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思维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改变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邓雅倩
[导读] 我们现如今的中国现代文学是以现代汉语为创作基础的而慢慢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学体态,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也决定了我们现如今现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趋势以及其特定内涵。
        邓雅倩
        湖南外贸职业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0
        摘要:我们现如今的中国现代文学是以现代汉语为创作基础的而慢慢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学体态,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种特殊性也决定了我们现如今现代文学发展的基本趋势以及其特定内涵。本篇文章在介绍我们的现代汉语思维独特性的基础之上,更深层次的分析了现如今的现代汉语思维对于中国现代文学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希望能够对现如今的现代文学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现代汉语思维;现代文学;内在改变
 一、 汉语思维具有独特性
        我们的历史的发展过程向我们表明:由于每个国家和每个地区的语言不同,直接体现出了不同地域语言所具有的差异和特殊性,在历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各种现象都可以体现出我们汉语和西方语言的各方面差异,并且它们的差异表示都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是古代文字还是我们现在的文字,我们的汉语自有的特殊性都是其他的拼音文字等不可能比及的,而我们的汉语还是如今世界上发展历史最为久远的语言文字之一,这使得汉语的独特特性更加明显--大多民族的逐渐发展和进化过程中都仍旧处于拼音文字发展阶段。而汉字所体现出的其本身所具有的独特表现方法就是我们的注音文字。汉字作为一种表意文字,在我们悠久的历史发展演变过程中,以象形为基础特征,很好地得到了保存与发展。我们中国汉字与西方各个国家相比,在视觉等方面都具有比较独特的优势,而这种优势就直接的帮助我们汉字在我国文化的发展传播过程中不 可小觑的位置打下了基础。
二、现代汉语思维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改变
(一) 影响遣词造句中的特质  

        现在的现代作家大多都比较能够熟读我国的各类古书,这都深深地影响了我国现代文中的白话文,就比如说鲁迅先生的各大著名文学作品之中,其白话文就还是有着深深的中国古文基本特点,就比如在研究文字的过程的《孔乙己》中,鲁迅最初开头就有使用了“排出九文大钱”,仅凭这单单一句话就能够直接地体现出作品其中人物的心理变化情况和其中的人物身份以及人物性格。另外,汉语的虚词的使用也与其他语言有差异。在汉语中,虚词主要是作为语言中的语法,其在汉语构成中占据了比较特殊的位置。我们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比较注重感性而忽略理性,汉语思维也带有其固有的主观性。由于自古以来所缺少的科学性传统,我们中国人在说话做事方面也有意的去避免理论问题,缺少一定的逻辑思维支撑而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而国外则注重客观理性的思考。这种比较率直、感性的诗意思维特征就使我们中国的小说都体现的更加抒情,更加温柔多情,甚至能够将其直接在诗中引入,而能够达到这种形式的现代文学作家主要就有包括冰心、许地山、郁达夫等,就比如说在郁达夫的《沉沦》这篇文学文章之中就有直接地融入了海涅与他自己的诗,直接通过他人的诗歌就表达了其中的任务情感,在深入思考中直接表达了诗的思维和我们小说的思维。综上所述,就是将写诗的方式加入进小说创作之中,也可以与此同时运用更多的比较形象生动的表达语言。
(二) “中和之美”的追求

        我们的中国传统文化与我们所说的“中和之美”有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其中包括了乐感文化、理性等基本特征。

在这种审美发展观念来看,人文关怀是我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基本特征,从民国时期鲁迅先生的几部文学作品之中我们就可以发现相当多的人文关怀成分。比如说,在他的文学作品中,主人公阿Q所被评判的关注点总是在与过去与未来,却不知道我们应该要对现在抱有更大的兴趣。在众多文学作品中,作者作品中的人文性都比较强,这使得其形成了多种文学发展形式,各文学发展的趋势是开始向爱情、仙侠、穿越时空等迈进。这些小说等都直接地体现了人们世俗生活的基本需求,在我国现代文学中,人文关怀精神只是停留在了形成阶段,与西方的语言思维方式相比,我们中国的现代汉语思维方式不存在基本的逻辑性也没有基本的信仰,也没有所谓的悲剧主义。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科学主义让我们能够利用各种理性与各种逻辑思维来帮助我们寻找真理,直接冲击人生的悲剧性,而我们古代的中国文学也大多都是圆满的结局。就比如说关汉卿的那篇《窦娥冤》小说,即使是整个过程都比较曲折蜿蜒,但他的结局却仍然是比较圆满的,我们中国现代文学的悲剧也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之上的人生悲剧,而是小说比较过度追求悲剧的逻辑性较低的结果,这都和我们的传统汉语思维方式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大部分学者非常重视长时间地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在长时间的研究我们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过程之中,我们也逐渐发现中国的悲剧表现形式过于悲惨,单纯的追求其生活的惨度,这也与我们传统的文学思维模式具有比较强烈的关系。胡适也曾经说过我们中国的文学体系之中最缺乏的就是悲剧精神。我们的现代文学体系中虽然也有悲剧作品,但我们的悲剧精神始终无法真正的贯彻到整个作品之中,悲剧精神也不能很好的表达出来,现代文学作家也很难将自己想表达的现实关怀以及人物信仰的充分的通过作品表现出来。如果说西方的文学作品是属于恶感文学,那我们东方的中国文化则更像一种乐感文化,两者之间有很强的中和性。虽然现如今有很多的学者在专注于研究我们的现代文学体系,但是很少有学者认识到现代汉语思维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发展影响,而又受限于现如今中国很多传统文化内涵的逐渐丢失,大部分的学者也很难的在挖掘到其中的深层含义。
        总而言之,也就是说,现代的汉语思维方式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客观的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中国人的思维模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语言文化的采用形式和样式,而反过来,我们的语言文字也对我们中国人的表达方式具有非常深刻的影响这是因为这两种者这些的密切关系才让我们的中华文化能够有效的抵御西方文化对我们国家的文化渗透,并在逐渐发展过程中将中华文化有效传承并发扬光大。以我们中国现代文学或是中国20世纪的中国文学来观察,我们能够走向更开阔的世界并且能够更好的借鉴西方文化发展中国文化,就是因为我们的现代文学具有较强的文化底蕴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因此,就算西方意识的短暂屏蔽传统也没有取代传统,西方文学思想的传播影响后来才能够被灵活的解决,中国现代文化向民族化、中国化方向不断前进发展,而这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密切的关系是不容置疑的。

参考文献:
[1]杨平.现代汉语思维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影响分析[J].教育现代化,2018,5(2):281-282,295. DOI:10.16541/j.cnki.2095-8420.2018.02.119.
[2]罗添尹.现代汉语思维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在影响分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15(4):34-36. DOI:10.3969/j.issn.2095-333X.2017.04.009.
[3]赵肖.现代汉语教学中文学思维的应用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5(2):382-383. DOI:10.3969/j.issn.1672-7304.2016.02.185.
[4]吴艳梅.中国当代文学在现代汉语思维背景下的探讨[J].中国科技纵横,2015,(24):204. DOI:10.3969/j.issn.1671-2064.2015.24.15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