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家园共育促进幼小衔接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李景兰
[导读] 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是一个过渡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只有拥有良好的幼小衔接才能够更加顺利地融入到小学生活过程中。
        李景兰
        中国人民解放军61195部队前哨幼儿园  100091  
        摘要: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是一个过渡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只有拥有良好的幼小衔接才能够更加顺利地融入到小学生活过程中。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过程中一种重要的教育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幼儿家长与教师都在幼儿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做好家园共育,使得家庭与幼儿园之间形成教育的合力才能够使得整个幼儿教育事业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主要对在幼儿教育过程中应当如何更好地利用家园共育实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良好的衔接,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
关键词:幼小衔接;家园合作;教学研究
        引言:与小学与初中衔接,中学与大学衔接相比,幼小衔接尤为重要。幼儿教师在幼小衔接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幼儿在家庭中也需要学习众多知识内容,家长作为孩子家庭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建立独立自主的思考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等能力,使得幼儿自身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这样也能够为幼儿的成长奠定更加坚实的学习基础,保证幼儿能够处于一个优良的成长环境中。
1.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的现状
1.1家长过于传统、陈旧的教育理念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因此家长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幼小衔接教育工作自然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因为只有得到家长的支持,衔接工作才能得以顺利的展开。但是从实际的教育中不难发现,很多家长的教育观念仍比较落后,固守着旧的思想,仍然只注重对孩子技能的培养,忽略了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这就好比有很多家长之间进行沟通交流时往往会炫耀自己的孩子会弹钢琴、会跳舞、会画画等等,但是很少有家长能够说出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原因就在于家长只看到了一些实质性的东西忽视了对孩子综合素质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这样的结果往往是孩子既没有将技能学习到位,同时自己的兴趣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没有得到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没有得到提高。
1.2家园合作的开展方式缺乏适用性
        很多幼儿园针对幼小衔接问题为了提升家园合作的效率常常是开展一些亲子活动、家长会等,其中家长会是最为常见的。但是,这些活动方式既会消耗较多的时间又会大大降低家长的自由度,难以聚集所有的家长参与到活动过程中。其中有一些家长工作比较忙,下班后难以及时地赶往幼儿园参与这些活动与课程。在这样的过程中,家长也十分疲惫,所以,这些活动中家长参与度低使得整个教育活动缺乏适用性。
1.3家长过于重视孩子的学习方面
        在孩子学习方面,很多家长急于求成,在缺乏教师正确指导的前提下,很多家长对有效衔接具有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只要孩子提前学习了小学中所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这也就较好地完成了幼小衔接。大量数据显示,家长在孩子的学习中如果过于重视其理论知识学习的话,那么孩子在其他方面难以进行自由的发展,身心难以形成均衡的发展。孩子在今后的学习中也常常会出现精力匮乏、缺乏良好学习习惯,自制能力差等问题。
2.改进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的建议
2.1 家长要提升对幼小衔接的认识
        幼儿园到小学对于孩子来讲,并不是简单学习环境的转变,而是一种角色的转变,因为幼儿园与小学属于两个层次的教育,教学目标存有较大的差异。有的孩子在幼儿园表现得十分优秀,但是在刚刚进入小学时会出现很多不适应,曾经擅长的方面突然间就不再擅长,孩子的内心会受到沉重的打击,内心存有挫败感,此时家长要正确认识到幼小衔接带来的改变,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帮助幼儿顺利度过这一过渡期,为将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2注重学习内容与生活内容的衔接
        进入小学以后小学的生活与幼儿园是截然不同的,首先从作息时间来看,幼儿园的作息时间相对来说比较自由,并且更多地注重孩子的休息,午睡时间比较长,早晨上学时间较晚。但是小学的作息时间比较规律,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保持在校的状态。所以面临幼小衔接问题的孩子,家长要注意生活上的衔接,及时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例如可以逐渐地缩短孩子的午睡时间,保证孩子能够按时起床、上学和放学,规范孩子的时间,逐渐改掉孩子晚入园、早出园的坏习惯,培养孩子的耐心。在学习内容上,幼儿园大班可以逐渐地涉及该方面的内容,但是不可过多,因为过多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指需要让孩子大致了解一下这些是需要在将来的小学中学习的即可。生活与学习内容上的衔接能够有效地降低幼小衔接的难度,利于孩子进一步刚好的学习。
2.3教师应拓展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的方式,并灵活使用
        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合作活动的开展具有多种方式,每种方式都具有自身的优缺点,教师在开展合作活动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各自所具有的特点拓展合作的方式。手机与网络的便捷性大大降低了面对面进行互动的效率;家长会则需要花费的时间比较多,所以在家园合作中教师所开展的活动并不能随意地下定论,应当对每种活动方式产生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每一项活动都进行十分灵活的应用。例如,可以将家长会与网络方式结合起来,教师事先将家长会的主要内容通过网络发送给家长。家长会现场幼儿教师则直接与家长交流相关的问题,这种方式也可以加强家长与幼儿之间的活动,提升家长会的效率,家长也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听讲教师的讲解。教师在教学中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家园之间的合作方式具有充分的了解,但是实际实施起来却十分单调,难以提升活动形式的灵活性。所以,教师需要及时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加强自我反思,积极拓展幼小衔接中家园合作的方式,提升幼小衔接的效率。
2.4注重家园的协调与交流
        在幼小衔接中,家长、幼儿园与小学三者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三者之间要紧密结合,做好协调配合工作。例如,家长要配合好学校的教育工作,幼儿园则可以组织学生到小学去参观,参观小学的孩子上课以及课间活动的状态,这样幼儿能够对小学生活有所了解,同时小学还可以配合幼儿园组织两者之间的互动,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同时体验丰富多彩的小学生活,提高他们对自己小学生活的崇敬感。小学教师与幼儿教师之间还应加强沟通与交流,了解孩子之间的特点与习性,方便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同时学校还可以定期为家长开展家长会,有效地指导家长做好配合工作,让家长能够学习到更多的家教知识,家长之间还可以自由地交流育儿经验,在提高家长育儿能力的同时提高家长的综合素质,让家长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参与到幼小衔接的工作中,让孩子在适应中感觉不到困难,能够顺利地度过过渡期。
结语:当前,在幼儿大班教育过程中,有效衔接成为其中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幼小衔接的话题虽然比较多,但是家园共育背景下的幼小衔接的相关研究却十分有限。在家园共育下的幼小衔接需要家长及时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针对幼小衔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解决的对策。只有这样才可以更为高效地提升幼儿教育的教学效率。同时,幼儿教师也需要做足幼小衔接的相关工作,掌握幼儿成长的规律,从幼儿学习需求出发为幼儿构建高效的课堂,让孩子在未来的学习中有一个更加美好的开端。
参考文献:
[1]祁洁. 教育游戏家园共育模式下幼儿能力培养实验研究——以"幼小衔接"阶段幼儿加减运算能力培养为例[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 16(03):217.
[2]邓文琳,刘凤英.幼小衔接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反思——基于对湖南郴州市幼儿园、小学的调查研究[J].学周刊,2016(4):104-105.
[3]胡婷. 一日课程皆游戏,幼儿自主为前提——以大班幼小衔接为例[J]. 艺术科技, 2019, 032(007):273-273.
[4]张文莉. 苏联学前教育的知识体系理论对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启示——基于课程游戏化的视角[J]. 课程教育研究, 2019(04):32-33.
[5]吴雨亭. 浅谈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园班级与课堂管理[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 000(00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