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思维导图 促学生发展 ——小学数学复习课高效开展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8期   作者:朱梦玲
[导读] 当前大部分小学所开展的数学复习课,均存在容量较大、学生难以在有限的
        朱梦玲
        常州市郑陆实验学校  
        摘要:当前大部分小学所开展的数学复习课,均存在容量较大、学生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将教师所讲授的知识点完全掌握的问题,课堂复习效果不够理想。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尝试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引入思维导图这一图形辅助思维的工具,改变传统的复习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复习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复习课;思维导图
1 思维导图与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碰撞
1.1 小学数学复习课程所存在的问题
        复习课的开展,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回顾一个阶段所学习的重点知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难点和易错点,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夯实基础,温故而知新。因此,不管是哪一门学科,复习课都是课程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也同样如此。不过,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所开展的数学复习课,大多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依然是传统教学法。也就是教师对照课本,罗列出与考试内容相关的重要知识点,在课堂上反复强调,并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反复练习。在这样的复习课上,教师是主角,布置任务;而学生则是配角,是任务的被动实施者。通常,由于知识点较多,所以这种复习课强度都很大,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而且因为很多知识点是零散的、孤立的,往往复习的效果并不够理想。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复习课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我们有必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上,改变复习方法,提高复习质量。
1.2 思维导图的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心智导图,是一种简明有效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由核心关键词、节点关键词以及放射线组成。思维导图的中心位置为核心关键词,而节点关键词分布于其四周,并由放射线相连接。由于人类的大脑天生便具有放射性思考的特点,因此思维导图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每一个由核心关键词衍生出的节点关键词,又可以变成一个新的核心关键词,并继续向外进行扩散。
将思维导图这一图形思维工具引入到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上,将不同的知识点变成思维导图中不同的关键词,可以构建起更为清晰、直观的知识脉络,使得学生更有效地掌握这些知识点,提升复习效率。这样一来,不仅教师在课堂上教得更加轻松,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 思维导图为小学数学复习之路点亮了三盏明灯
2.1 明灯一:复杂知识简单化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上,教师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来罗列知识点,以多个关键词为中心,可以将知识点以更加简明、精确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就可以令复杂知识简单化,学生在复习时可更便于把握重点,降低复习负担。
2.2 明灯二:抽象概念具象化
    相比较于一个一个抽象的知识点,思维导图的图表形式无疑更为直观、具象。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来进行复习课堂的教学,可以给学生带来更为形象的学习感受,使得抽象概念具象化。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发育阶段,还不成熟,清晰、直白的图表,往往比笼统的、抽象的公式、文字更容易被他们所接受。同时,运用思维导图来梳理知识脉络,可以让学生边看图,边主动去回顾所学过的内容,引导学生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来投入到复习课堂上。
2.3 明灯三:复习之路高效化
有人说,一针及时,可省九针。意在说明不管是做什么事情,切中关键的做事方法,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上也同样如此。思维导图是一种高效的思维方式,将其合理地运用于复习教学中,不仅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也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
3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绘制方法
3.1 布置任务,学生尝试
        根据复习课的内容,教师确立知识点中的核心关键词,布置随堂任务,引导学生以该关键词为中心,进行延伸思考。学生以白纸和铅笔、彩笔为工具,将该核心关键词写在白纸中心位置,并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构建起以该关键词为核心的思维导图。

学生在绘制过程中,能够有效梳理所学过的知识要点,发现知识点中的内在联系,建立符合自身认知的知识体系。
3.2 示范绘图,沟通交流
学生尝试绘制后,教师可以示范绘制更为全面、合理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比对,发现自身所绘制的导图的不足与缺漏,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更为深入的复习,使得学生有效找出学习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帮助学生查缺补漏。同时,教师也可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在组内进行思维导图的交流、讨论,寻找出最正确、最全面的思维导图,再进行点评、总结,帮助学生更好地复习、提高。
3.3 学生修改,教师评价
学生运用不同颜色的笔,对自己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修改、完善,这一修改的过程,实则也是学生对自己在数学知识点的掌握中所存在的不足进行弥补的过程。教师对于学生的修改进行评价,根据学生的问题,再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复习。
4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的使用策略
4.1 利用思维导图增强复习效果
        复习课程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有效的复习,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能够使得学生加深对于已掌握的知识的理解。在这样的复习课堂上,由于数学知识点往往信息量较大,有些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度较小,这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大,学生的学习量大,复习的效果较差。
        而运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复习,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例如,在“认识图形”这一内容的复习中,教师可以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将平面图形根据类别、性质的不同,分为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其中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按边分又可以分为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四边形又可以分为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而这些不同的图形分类又可以在思维导图中延伸出不同的定义,这样可以帮助学生,一目了然地回顾这些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点,有效提升复习效率,增强复习效果。
4.2 利用思维导图转变学生复习思路
    学生在数学复习课上练习绘制思维导图,这可以帮助学生改变复习思路。在其绘制过程中,实则也是一次对于自身所掌握的知识结构、认知体系进行的回顾、梳理。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复习课上绘制有关错题整理的思维导图。教师布置任务,让学生把一个阶段以来,所做过的错题集中到一起,根据题目类别的不同,确立思维导图中不同的节点关键词,科学分类、整理。在该思维导图中,“错题”即为核心关键词,根据题目的类别,节点关键词可以是:数量关系、几何图形、时间规律等等。每一个节点关键词后方则附上该类型的错题,根据实际错题的不同,不同的学生可绘制出不同的错题整理思维导图。这既是教师因材施教的体现,也拓宽了学生在复习课程中的思路,以更为高效、合理的方式进行复习。
4.3 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的解题与归纳能力
    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归纳能力。例如,就 “数的整除”而言,可以又此延伸出与其相关的节点关键词:“一个整数”以及“整除间的关系”。其中,“一个整数”又可以分为奇数、偶数、素数、合数,接着延伸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以及能够被5整除的数的特征。“整除间的关系”又可以分为整除、因数、倍数以及互素,因数可以延伸出公因数,而倍数则可以延伸出公倍数。整除是小学数学中的一个难点,在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来引导学生复习回顾,可以让学生更为直观、系统地认识整除,掌握整除的相关知识,减少出错的几率,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 结语
    综上所述,作为一种可视化的图形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对于辅助学习有着十分鲜明的优势。在小学数学复习课堂上引入思维导图,不仅可以促进复习课的高效开展,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对于思维导图的运用与探索,提高教学质量以及学习质量,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
参考文献:
[1]黄琳.在小学数学复习课中运用思维导图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7(4):109-110
[2]褚红霞.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求知导刊,2015(22):71-7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