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丽丽
四川音乐学院 610500
摘要:在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下,高校教育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帮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与应用技巧的层面,而是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声乐专业作为高校的重要专业课程,同样如此。文章以美声唱法为切入点,探究其在新的教育发展趋势下的教学思路,为
相关教师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美声唱法;教学探究
引言:美声唱法在声乐专业教学内容中占据比较重要的教学地位。相较于其他声乐唱法,美声唱法具备音质圆润、声音顺畅、松弛柔和的特点。而在新的教学发展形势下,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相应演唱技巧,还要引导其在实践过程中综合强化自身学
习素养与精神修养。因此,如何在实际声乐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美声唱法,并促使其全面发展,成为相关教师当中重点关注的问题。
完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
一、 教师应意识到,受自身声乐知识技巧基础以及身体条件影响,学生在美声教学中呈现一定的差异性,为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应正视这种差异性,并通过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消除其为美声教学带来的不利影响[1]。为此,教师应综合分析学生美声
演唱素质水平以及相应教学要求,将其划分为不同的能力层级,在此基础上完善美声教学目标。针对声乐基础素质一般的学生,教师应增加基础知识理论与发音技巧训练在其教学目标中的比重,侧重于巩固其美声演唱基础,并帮助其在完成基础学习任务的过程中,逐渐
建立学习信心,提升美声学习兴趣。而针对声乐素质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为其提供综合性更强的学习目标任务,如面对其他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等,使其在已经掌握基本美声唱法的基础上,通过演唱表演实践不断提升自身美声唱法掌握水平,积累一定的表演活动经验,
进一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通过教学目标与分层教学法的有效结合,教师可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精确性与合理性,使得班级学生在美声教学中都能获得同等的学习发展空间。
丰富教学方式
二、 事实证明,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不利于教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容易消磨掉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可,削弱课堂教学效果。为此,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作用,结合美声教学要求与学生学习发展需求,丰富课堂教学方式,以及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体验
[2]。例如,教师可充分发挥信息技术教学优势,开展课堂教学活动。针对美声教学内容,教师可通过多媒体课件或微视频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以更加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
教师在选取相应信息资源时,应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或能够渗透德育教育内容的素材进行教学
,使学生在吸收教师展示的信息内容的基础上,建立以美声唱法原理、演唱技巧、应用方式为核心的音乐知识体系,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在课堂教学中的丰富性,构建多元化学习发展环境,在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综合强化学生声乐素养,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丰富课堂实践形式
三、 在美声唱法课堂教学中,实践环节不仅是教师掌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学生检验并总结课堂所学内容的方式。为此,为提升美声教学质量,教师应丰富课堂实践形式,消除其对该教学环节的厌倦心理或抵制心理[3]。例如,教师可在课堂中
开展“演唱接龙”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形式,针对教师提供的演唱内容,通过组内分工,自行以接龙的形式用美声唱法进行实践练习,并在各小组完成联系后,通过演唱接龙,展示小组学习成果。一方面,教师可在学生进行演唱实践练习时,观察其在应用美声唱
法方面的表现,以此掌握其实际学习情况,为后续教学调整提供可靠的教学依据。另一方面,教师可鼓励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针对如何用美声唱法演绎该演唱内容积极进行沟通交流,促使其将所学知识技巧转化为具体的认知案例内容,使其日后能够将美声唱法与
具体案例内容迅速联系起来,加深知识印象。通过该课堂实践活动形式,教师可提升实践活动的趣味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该活动,并提升实践活动的全面性。同时,利用接龙的形式,教师可确保每名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都有一定的发挥空间,避免其成为部分学生的“个
人秀”,深化其实际教学意义。除此之外,教师可通过点评各小组的演唱情况,及时指出其美声唱法应用中的不足,并对各小组予以可定与鼓励,使其在获得一定成就感的基础上,及时发现自身不足,通过修正相应错误,强化对美声唱法的理解。
除要求学生进行自主接龙外,教师也可亲自参与,为照顾学生学习感受,教师可选择平均演唱素质一般的小组,与其共同完成演唱接龙任务。通过亲自参与实践活动,教师可有效拉近师生距离,消除其对教师的戒备心理,以此提升学生活动参与积极性,强化实践
活动效果,营造良好的美声演唱学习氛围,为其课堂学习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推动美声唱法教学发展。
结束语:综上所述,针对高校美声唱法教学,为促使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教师应积极发挥自身作用,通过完善教学目标、实施分层教学、丰富教学方式以及丰富课堂实践形式,打造多元化课堂,为学生创建良好的学习发展环境,使其在美声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学
习相应知识技巧的同时,也能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水平,正确看待并应用美声唱法,达到教师开展直观教学活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娟. 美声唱法在演唱及声乐教学中的融合方法[J]. 传媒论坛,2019,2(24):152+154.
[2]王玮. 新时期高校美声唱法教学的反思与探索[J]. 艺术评鉴,2019(24):83-84+92.
[3]周秦. 美声唱法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 黄河之声,2019(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