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呼吸的“慢”养模式,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校—— 一位90后小学教师的教育梦生命的初念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杨柳
[导读] 在人的一生中,童年往往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命阶段,任何一个成年人都需要不断回到童年去汲取力量。
        杨柳
        (北京明远教育书院实验小学 北京 朝阳101100)
        在人的一生中,童年往往是我们最重要的生命阶段,任何一个成年人都需要不断回到童年去汲取力量。
        诚如里尔克在诗中所言:
        童年和未来不再越变越小……
        丰盛的生命
        涌上我心头
        然,作为在人与人关系中对孩子影响最直接、最全面、最深远、最持久的人——教师,我们是否应该时常反思,我到底给学生带来了什么?
        “我是不是曾在不经意间给了学生伤害?我是否真挚关爱了每一位学生幼年时期的成长?”我时常如此叩问自己。就像美国诗人艾米斯说的那样,哪怕仅仅把一只晕厥的知更鸟送回巢中,我们也就“不虚度此生”!我的工作,也许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心灵的健康和纯洁,如此我不得不如履薄冰、慎之又慎。
        我曾在实习时遇见过一件很尴尬的事。
        那是我第一次踏入五年级的一个班级,我热情地跟孩子们打招呼:“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是朋友了!希望在老师代班的这些日子里,我们能够互爱互助……”我精心准备的开场白还没来记得说完,一个翘着二郎腿的男生便打断了我:“老师,你还是给我们来点硬的,我们是吃硬不吃软!”我顿时语塞,竟尴尬的不知所措,只好匆忙上课以掩饰我内心的震动:难道只有粗暴的教育方式才能让我平稳的度过接下来的实习期吗?
        不!
        回想起童年,我就曾经被物理老师指着鼻子一口一个:“这样的问题你也不懂,你以后就到学校门口卖臭豆腐。”
        我能理解这个孩子卑微到尘埃里的自信心,从心底发出呐喊:“我只配吃硬的”。
        “我其实挺欣赏你能勇敢发表观点的,而且你的眼睛特别亮,是随妈妈吗?” 看着他的大眼睛,我不禁由衷称赞了一句。我也试图借此打开话匣,贴近他的心灵。
        未等他回答,身旁早已有围过来的小麻雀抢答到:“老师,您没搞错吧?他妈妈可是瞎子!”
        又令我措手不及!
        我连忙道歉,他却不以为意:“我妈妈虽然看不见,但她的眼睛确实很美。”
        多温暖的孩子,多温暖的回答!
        这难道不就是他值得被称颂的,高于一切的生命魅力吗!
        我为他对妈妈由衷的爱所融化,同时也陷入深思。这个随口一问的话题,只要稍微深究一下,就会带出也许能够称之为“命运”的、让人陷入悲怀的东西中。
        一个孩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很多东西都是一次性给定的,他一点办法都没有。比如说,生在什么国家、生在什么年代、生在什么地域、生在什么家庭,父母的文化状况、财富状况、健康状况,等等……这些一定性给定的东西甚至比孩子们一生的努力还重要。
        于是,当我再次面对这个孩子、再次面对这个班级的每一个孩子时,从这些一个个具体的生命上其实可以看到一种来自命运的很震慑人的、也令人畏惧的力量,所以我能做的首先只能是顺从自然,敬畏生命。
         
                抵达孩子的心灵世界
        人生而是自由的,却无所无在枷锁之中。欲打破缠绕身心的诸多枷锁,不能一味指望他人,而要看自我是否拥有足够的打破枷锁、赢得解放的力量。


