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23期   作者: 李双
[导读] 摘要: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逐渐增高,高考制度也应运改革。在这其中,生物这一科目逐渐引起了学界和学生的重视,在“旧理综”之中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教师要立足于时代,积极面对这场素质教育的变革。在新事物螺旋上升的体系中找准自我定位 ,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家长。以下笔者将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际,就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策略进行探究。
李双
      鹤壁市高中  河南省鹤壁市  458030
      
      摘要:近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逐渐增高,高考制度也应运改革。在这其中,生物这一科目逐渐引起了学界和学生的重视,在“旧理综”之中的地位有了明显的提高。我们教师要立足于时代,积极面对这场素质教育的变革。在新事物螺旋上升的体系中找准自我定位

,更好地服务于学生和家长。以下笔者将立足于自身的教学实际,就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改革的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   新高考改革   高中生物教学   学生主体   教师转变  
      
      高考作为高中阶段绝大部分学生的最终目标,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关系到国内学生的未来发展。在高考改革的背景下,我们高中生物教师也不应墨守成规。在新课改下,要求积极培养生物学科的生命观念,呵护学生科学思维的养成,促进学生形成独立科学探

究能力。只有做出相应的改变,转变教师身份,坚定学生在素质教育的主体地位,才能在大变化之中立于“不败之地”。为了打好这场教育改革攻坚战,教师要调整好自身的教学观念,引导学生做出正确的选择,为孩子将来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直面改革,清醒认识
      在新高考的改革面前,我们教师要有清醒的认识,只有自身先做好对于教育方向和方式的取夺,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适应新变化。目前,国内的科学教育价值观已经发展到关注人的发展本位和社会本位这一层面。随着国家层面的战略目标的变更,教育的科学教学

目标也从过去单方面关注人的科学素养提升到了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致力于关注学生终身,促进学生高度专业化发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提升学生未来创造价值的能力,让学生更好的承担未来的社会责任,应对未来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实现终生的可持续化

学习和发展。
      新课改并非是对过去做法的全盘抛弃,而是一种改良,是某种意义上的“扬弃”。这场改革是教育内核的深度变革。总的来说:一是对于人才的评估标准发生了根本改变;二是优化了学生的认知模式;三是改变了过去的单一评价模式,教育教学的渠道和成果评估

趋向多元化;四是连点成面,不单单关注学生对于零散知识的掌握,而是引导学生看到学科的“完整平面”。
      
      二、创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兴趣
      在新高考改革的时代背景下,生物学科成为选考的范围之一,其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和学科地位不言而喻。

但有别于过去的模式化教学,新高考改革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其核心是提升学生的生物学科素养。由此,我们生物教师也应该紧跟时代的浪潮,及时更新

自身的教育理念,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成为对学生真正有帮助的“引路人”,促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教学质量和水平。
      我们生物教师在大环境面前也有许多方面急需突破:首先,教师要加强自己的专业教学水平。随着教学理念的改变,我们生物教师要不断的参与各类研讨,学习新知识新理念来保障思想的先进性,促进教育改革的落实;其次我们老师还要在自身的知识上求深度抓

广度,为生物教学提供优质的师资保证。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学习有帮助,更好的深化学生对于生物学科的理解。其次,教师还应该让学生明白生物这门学科的重要性,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通过新闻,网络,教育平台等多种优质的网络教育资源供应渠道,深化学生

对于的生物的理解。同时为了让让家长明白生物学科的重要作用,积极参与孩子的教育。教师可以通过新闻、网络等多种形式来推动促进家长关注选考课程的内容,了解选考课程的价值。促进家校之间信息交流,互通有无。从而进行更多的良心引导,帮助学生选择出更

适合自己的课程。最后,教师对于教学计划的设计也要新颖,要注意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的将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圆融结合。
      
      三、打破桎梏,促进发展
      教育改革导致了课本内容的着重点和偏向性的改变,因此,我们生物教师也要对生物学科的教学内容进行改良和发展。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是鼓励学生自主接近高度凝练的生物学科本质属性,在学生掌握的知识、方法、能力融汇整合的基础上,再更深层次的与价

值观和文化底蕴也进行整合,从而在学生头脑中形成更高层面的认知结构。
      分层教学也成了新课改下一个教育热点,孔子在两千多年前主张的“因材施教”,放到今天也不为过时,而实施差异教学更是义务教育的重要原则之一。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新时代,而新课改也主张关注学生的个性与共性特征。只有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更

好的全面化发展,才能将“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原则落实到实处。新课标提倡的是全体学生的教育,而分层教学的提出是基于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而提出,充分为拥有不同的能力和性格爱好的学生而制定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这样的教学方式,真

正实现了对于班级里的垂直水平化教学,考虑到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对于优等生,教师能够更好地提供拔高性的帮助,挖掘潜能。而对于后进生,教师也能够做到及时关注,帮助其查漏补缺,重获学习的信心,进而使得每一个学生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都能被

尊重,以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曹虎.新课改形势下高中生物教学与高考衔接的对策[J].新课程,2020(33):104.
      [2]黄晓燕.分层教学对生物复习课中解题能力影响的实践探究[J].考试周刊,2020(18):131-13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