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红艳
潍坊歌尔学校 261200
摘要:提问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对于增强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核心问题的提出更能够引发学生针对数学知识进行深入思考,进而提升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需要依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能力与认知发展特点,建立以核心问题为统领的问题系统,逐步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性的探讨,进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基于核心问题;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研究
引言
核心问题的提出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的本质,进而使学生从根本上对知识进行深度理解,有利于提高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教学问题设计的弊端,注重问题由量变向质变发展,以核心问题为统领构建问题系统,发挥核心问题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由浅入深的探究与学习,进而有效培养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问题的解决能力。
一、深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促进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美国著名教育家布卢姆把人的思维分为低阶思维与高阶思维,低阶思维的表现形式一般是对知识的记忆、理解与运用方面。浅层次学习是模仿性学习,其主要形式是单纯的记忆,反映出机械性与单调性。浅层次思维在面对问题时,其解决的方法通常是封闭与孤立的,在学习中缺乏批判、反思与创新,学生根本没有发挥创新思维的机会。而深度思维的学习过程与经历,可以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与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实现创新性的思考与解决问题,以及借助信息技术等手段来实现思维的快速发展。
(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提高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学的核心任务,需要把知识技能、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的多维度教学作为重要条件。通过深度学习,可以有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深度学习可以让学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促使学生以创新的方式去学习与理解知识,完成对知识的迁移与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实现核心素养的有效提高与学习方式的完善与优化。
二、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往往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降低了学习的效率和质量。教学的教学方式比较怀旧,教学方式仍局限于要求学生被动地掌握知识上,忽略了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究方式构建问题知识储备能力,从而提高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能力。
三、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研究
(一)拓展迁移,践行探索创新
实施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鼓励学生发散思维,多角度考虑问题。对概念、性质、定理、公式的来历,要寻根刨底,探究演化过程。如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由三角形到四边形、梯形、多边形,掌握其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促进学生思维多角度多层次升华。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名人轶事的内容,让学生接受“发散思维”就是创新的举动,没有创新,科学就不能进步。
(二)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抓住问题的关键和矛盾点,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
很多时候,学生在课堂上或者课后会遇到很多不懂的问题,教师应立即为学生进行讲解。还有的时候,教师挑大梁,提前帮学生归纳好了知识点,让他们直接吸收。其实,这样做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为,这样会使学生变得不爱思考,每当遇到问题时,都会第一时间想到问教师、问家长、问同学,自己不爱动脑思考。
例如,在学习《观察物体》这一单元时,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一起去发现规律。比如,刚开始教师可以引入一个《盲人摸象》的故事:因为每一个盲人都在大象的不同部分去触摸,所以他们感觉到的大象是不一样的。这说明观察一个物体要全面,如果只是片面地观察,就不能清楚明白地了解物体的整个样貌。有了这个作为铺垫,就可以开始上课了,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会谨记要全面地观察一个物体。接着,教师可以在讲台桌上摆放一个物体,如一个小熊娃娃,然后在幻灯片上出示这只小熊娃娃的正面、背面、左侧面和右侧面,再让几个学生分别站在娃娃的不同位置,让他们选择相对应的图片。在《观察物体》这一单元中,有一个重难点,就是学生通常会把左侧面和右侧面搞混。这时候,教师不用提前提醒学生要注意左侧面和右侧面的区别,而是让学生先去试选择,如果选错了,教师就停下来反问学生,到底为什么会出错,让学生自己归纳原因,仔细地回想自己选错答案的过程,并且进行自我反省,这无疑是一种对问题深度学习的方式。纵观以上案例,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上,教师没有一味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只是稍微地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做学习的主人,自己去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抓住问题的关键和矛盾点,利用自身掌握的知识去解决问题。这会让学生的学习突飞猛进,课堂的效率也会事半功倍。
(三)理性思考:“好问题”由谁来提、如何提
1.学会提问需要教师指导、同伴互助、自我学习
最初阶段,学生会应付提问,提套路化的问题。例如学习分数,学生提出:“学分数有什么用?”“分数的意义是什么?”“分数的性质是什么?”等等。此类问题几乎无需思考张口就来,但其实并不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斟酌后提出的个性化问题。因此,面对学生所提的各种问题,教师更需要教会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比较、辨析、思考。例如,“哪些问题其实问的是同一件儿?”“哪些问题可以归为一类?我提的问题属于其中哪一类?”“哪些问题更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等等。中间阶段,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逐渐学会能根据自己的学习困惑提出真实的问题。如认识扇形时,学生提出“弧等于弧形吗?”“怎样找到圆心角?”“什么样的图形算扇形?”等等。教师需要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对所提的问题展开交流,进一步区别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最后阶段,通过合作交流汇总、梳理问题,达成对“好问题”的共同认识,并在学习过程中予以关注和解决。
2.善于提问应该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自觉意识
教学中,尽量避免提出仅仅用“是”或“不是”就能回答的简单问题,多提一些“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等指向核心知识和思维发展的问题。约翰?哈蒂在其轰动世界的著作《可见的学习——最大程度地促进学习》一书中,通过大数据分析,统计得出影响学生学习的六大类要素,按效应量由高到低依次排序,分别是教师、课程、教学、学生、家庭、学校。教师应努力成为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之间的桥梁和中间人,不仅要思考“教什么”,更要思考“怎样教”以及如何才能教得既生动又深刻,通过含有教育智慧的再加工,从数学知识中提炼出“好问题”,并使问题真正发挥驱动作用。
结束语
总而言之,通过核心问题来实现深度学习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目标,学生只有具备深度学习的能力,才能更好地归纳与总结数学知识,提高理解能力与创新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实现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的知识系统建构,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志南.基于核心问题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策略[J].新课程研究,2019(31):7-8.
[2]张永玲.以深度学习为核心的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19(05):248-249.
[3]许惠兰.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引领探究性学习的策略[J].读写算,2019(15):128.
[4]詹茂堂.小学数学课堂核心问题引领探究性学习的策略研究[J].考试与评价,2019(02):118.
[5]卞冬梅.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模式研究[J].新智慧,2018(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