                                                     ------ 卢梭
          我常常透过办公室的窗户看那些在操场上嬉戏的少年,因为在那里,我能看到他们自由、欢畅的样子,看到他们大口呼吸并享受着生命活力的样子……      在那里,我也看到了那个特别的少年不同于在教室内的风姿。看得出来,他爱好足球,而且踢得不错。
        看!
        他组织大家进行小组对抗,他一个假动作晃过三面而来的对手,似疾风一般带球闯入禁区!虽然他们的球门只是立着的矿泉水瓶,但我看到了他收获进球后的喜悦,我放佛透过他脸颊桑的汗珠看到了他从心底绽放的幸福和自信。
        我情不自禁的下楼,同他一起站在操场的跑道上。
        “怎么样,敢比一圈吗?”我激他。
        他打量了一下我,随口说:“比就比,谁怕谁?”
        我见他兴致勃勃,便乘胜追击跟他谈起了条件,“这么比可不行,你得让我5个数!我可是女生!”
        围观的同学们似乎从没见过老师跟学生撒娇,这可把这群凑热闹的孩子们逗笑了。有调皮的小男孩觉得不可思议的,说:“啊?老师还用同学让啊?”,有深感共鸣的小女孩,不置可否,朗声说:“对!男生就得让着女生!”就在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讨论中,我看到,他也笑了,笑容里放佛还带着一丝扬眉吐气的感觉,好像在说:“老师也有让需要我让的时候?”
        比赛结果不言而喻,当然是他赢了,虽然是险胜,但却是实至名归,我真是全力以赴在追赶这位疾风少年啊!激烈的比赛后,我们都大口大口的揣着气,看着彼此都有点狼狈的样子,我们相视而笑。这一次我从他的笑里放佛读到了真正的成功的喜悦,就好像一只在牢笼里禁锢的小狮子,终于回到了大自然,体验着由他控制和主宰局面的喜悦!
        这次比赛,成为了我们彼此友谊间的破冰之旅……
         
                生命的成全
法国作家拉封丹曾写过这么一则寓言:
    南风和北风比赛威力,比赛的项目就是看谁能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首先发威,一上来就拼命刮,凛凛寒风刺骨,其结果,行人为了抵御北风的侵袭,把大衣越裹越紧;南风则徐徐吹动,顿时风和日丽,行人因此觉得春暖上身,始而解衣敞怀,继而脱掉大衣,南风获得了胜利。
    当我和这个班级的学生逐渐熟悉起来之后,他们小孩子的本性暴露无遗,经常会在课间围着我问各种问题,这些问题让我啼笑皆非的同时,又让我常常感到一丝辛酸。
        比如:“老师,您怎么那么爱喝水啊?”、“老师我发现每节课间您好像都要上厕所!” 、甚至是:“老师,您晚上也会睡觉吗?”
        也许在他的世界里,老师和普通人是不一样的?
        出于好奇,我问他们:“老师在你们心里到底是什么样的?”
“就是得听他话的!”
“就是管我们的呗!”
“老师还让家长揍过我呢!”
“你们就胡说吧,小心一会老师在你档案上写坏话!”
        孩子们似乎对这个问题都有不同见解,说着说着,便旁若无人的相互争论了起来。
        而我的心却再无法平静了……
        原来,在这些孩子们的世界里老师确实和普通人不一样!
        他们是真的把老师当做权威,但我们却常常对孩子们的情感表现出习以为常的忽略或冷漠,甚至在和孩子的交往过程中有一种“应得观”,甚至把对孩子们的控制当成一种教育手段。
        然而,这些根深蒂固的控制意识、控制欲望、控制习惯会令孩子们无法自主呼吸,这些他们童年所接触的一切都将作为一种教育遗产,成为终身套在他们身上的枷锁。
        “成全这些孩子们吧!”
        我在心底由衷的呐喊,
   譬如在教育界被传为佳话的著名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四块糖”的故事,就是一例。故事梗概就是:学生打人了,陶先生没有批评、斥责,没有让学生写检查,更没有唤其他家长来校“共同教育”,而是让学生一步步地完成了对自己错误的认识。四块糖不仅让学生认识到了错误,更发掘了学生的四个优点。
         就像微微南风,拂过学生心灵的土壤,留下一份温暖,培育了一份感动。我想,这于那些在成长道路上偶尔犯错误的孩子来说,更具有神奇的力量。
     就如同我和那个五年级孩子故事的结尾,我们最终“化敌为友”,他成为了我在那个班最忠诚的效仿者、追随者、守护者……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杨柳(1990年4月13),女,汉族,北京人,本科,从事基础教育教学7年,多次获得国家以及地方各级别奖项。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