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育人——让阅读教材“立”起来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梁敏
[导读] 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我们将进行以下四个主题先后进行积累。
        梁敏
        河南省鹤壁市湘江小学
        徜徉我们校园,处处洋溢着浓浓书香:每个班开放的书橱洋溢着书香,浸润着多彩的童年;校园走廊上意蕴深长的名句、古诗,让学生时刻感受中华文化的底蕴,时刻提醒孩子读书;面面橱窗,带来的是艺术的熏陶与文化品位的提升;校园里脉脉含情的草坪,凝碧迭翠的绿树,大自然的美静静地在校园里流淌,这是一个无声的阅读休闲广场;书香班级的营造,进一步开发了读书氛围,加强了班级文化建设。以校园文化为依托,我们将进行以下四个主题先后进行积累:
        一、湘江十景——植物主题诗词背诵。
        “湘江十景”是我校修建的大型植物园,包括桃花源、牡丹园、芍药苑、玉兰园、紫藤书廊等由十种姿态各异的花卉为主题建造的主题植物园。学生漫步其间,由景入情,进而联想到诗歌。在紫藤书苑柱子上写有从古至今的名人名言,激励孩子们好好学习,从小树立远大志向。花园中,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流淌,鱼儿畅游溪涧,小溪两旁有代表我校育人理念的奇石点缀其间,更是平添了几分雅致!我们设定的第一个背诵目标是植物主题诗词积累。
        春天,青青草地上的孩子们在阳光的沐浴下读着诗歌;夏天的校园是浪漫的,紫藤花架下的孩子们在蜂蝶的陪伴下吟诵古诗;秋天的校园是柔和的,倚倚绿竹成长的愈发苍翠,孩子们拿起毛笔在墨竹文苑写下一幅幅苍劲有力的书法作品;冬天的校园是纯洁的,孩子们手捧书本,用稚嫩的声音读着一篇篇美丽的童话,整个校园也跟着变成了一个童话般奇妙的世界……清雅舒适的环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阵阵清风的吹送下,闻到丝丝书香。
        二、石板小路——75首小学生必背古诗。
        一进我们湘江小学的大门,就有一条由青石板铺成的小路,与众不同的是,每块石板上都有一首古诗,而这些古诗正是我们学校要求学生必须背诵的75首古诗词。结合这条小路,我们设定了75首必背古诗作为第二个背诵目标。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激发了孩子们对故乡理解与思念;“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让孩子们爱国之情油然而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让孩子们明白父母对儿女的爱与牵挂是永恒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让孩子们知道原来朋友之间的情谊可以如此之深。
        一块块石板组成的“诗路”就是一条行走的文化,伴着孩子们每一个清晨与黄昏,散发出浓浓的书香气息,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厚积文化,提升内涵,沿着这条“诗路”走出属于自己的如诗的人生之路。
        三、淇河实景图——《诗经》名篇积累。
        因《诗经》中多次提到淇河,因此鹤壁淇河也有“中国诗河”的美誉。湘江小学就坐落在淇河之畔,在我们学校的三楼,也有许多家乡淇河实景图。我们将《诗经》名篇作为第三阶段的背诵目标,让学生在经典背诵中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家乡文化介绍的是鹤壁的风土人情。鹤壁之美,美在名称。鹤栖之壁,鹤舞之地,命之鹤壁,名副其实。鹤壁山清水秀、环境优雅。誉有“中华第一古军校”的云梦山、瑰丽险峻的七里沟、淇河湿地公园、白龙庙、天然太极图……让人神往。鹤壁物产丰富、人杰地灵、文化底蕴深厚。这里有造型古朴、夸张别致的泥咕咕;热闹的浚县古庙会;古老拳术陈氏通背拳;魅力花海樱花大道……我们在甘甜淇河水的滋养下丰饶着内心,汲取着力量。
        四、校园文化墙——“家风家训”名句及中华经典故事积累。


        学校的文化墙共分为“善”、“礼”、“行”三个主题,每层楼一个主题。组成每层楼主题的12面文化墙正面书写着学校老师自己编写的《三字经》,背面则是对应的中华经典故事。
