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晶晶
江苏省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 南京 210000
摘要:新课程改革推行至今,小学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对于学生的激励、引导、启发、判断等功能越发受到关注,然而从一部分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现状看,语言空洞、激励泛滥、感染力缺失、引导和启发功能被忽视、评断模糊不清的情况依旧大量存在,造成教师主导功能的弱化和课堂教学的低效。因此,本文对目前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常见问题进行分析,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为目的,围绕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感染力、针对性、准确性、个体差异性、多元性等方面的教学实践与反思,探究教师评价语言的优化策略,增益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言;评价策略;教学价值
小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管理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评价语言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对于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应具有评断、启发、引导、激励等教学价值,但现实状态却相去甚远,一类是很多教师课堂上的教学评价语言激励有余,缺少了真情实感,像是在说客套话,影响学习效果,没有感染力;另一类是教学评价语言模糊,好的并没指出好在哪里,有问题的没有点评出问题产生的原因,欠缺评断价值和启发价值;再者是千篇一律的赞美言辞,甚至形成一种固定的表扬方式,造成个性化的缺失,并没有达到激励的效果。基于此,本文对于教师评价语言现状进行分析,思考其应具有的教学价值。
一、当前小学课堂评价的现状
小学课堂教学中,为了激励学生,增加互动等原因,一些教师教学评价语言越发趋同于空洞无物的鼓励、赞美之言。然而,教师课堂的评价语言本应该是建立在有真情实感的基础上,以鼓励、引导学生学习为目的,有针对性的、清晰准确的、有个性的、多元的教学评价语言,但一些教师课堂评价语言为了鼓励而鼓励,只流于形式,发人深思。
(一)空泛的表扬,教师评价语言感染力的缺失
在当前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学习状态、表现、效果等多方面,充斥着教师“好极了”“你真聪明”“你真棒”“拍拍手”等一味赞美的辞藻,看似是鼓励师生对话交流,但这样含糊又夸张的表扬,反复出现后就像是在用一种空洞的口头禅式,在这种边际效应递减的表扬下,学生的感受如同鸡肋,也会误导学生认为只要有发言就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从而使学生忽视了对问题深度思考,抑制了学生思辨能力的发展。
(二)优劣不分的鼓励,教师评价语言的评定功能的缺失
小学课堂评价语言应该突出评价语言的评断和启发功能。在一次主题为“珍惜水资源”的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如下:
“谁能说说家庭生活中有哪些可以节约用水之处?”教师问。
“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处处注意节约用水!”学生答。
“说得好,处处都要注意!”老师表扬道,“还有谁来说说?”
可能是出于鼓励师生对话,老师问的是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然后学生只说了观点和态度,并不切合提问,教师也并没有指出此回答言之无物,也不知该生说的“好”在何处。这就是典型的“口头禅式”评价,对学生发言不加评断,只有鼓励,如此一味叫好往深处说是对错误的肯定,这种肯定也许会使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给其他学生也造成了误解,认为老师的表扬似乎很“廉价”。若改为:“你节约用水的观点是对的,但没有按要求例举具体的节约用水之处回答,这是有观点而无实例支撑,那谁能结合自己生活实例举再试着说说?”这样的教师教学评价语言则是体现了教师语言的激励功能、评断功能、引导功能等。
(三)个性化缺失,浮于表面的评价语言
课堂上,有的教师经常会要求设计一种固定的表扬方式,师生之间就像训练好的一样毫无情感。比如老师点评:“大家一起表扬他。
”生(啪啪啪拍桌子)。一堂课会反复出现这种统一的表扬方式,教师如同指挥家,不需要学生思考和共情,使得课堂中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消失了,一方面造成评价主体多元化的缺失,教学评价语言缺少针对性、个性和层次性;另一方面完全相同的形式也造成了教学评价语言的流于形式,浮于表面的。
二、教师课堂评价语言富有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价值
鼓励无错,但不该只有鼓励。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语言应该是将评定、启发、引导、认同、激励的多重功能内化,并以真诚准确的评价、敢于否定并指出问题的评价、创新有效的评价、尊重个体差异有层次的评价、多元化有互动的教师课堂评价语言来有效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评价语言要真诚丰富,评价内容要清晰具体,富有感染力
教育需要激励,通常我们会采取赞赏、激励性的课堂评价语言,但同样一个“好”字,可以说得平平淡淡,也可以说得让人感受到是发自内心的表扬,而出于真心的教学评价语言才具有感染力的。另外,教学评价语言的内容也要清晰具体,不是随口一说,不能泛泛而谈,而是就事论事,就某一个点、某一个方面具体的指出来;不能只知道“好”,而不知道“哪里好”。再者,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评价语言,一个认可的眼神,一个鼓励的微笑,一个点赞的手势等等都传达出了教师教学评价语言的真诚和丰富,且更具亲和力,其作用远远大于随意的口头禅式表扬。
(二)评价语言要体现评定功能,明确对错与好坏,促学生健康发展
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要体现评断功能,对于学生的回答要有明确的态度,对的就认同,错的就委婉或直截了当地指出来,不能确定的就需要再查实确证,万不可含含糊糊,如果教师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否定,处处模棱两可,那样留给学生的恐怕更多的是茫然。同时,还要注重学生学习主观体验,学生理解不全面、不准确时就要体现教学评价语言启发、引导功能,指出问题,做出评断,给学生思维的坡度或者引导正确的思考方向,并以此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课堂评价的方式要多元发展,共同参与
教师课堂语言中,教学评价语言应是学生评价和教师评价两方面相结合,但在当前,我们的教学中往往偏重教师评价语言,使得教师渐渐成了裁判,要改变这一现象,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评价,评价学习材料和学习过程,评价同学的知识掌握和运用,评价自身的长处与不足等等。在学生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则采取延时评价的策略,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等待智慧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趋向活跃,然后引导学生互评,在互评中产生智慧的火花和积极的情感。
此外,引导学生敢于自我评价也是一种好方式。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自我评价能够消除被评者本身的对立情绪和疑虑,激发参与评价的积极性。比如:一个学生读课文后,我要求他自我评价,他说:“我读得很响亮,但光是声音大,少了点感情。”“那能不能改进一下,或者还能注意读书时的表情?”他又读了一遍,既响亮又富有感情,还配上了丰富的表情,全班都鼓掌表示祝贺。现实证明,自我评价能引导学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而且更加深刻,在反省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总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目的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应充分展示教师的感染力,注意教师课堂评价语言的真诚、具体、准确、个性化、差异化与多元,从而使教师课堂评价语言能沁人心肺,更好的体现其评定、启发、引导、认同、激励等功能,从而让教师课堂教学变得更加有效率,更加生动有趣。这样也就促进了学生学习,改善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渠亚会.小学课堂教学即时评价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8.
[2]促进学习的课堂评价研究[D]. 赵士果.华东师范大学?2013
[3]李可欣.有效评价使课堂熠熠生辉——浅谈教学中教师的评价性语言[J].中国校外教育,2013(28):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