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维
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正午镇正午中心幼儿园 236000
摘要:美术教学是幼儿教育中的重要学科课程,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上,有着不可替代的应用价值。当前教育环境下,人们对于素质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务必要对以往教育方式进行升级,以满足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尤其作为启蒙教育的幼儿园教学,需整理以往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误区,并通过现代化的理念与方法做出调整,以保证学科教育的有效性,体现人才培养价值。本文基于创意绘画在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开展策略展开论述。
关键词:创意绘画;幼儿园美术活动;开展策略
引言
幼儿美术教育是美的教育,当代审美教育,注重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和大胆的创造力。幼儿美术发展新趋势表现为充满创造性与研究性的“实践”活动,它使美术教育从单一的绘画课向多元的课程转化。注重幼儿美术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开启他们的创新思维;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专注、坚毅、耐性等品质,塑造幼儿健全人格。绘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创意绘画是各种创意和智慧的结合,能把不同空间和时间的形象“拿来综合于一体”。
一、以幼儿兴趣为导向,培养幼儿的图像识读能力和美术表现能力
图像的识读能力是幼儿阶段美术核心素养的基础,只有在此基础之上幼儿才能够实现美术表现力、审美能力、创新能力以及文化理解能力的提升。在美术活动之中,教师应当积极的以幼儿的兴趣为导向,为幼儿选择一些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图像作为绘画活动的切入点。在兴趣的驱使之下,幼儿在观察这些图像时候的注意力会更加集中,效率也会更高。例如在一次主题为《可爱的小动物》的绘画活动之中,先是选择了一些非常可爱的小动物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让孩子们通过观察来掌握这些小动物的基本画法,很多孩子都对这些毛茸茸的可爱的小动物有着发自内心的喜爱,当他们看到展示在眼前的画在纸上的小动物的时候,都表现出了极高的兴趣。在之后孩子们都纷纷拿起笔来试着模仿我给出的图片之中的小动物,很多孩子最开始的时候并不能够很好的将看到的图片模仿着画出来,这时我就鼓励孩子多观察,更为仔细的去感受图片之中小动物的神态,外形的模样等等。这个过程之中幼儿的图像识读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在此基础之上,许多孩子在细致的观察了之后都能够很好的将看到的图片里的小动物绘画出来。
二、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
《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中要求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
色彩的感知能力有助于开发幼儿的智力和提高视觉敏感度,在生活中可以带幼儿去室外观察蓝天、白云、大树、草原、动物、各种颜色的鲜花等提升幼儿对世界的认识,在日常的保教中给幼儿提供绘本,不同颜色的纸、彩笔等,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绘本欣赏,喜欢的纸和工具作画,有意识的引导幼儿理解色彩的变化,在家园共育中请家长陪幼儿观看读本、拼图、讲故事、学儿歌、学古诗,一边给小孩感受印刷图画的色彩,让幼儿从自然色彩到画面色彩的转换与衔接等,在日常活动中让幼儿观察室内各种颜色,培养幼儿对色彩的感知能力。幼儿园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绘画的内容,小班幼儿动手能力比较差,给他们制定一些些简单的绘画操作。中班、大班年龄较大,制定适合幼儿年龄的绘画作品内容,但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喜好,他们根据自己平时看到的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进行绘画,把自己心中所想画出的作品虽然在色彩搭配比较单调,在布局上不是很合理,但在孩子们心目中自己的作品那就是最“美”的。
三、探索新媒体材料
随着社会的发展,能在美术活动中用到的材料越来越多,只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生活中很多材料都能“旧瓶装新酒”。(一)使用不是颜料的颜料,颜料是指专用于造型艺术的色彩材料。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可以变成颜料。如融化蜡笔做颜料,稀释食用色素来画画,也可在物质中加入颜色制成颜料,如调制的彩色泡泡水,还有一些特别的颜料。如用爸爸的剃须膏加胶水能得到雪状颜料,还有刮墙用的腻子、白胶、盐、酱油等,只要积极思考,就能在生活中找到很多不是颜料的颜料。(二)用多种材料代替画笔,在生活中,只要勇于尝试,很多物品都能代替画笔,用手指来印画,用牙刷刮出肌理,用报纸揉团印出花朵,用梳子画出狮子的鬃毛,用洗涤剂和吸管吹出泡泡画,用玩具车、毛线、玻璃弹珠画出各种线条,甚至还能用冰块画出方形,用雨滴出不规则形。(三)用各种材料代替纸张,可根据活动主题大胆选择,打破传统纸张的单一使用,在多种材料上大胆尝试,会得到很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四、以美术活动为契机,灵活把握课程流程走向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绘画作品具有不同的特点,尤其在绘画内容特点、色彩运用特点、构图特点方面,呈现出各自的不同之处。教师应抓住不同阶段幼儿绘画的区别,因材施教,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引导幼儿更好地发展自身绘画能力。作为幼儿园教师,务必时刻观察并掌控幼儿的情绪,在欣赏其美术作品的同时,聆听学生对于自己作品的描述。在这一课程活动中,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在保证其绘画意识成长性的同时,形成同学之间的艺术交流。由此,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并提升学生的美术绘画创作热情。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积累大量的教学情境经验,并在熟悉各种行为模式的同时,对教学方式做出适当的调整。由此,可以在教学活动中,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自主空间,通过对课程流程走向的把控,实现对于美术课程活动的灵活化管理,更加充分地发挥出自身课堂内容引导者的基本地位,让学生的在美术课程学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与体验。
结束语
美术教育是幼儿教育阶段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绘画活动能够更好的激发幼儿的审美兴趣,让幼儿在更加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之中获得相应能力的提升。绘画活动的设计要以核心素养的培养为目标,教师要鼓励幼儿去理解并感受美术,通过绘画活动的参与逐步的将自身的各项美术核心素养切实的提高起来。
参考文献
[1]袁怡婷.浅谈如何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绘画表现力[J].才智,2019(24):75.
[2]刘崇仙.儿童美术培训机构的教学方法与绘画心理的探究[J].戏剧之家,2019(24):189.
[3]郑莉.如何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儿童绘画技能[J].文化产业,2019(09):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