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法治教育策略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高玲
[导读] 新时期,在有效的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要重视培养学生法治意识
        高玲
        陕西省宝鸡市金陵中学    邮编:721000
        摘要:新时期,在有效的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过程,要重视培养学生法治意识,通过开展法治教学研究,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综合水平。因此,在进行教学实践探索过程,要重视结合教学内容,科学的进行教学设计,从而才利于不断提高法治教学效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法治教育
        引言
在初中阶段,为了不断加强学生法治教育水平,要重视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科学的进行实践教学研究,从而才利于不断制定更加高效的教学方案,以全面提高法治教育质量。下面结合教学实际,从多方面对其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1重视基础知识,讲清法律责任
由于初中生年龄较小,生活经验较少,对于法律知识的了解较为淡泊,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对课本中所讲述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解。在上课之前,教师应当进行仔细的备课,进而更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兴趣以及心里的变换选择适当的内容展开教学,帮助学生掌握一个公民应当具备的相关法律法规内容,也可以通过实践环节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理解,进而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例如,教师在进行“法不可违”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对内容进行梳理,将其分为权利义务、规则意识以及法律权威意识等内容,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趣味性的语言进行展开,帮助学生运用更容易理解的方式进行联系,例如,钱属于自身,公民有完全的处置权利,但是不能将其用于贿赂、买违法物品等,否则就会造成违法行为。教师在进行讲解的过程中需要针对违法行为展开详细讲解,进而帮助学生构件“法不可违”的意识。为了更好地提升学生的了解程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通过举例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开展案例教学,提高法律意识
法律案例能够直接冲击到学生的内心,是十分有效地法治教学方式之一。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引入实际案例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其中蕴含的相关法律内容。上课之前,教师应当进行相关案例的收集,选择适当的适合在课堂中进行教学的案例进行展开,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充分思考。例如,教师在进行“生活需要法律”这部分内容的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向学生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之后再展示相关的教学案例,例如前段时间发生的公交车司机事件,由于乘客对于司机的开车速度不满意而对司机进行拉扯引起车祸这一实践,教师应当让学生针对这一事件展开分析,充分地帮助学生理解在这一事件中乘客到底违反了什么法律。

学生在小组讨论过后,再派出代表进行总结,之后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总结,帮助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的同时能够掌握遇到这类的情况时自己应当如何处理,充分且深刻地帮助学生增强自身对于法律知识的认知程度。
        3联系实际生活,强化实践应用
法律对于公民而言,即是约束也是一种保护,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结合实际生活,通过将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明确自身需要增强的内容,例如课本中的相关案例,教师需要明确的讲出这一行为具体违法的法律条目,会受到怎么样的惩罚等等。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人权意识,教师应当拉近所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帮助学生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以及在遇到侵犯权利的行为时如何维护自身权利。
例如,在教学“与法律同行”的教学内容时候,教师可针对课文中的法律知识,以人权这一角度进行教学,使得学生能够明确在自身利益遭到侵害的时候,应该采用什么方法保护好自己。以生命安全的问题为例,在面对人身安全的关键性要点上,只有保住生命是第一要义,后续再考虑报警等方式,有效保护自己。在学生明确教学的理论知识后,教师再同步进行一定的生活案例予以详细解析,如财产权相关的案例“侵夺财产案”与商誉有关的“张亮火锅店”等,帮助学生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引入情景体验,培养学生兴趣
道德和法治相关的知识本身就相对枯燥,有一些理论和知识之间的关系相对复杂,概念也相对于其他知识来说比较枯燥。在很多时候,我们的老师把这些概念和知识,要求学生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进行学习,这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几年中了学生的负担,同时对于没有理解的知识要求学生进行死记硬背会让学生产生厌学和畏学的心理。这样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与当下高度强调的初中素质教育内涵存在切实距离。为了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平日的教学过程之中,需要有意识地设计一定的教学情境,与教学内容相呼应。包括使用互联网资源,找寻有关的纪录片、电视剧等,帮助学生以更为生动形象的方式了解法律知识,使得学生更好对知识产生共鸣,在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感悟到法治课程在当今学习的过程中有着什么价值与意义。情境教学的方法能够有机融合好不同的知识与案例,使得学生进一步了解到法治知识的现实意义,同时进一步丰富教学的趣味性,切实激发了学生对法治课程的认可程度,形成良性的可持续化循环。
        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法治教育过程,要结合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开展实践教学分析,这样不仅利于构建高效课堂,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法治意识。通过以上总结,全面探索了法治教育具体方法,希望分析能够为学生日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美燕.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法治教育内容的特征[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9(06):242-243+232.
[2]张晶.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教育方式分析与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36):62.
[3]兰艳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法治教育的对策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47):79-8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