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良玉 四川省乐至县龙门镇初级中学 641504
摘要:新课改背景下,如何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成为每位教师探究的重点内容,教师从改变传统课堂入手,减轻学生的数学学习压力,在轻松氛围下自由、快乐地学习知识。在有些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在讲台上谈天说地,学生却在下面交头接耳不认真听讲,这主要是因为学生缺乏数学兴趣,无法投入到数学探究中。想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以高效课堂为目标,采取有效策略吸引学生注意,增强学生数学学习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效率;提升策略
引言
对于初中生来说,数学是他们必修的基础学科,但是很多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足以支撑他们消化吸收全部数学知识,再加上部分教师教学模式比较单一死板,很大一部分中学学生认为数学学科枯燥无聊,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开展,倘若学生的这一认知依旧根深蒂固,那么课堂效率就会始终滞留在瓶颈。所以,初中数学教师理应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创新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竭尽所能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初中课堂教学的现存问题
(一)教学形式单一
与其他的学科相比,数学学科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辩证性以及应用性。但客观来说,在现阶段初中课堂教学中,很大一部分教师为完成课堂教学目标,会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基础知识点教学中,而在新旧教学理念的较量中,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屡占上风,课堂教学缺乏新鲜血液。在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很难集中注意力参与到学科探讨中,其主观能动性受到制约,课堂教学效率自然也难以得到有效提升。
(二)教学评价缺乏针对性
在传统教学评价下,教师始终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判学生的唯一标准。评价的片面性和单一性导致教师看不到学生的进步,不利于学生数学学习自信心的建立。教学评价有时也只是为了对教师的工作进行考核,并不是研究学生数学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因此,这不利于教师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导致教学评价失去了其本身的实质性意义。
(三)师生缺乏有效沟通
虽然现代教育体系提倡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很大一部分教师认为若想实现高效率的思维引领,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保有绝对的权威性,这显然与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背道而驰。因此,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下,师生关系可能会走向两种极端:一种是学生对于教师过分依赖,不习惯于自主思考问题。一种是学生对教师过分畏惧,师生之间压抑的关系致使学生不能及时提出心中的疑惑,导致学生丧失补全知识漏洞的良好机会,终究会制约学生的思维发展。
二、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措施
(一)根据新课标教学,课堂教学要灵活
初中数学教学要根据新课标改革的要求,合理地调整课堂教学方式,最主要是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入课堂,保证课堂教学的多元性和有效性。对于不同的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不同,那么也要根据学生的反应去寻找适当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例如教师在教授九年级数学上册“概率初步”中的第二小节:用列举法求概率时,就可以运用做实验的方法来记录硬币的正反面,将其列举出来,求出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
让学生自己动手,分为小组来进行实验,这就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根据新课标改革,创造灵活的教学方式。
(二)应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数学资源,使学生主动质疑数学教学,在观察探究中掌握教学知识。在构建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机械灌输课本知识的现状,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拓展教学资源,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操作的机会。
(三)合理划分重难点内容
部分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认为初中数学学科复杂抽象,这种现象在所难免。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合理划分重难点教学内容,进而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具体来说,重难点内容主要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难以理解的、可能会存在学习困难的内容,明确了划分这些内容,教师就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展高效率的教学,确保学生能够明细学习侧重点,强化教学效果。
(四)采用合理的评价机制,使教学评价更具针对性
传统的教学评价将考试成绩看作衡量学生数学学习的唯一指标,不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信心,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果,也有利于提升数学教学的整体效率,从而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因此,教师在考核过程中要将学生的数学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步幅度以及考试成绩等纳入到考核体系中,综合多角度和全方位的考核指标对学生进行评价。这既是素质教育理念下的教学要求,也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步骤。
(五)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不仅对学生掌握数学思想,领悟数学知识有重要促进作用,更对整个自然学科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体系虽然很庞大,但是知识层次涉及较浅,因此初中是锻炼学生逻辑思维的最佳时机。所以,教师要在这一阶段重点培养学生以不变应万变的发散思维。具体来说,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的思维严谨性,鼓励学生按照严谨的逻辑顺序思考问题,保证清晰的解题思路。其次,教师要锻炼学生的思维深刻性,杜绝采用题海战术,而尝试使用举一反三的习题讲解方法,鼓励学生深入挖掘习题信息。最后,教师不能忽略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应适当引入一题多解理念,避免学生在长期练习中丧失思维活性,产生惰性。唯有发散性思维得到锻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会真正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自然水到渠成。
结束语
数学是一门公理化的学科,初中数学的学习比较抽象、复杂,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实验探究引导解决问题,让同学们可以从生活中的情景引入课堂,帮助同学们形成对某些基本概念的理解。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同学们熟练掌握公式的来源以及定理的推导等。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的渗透,让同学们知道自己所学的内容与数学思想之间的关系,只有合理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做到,在以后碰到变化比较大的题目,做到灵活运用解题如鱼得水。
参考文献
[1]张多禄.如何构建高效的初中数学教学课堂[C].018:465-466.
[2]高丽.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研究[C].18:888-889.
[3]潘启敏.多元教学策略构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C].,2018:1374-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