生可以指导他们学习《格林童话》,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发散自己的写作思维。
阅读是一个自我提高的过程,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要指
导学生对文章中的好词好句进行摘抄,适当记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对于阅读理解能力以及写作能力都能有一个很大的提升,这样才能使课外阅读在学生的学习中起到作用。小學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不能一蹴而就,是需要慢慢培养的,所以老师在对于学生的阅读安排上,一
定要注意让学生由浅入深地阅读,同时与课内阅读进行结合,综合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要循序渐进,急于求成只能使得学生的阅读能力虚浮,没有实际应用的能力。学生自己也要制定阅读计划,即使对于某些方面的书籍没有兴趣,但是也一定要抽时间阅读、了解
,这样有利于身心的全方面健康发展,要逐渐培养自己对于文学名著的兴趣,领会到文学名著中的思想精髓。
4 和课文内容相结合为学生推荐课外读物
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读物时,应为学生推荐一些和语文课堂知识有关的。通过这种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也为教师的课堂教学打好一定的基础,做好一定的铺垫。教师在课堂下,应做好一定的教学设计,多选择一些适合于学生的课文书籍,让学生从教材出
发,但是又能走出教材,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教师还可以为学生建立图书角,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让学生都积极参与进来,“贡献”出自己的书籍。利用这种方式,学生能有一定的自主权,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对于学生,教师也应予以充分地尊重,尊重他们的
主体意识和主体地位,让他们拥有一定的权力,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书籍。教师还要为学生设计一个“阅读记录袋”,通过这种方式,记录下学生的阅读书籍、阅读心得,通过多种形式对于学生进行评价,如:让学生们之间进行互相评价,教师对于学生进行评价,家长
对于学生进行评价,利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学生更快进步,帮助学生从另一个角度全面地认识自己。
5 开展阅读实践活动
对于阅读课外活动来说,教师不能将其简单地看成是读书活动,教师应提高自己的认识,将其看成是一系列的心智活动。教师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更为合理的读书实践活动,让学生提高参与到阅读实践活动中的兴趣,帮助学生发现阅读的乐趣
,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阅读中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利用多个名人故事,让学生得到一定的启发,更好的进行学习,激发学生向名人看齐,多向他们学习。教师应引导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有了好习惯,学生就
会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总而言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指导,通过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激发一定的阅读兴趣,让学生热爱上阅读。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时,应以学生为主,从学生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刘昶.关注课外阅读 浸润孩子心灵[J].好家长,2018.
[2]李玉娟.追寻更加自由美好的课外阅读[J].新课程(小学),2019(05).
[3]罗奕和.重视课外阅读,提升语文素养——浅谈如何引导农村小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J].新课程(小学),2017(12).
[4]高江波.依托图书馆资源促进课外阅读的策略[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