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隆芳
广西南宁市宾阳县教育局教研室 广西南宁市 宾阳县 530400
摘要:小学语文教师应关注教材中“快乐读书吧”,充分借助“快乐读书吧”,加大学生阅读量,提升学生语文阅读素养,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
关键词:快乐读书吧 高年级学生 整本书阅读
正文:
“快乐读书吧”是统编教材里一个新的栏目,对于这个新的栏目,统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执行主编陈先云提出“如何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已经成为语文课程能否成功的关键。本套教科书通过设置‘快乐读书吧’栏目,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对如何读课外书给学生以指导,克服课外阅读边缘化的尴尬。[1]”统编版教材重视整本书阅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快乐读书吧”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
面对“整本书阅读”来袭,很多教师比较茫然,教学现状令人堪忧,教师停留在“无目的,无作为”的状态,大多教师往往只习惯于单篇短章的推荐,而忽视整本书阅读的引导,造成学生读书少,无兴趣把一本书看完。当然,单篇阅读是整本书阅读的根基,两者都有其自身应用价值,应相互融合,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教学用了很多课时,阅读、写作能力却得不到提高,可谓少慢差费,咄咄怪事。温儒敏就这个问题,作了回答“我的‘答案’很简单,语文教学效率低,效果差,原因就是读书太少”[2],统编教材就是着力加大学生阅读量,“快乐读书吧”具有它自身的功用,明确指向课外阅读。作为一线教师该如何真正把“快乐读书吧”为“我”所用,为“学生”服务,笔者目前负责市级B类课题《农村寄宿制小学中高年级学生拓展性阅读的研究》,课题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引导学生阅读,在借助“快乐读书吧”,如何引导高年级学生整本书阅读作了初步的探索和实践,笔者以第三学段为例,说说自己的思考,并提出整本书阅读相应策略。
一、特设课程,在课堂上推动阅读
“快乐读书吧”怎么用,怎么教,怎么引导高年级学生阅读整本书,针对这点特设了相关阅读课程,纳入教师教学计划中。首先,建议要认真研读教材,解读文本,领悟编者理念,明确教学方向,并根据实际情况和“快乐读书吧”教学内容,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其次,有针对性地安排课程,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根据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特点,逻辑思维比中低年级有所增强,自主意识、评价意识有一定的发展 ,设置了阅读课,具体有两种类型,一是课前好书推荐课,二是读书分享课,充分利用课内时间指导高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要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首先要让学生“走进去,读起来”。五六年级主要推荐的书目,引入了古典小说、成长小说和世界名著,篇幅较长,要让学生翻开书,提高作品吸引力是很有必要的,好书推荐课也由此产生。
一节课正确的教学目标尤为重要,是教师教学的风向标。根据《教师教学用书》中六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制定的教学目标和学情,课题组张老师确立了课前好书推荐课的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童年》的大致内容,以视频、朗读、补写的方式,激发学生兴趣。2.在老师引领下,关注环境、情节,感受人物形象,引导理清人物关系,明确阅读方法。3. 聚焦成长故事精彩片段,体会人物不同成长故事不同,引发《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的阅读兴趣。课前好书推荐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不单要指向课内,还应该指向课外的延伸阅读。张老师的教学目标设定重在兴趣的激发,不仅只读一本,而是由“一本指向一类”,引导学生课后还要阅读同类成长故事《小英雄雨来》、《爱的教育》。
“没有主题的要求,没有心得的交流,只是放任学生阅读,放任阅读必然导致阅读的无序,无序的阅读必然导致阅读的低效,阅读低效必然导致学生阅读兴趣的消退和丧失。[3]”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产生很多感悟,而读书分享课,就是搭建平台,给学生一个与小伙伴、老师交流的机会,分享自己的感受,从而增加个人阅读成就感。