        “一字一画修身学艺,一身一世求善做人”,学校教学楼的文化长廊,每面墙都以书页的样子展开,不仅彰显着学校“以善育人,以礼待人,以行立人” 的办学理念,更是处处浸透着浓浓的书香气息。每当课余时间,学生漫步在这一页页展开的“书墙”之中,或小声轻读、或凝神默看又或用指尖小心地摩挲。点点书香浸润了心灵,书的阅读也已悄然进入到心中。一楼长廊的教学教研、学生社团活动版面,通过一段段文字,一幅幅画面,向我们展示了学校打造书香环境,落实书香课程,优化书香课堂,实施书香管理,坚持走书香育人的特色发展之路。无论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小娃娃还是六年级的大孩子,都喜欢并且能从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式去了解。
        长廊的二楼是“崇善路”,“以善育人”为主题的文化墙像一个个卓然挺立的谦谦君子,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在墙面上。从总序之后,分为“忠诚祖国”,“孝亲敬老”,“诚实守信”,“尊师重道”,“诚实守信”,“爱己及人”,“宽容谦让”,“乐观自信”“积极进取”……几个主题,书页的南面是我校教师自己编写的以三字经或四字的简短词句涵盖解释主题,既朗朗上口又浅显易懂。北面是一个关于主题的经典小故事,篇幅简短又趣味盎然。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深刻理解了“善”的具体含义和内容,还通过一段段墨香提出了“日行一善”的要求:心行一善——心灵更加光明;口行一善——言语更加柔美;身行一善——行为更加有利于他人。
        学校文化长廊三楼是知礼路和家乡文化。以礼待人是几千年来祖祖辈辈教给我们的做人准则。学校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地和发扬地,就要从小培养学生知礼、以礼待人。知礼路分为三个板块:序言、八礼的内容及典型事例、寄语。序言中写到:礼者,养也,敬人也。內仁而外礼。治国以礼: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国之兴也。修身以礼: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无礼不立。人无礼不行,事无礼不成,国无礼不宁。文明之邦,礼尚往来,仪仪君子,谦谦如玉。几句优美的古文就把“礼”的重要性娓娓道来,让师生读后深切地感受到知礼方能立。沿着文化长廊往前走,我们看到了“八礼”,把生活中应做到的礼仪具体划分之后,孩子们对“礼”就更加直观、清晰了。“仪表之礼”告诉我们要重注仪容仪表,要以整洁大方的衣着示人。“言谈之礼”告诫我们与别人的交谈中态度要诚恳、语言要文明。“行走之礼”教会孩子们坐有坐相,站有站样。还有“餐饮之礼”、“尊长之礼”、“待客之礼”、“倾听之礼”等等。在每一种礼仪的讲解侧墙上,配有通俗易懂的小故事。“岳飞问路”、“丰子恺教子”、“诸葛亮挥泪斩马谡”……师生们品读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同时也懂得了做人做事的道理。知礼路以“人有礼犹鱼之有水也”结尾,言简意赅、意味深长。知礼路,让师生学礼、知礼、懂礼,更要以身作则用礼。“礼”的文化让我校师生彬彬有礼、勃勃朝气。“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四楼文化墙的主题是“以行立人”。墙上有画卷式的中外古今名人故事,篇幅短小又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传奇的钱钟书》让学生认识了一位博学多闻,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家;《宋濂冒雪访师》让学生明白学贵有疑,好问则裕的道理;《鲁班造锯子》教育学生锲而不舍,行成于思;《哥白尼与日心说》教会学生明辨是非,敢于质疑;《口吃的“演说家”》教导学生事勤则易,勤能补拙;《水滴石穿》教导学生日积月累,持之以恒;《爱迪生的故事》教会学生力学笃行。这些曼妙文字,点燃了莘莘学子们心底的梦想。
        教育无痕,翰墨留香。走遍校园的每个角落,无处不孕育着浓郁的书香文化氛围,这氛围浸润着整个校园,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一颗颗稚嫩的心灵,潜移默化的成就着一个个富有书香气息的孩子。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