读书分享课正是基于学生阅读需求而设定,分享课除了生生分享,还有师生分享,特别是读同一本书,教师的分享尤为重要。教师是学生心目中追随的目标,教师应发挥榜样的作用,分享自己的阅读收获,利于激励学生持续阅读。好书推荐课、读书分享课可以纳入班级课程中,适时安排这两种类型课,有序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整本书阅读,利于学生阅读之路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当前背景下,教师要关注整本书的核心价值观,要正面引导学生汲取书中精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给予方法,在思考中实现阅读
“‘快乐读书吧’这个栏目要重视用好,课内举一反三,激发阅读兴趣,适当给点方法。课外放手让学生读,也可以适当管理”[4]。显而易见,教师要关注“快乐读书吧”,要认真解读教材,领悟统编教材理念,思考如何用好“快乐读书吧”。笔者认为可以充分利用“小贴士”,结合单元语文要素和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方法,使得学生课外阅读有路可寻、有法可学,充分给学生课外自主阅读,老师的指导,方法的引领一起陪伴学生阅读历程,使其在读书过程中并不孤单,利于学生完成整本书阅读,更重要是读完后能有所收获,课内学到的阅读方法得到运用,阅读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学生可以在实践运用中学习,再获新知,这是课内学习,通过课外阅读方式走向内化的一个重要过程。如五年级下册“快乐读书吧”主要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四大古典名著,古典名著不乏生僻词和难懂的句子,作品当时朝代特点有紧密关系,年代较久远,学生读起来的确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要让学生进行顺利地阅读,教师指导不可或缺。此时,教师应充分发挥“快乐读书吧”中小贴士,以及“交流平台”中有几个阅读方法,给学生阅读做一个“暖心”护航,扫除阅读障碍。小贴士提供了两个方法,一是古典长篇小说的特点,把一个回目或若干个回目连起来就是一个小故事;二是通过回目标题可猜出本章的故事,“交流平台”则是提供了“联系上下文理解难懂词句”和“有些难理解的语句可不用反复琢磨,知道大概意思即可”等一些行之有效的小方法,在课堂上教师可把这些相关的阅读古典长篇小说的方法教给学生,助推学生的阅读,同时学生在阅读中运用方法,利于学生充分掌握方法,其自身阅读素养也得到提高,为以后的更为长远的整本书阅读之路打下基石。
三、开展活动,在实践中引领阅读
教师应以“快乐读书吧”为契机,开展一定的阅读活动激起学生阅读欲望,单靠教师在课堂上指导是不够的,《朗读手册》的作者吉姆·崔利斯他认为“教育的深远目标是让孩子爱上阅读。孩子们一旦喜欢上阅读,就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学习。”教师在活动中带动学生阅读,鼓励学生阅读,增加学生阅读的趣味性。阅读活动普及面广,人人参与,在轻松、快乐地氛围中利于教师引领整本书阅读。如“我是阅读推荐小能手”比赛,把班里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自行讨论要推荐什么书,看完后,以唱歌、快板、表演综合多种方式向大家推荐这本书,要求每个组员一起上台展示,给同学推荐阅读相关书籍。只有读完整本书,才能了解整本书的内容,在群体阅读氛围下,带动学困生也积极加入阅读中,参与到展示中。如五年级上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看《中国民间故事》,还拓展推荐《一千零一夜》、《非洲民间故事》、《列那狐的故事》等同类书籍,年级组举行了“书签”比赛,根据所看的书籍,学生自己设计书签,形状不要求统一,自行搭配插画,在活动中,极大地提高学生阅读兴致。教师还在学期家长会上,展示在教室,来自教师、家长、学生三方面的激励,有效增强学生荣誉感和成就感,以及阅读欲望的持久性。
教师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借助“快乐读书吧”,根据学情采取一定的策略,从课程设置、阅读方法、阅读活动着手,引导学生阅读整本书,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有一定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陈先云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的亮点及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网页 2019.
[2][4]温儒敏 立足“核心素养”,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在教育部举办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培训会上的讲话 小学语文教师杂志网页 2019.09
[3] 李金和 在行动中思考,在思考中行动 语文主题学习 2017 .05
作者简介:姓名:黄隆芳 1978.07性别:女 汉族 籍贯:广西南宁市宾阳县 学历:本科 工作领域:小学语文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