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全科教师政策的认识和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唐兴利 陈益明 雷玉洁
[导读] 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民对教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小学全科教师政策便应运而生。
        唐兴利 陈益明 雷玉洁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北碚400700
        【摘要】随着国家发展的需要、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民对教育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小学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我国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小学全科教师政策便应运而生。小学全科教师教育是以综合能力为取向,为乡村学校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思想、先进教育理念的小学教师。小学全科教师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师资不足的问题,为国家培养了更多的人才,然而在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全科教师  全科教师  政策  教育政策 教师政策
一、政策出台的背景及目的
        小学全科教师最早出现于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西方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是自上而下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其更强调的是“全科型的小学教师”。以英国小学为例,实行“包班制”,一个老师和一个助教担任全班一整天的学习,所有内容都由两个人教,很多小学没有学科分类,更倾向于“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没有我们这样严格的课程科目划分。
        而我国与西方有所不同,我国强调“小学全科教师”,更侧重农村小学教育阶段师资的需要。我国现有的农村小学教师编制不足,专业结构不合理,多是以语文、数学学科教师为主,同时兼任英语、艺体等学科教学,班级规模小,教学质量普遍不高。加之近年来国家倡导撤点并校以后,农村偏远地区生源锐减,师资匮乏,很难按照学科需要配齐相应的教师。通过出台小学全科教师政策,培养和配备农村小学全科教师,从制度上保障了农村小学教师的培养质量、人事编制、就业岗位、工作生活待遇等,缩小了城乡教育水平差距,提高农村小学教育教学质量。
二、政策的内涵
(一)小学全科教师的含义
   “全科”并非指完全掌握学科知识,而是知识体系及知识面相对较广。小学全科教师是相对于小学分科教师而言的,是指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基本知识和技能、学科知识和能力结构合理、能独立承担国家规定的小学阶段各门课程的教学工作、胜任小学教育教学研究与管理的教师。全科教师不是“通才教师”。
(二)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策略
1、明确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定位
        我国小学全科教师是在吸收西方发达国家教师教育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教育国情,有针对性的提出培养理念。我国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定位必须包括以下两点:
        一是要体现全科的思维与理念。高校在培养小学全科教师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小学教育教学的特点,对小学全科教师培养定位做出明确指导。
        二是要满足小学教育对人才的要求。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一定要做好前期调查研究的工作,根据实际需要,明确小学全科教师的培养定位,制定培养方案。
2、构建整体优化的课程体系
首先要开设通识课程
3、建立高校与基础联合培养机制
三、政策的必要性
(一)完善教师队伍结构,提升教师整体素质
        农村小学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老龄化现象异常严重,并且教师的学历层次结构也不合理,很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培养小学教育全科教师,为农村小学输送“新鲜血液”,增加农村的后备小学教师,确保农村小学有师可教、有师教好。同时小学全科教师是从正规师范院校毕业的,是经过正规学习培养的,其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能力、教学水平都能与时俱进,为农村小学带去优秀的教学资源。
(二)顺应农村小学编制过紧,工作量大现状
        由于农村人口居住分散,随着多年计划教育的实行,加上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小学的撤校并校,农村小学生源急剧萎缩。

大部分农村处于班多人少的现状,部分比较穷困的县乡财政资金不足,教师的编制有限,无法“一课一师”,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各学科的教学技能,农村小学教师的工作量也随之变大。小学全科教师是经过正规培养的老师,在校掌握了多个科目的基本知识和教学技能,能够更好的完成农村教师的任务。
(三)满足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国际上,小学教育逐渐转向“小班制”教学模式,很多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这就要求小学教师要让学生对世界形成一个整体认知。小学教师要开展“个性化教学”,全方位了解学生,依据学生的能力兴趣,“有的放矢”地开展教学。小学全科教师作为“复合型人才”,符合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作为新型的全科型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真正的综合学习是当代教育的要求,也是中国基础教育的要求。
四、政策存在的问题
        我国小学全科教师的出现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同,我国是为了完成普及义务教育的目标,为了解决农村教师不足给出的弥补性方案。导致农村小学教师被赶鸭子上架做全科教师的情况多有发生。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适合做全科教师,因为每个人的智力类型不同,比如有些数学教师的逻辑性、数学型智力高,但是他\她的音乐型智力也许不高。而且我国现阶段的教师行课主要还是实行的分科制,无论是从专业知识的储备上还是班级管理的方式上,全科教师很难能在学校学习期间得到训练,很少有教师可以在没有任何基础的情况下,短时期内掌握所有核心类课程和艺体类课程。这种赶鸭子上架的行为可能客观上会导致教育质量的下滑。
        中国的学校大多数是大班制,实行全科教师包班的方式,教师固然可以不用严格的按照科目分科上课,可以根据自己的全科背景和科目之间的内在横向联系灵活的安排课程,然而缺点也显而易见,全科教师的工作量非常大,教育质量无法保证,教师也不可能有精力去慢慢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也没有精力根据班级每个孩子的特点安排特色课程,因材施教地帮助每个孩子全面发展。
        过度强调全科教师,会导致小学教师的专业知识广而不精,小学教师的教研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对于农村小学来说,这样的教师是非常受欢迎的,也是解决小学教师严重匮乏的有效途径,但是对于城市里的小学,特别是一线城市的小学生,他们对于教育的诉求往往比农村学生更多。面对这些对知识深度要求更高的学校,全科教师会显得知识匮乏,专业性不强,无法胜任。
五、总结
        小学全科教师政策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农村地区教师问题、培养学生整体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教学质量下滑等问题。要让学生能够受益于全科教师还需要政府和教育工作者做出更多的努力。师范学校要针对全科教师的特征开设相应的课程,培养全科教师的知识储备和专业素养。同时,全科教师改革要想走的更远,我们需要考虑是否应改变现有的分科教育?改革后又如何与初中分科式课程进行衔接?教学内容和教学制度是否需要重组?这些问题都是全科教育未来发展势必要考虑的。各国全科教师的产生,其本质需求是让具有通识能力的全科教师在小学生探索世界时,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利用自己广泛的知识给予科学解答,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引导儿童,使其不局限在狭隘的自我认知中。小学全科教师在我国的推行虽然困难重重,但它是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也是有利于国家发展的策略。优秀的全科教师能够为国家培养更多身心健康的人才,是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田振华.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价值及培养路径.教师评论.2015,(04):1
[2]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2014-8-18
[3]周德义,李纪武.关于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17,(9):55-59
[4]张虹.全科小学教师培养再审观:定位转向与实践价值.当代教育科学,2016,(21):32-35
[5]黄欢,王媛.小学全科教师研究十年回溯及问题前瞻.教育与管理,2019年7月20日
[6]陶青,卢俊勇.免费定向农村小学全科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分析.教师教育机构,2014,26(06)
[7]黄玉楠.全科型教师的培养.开封:河南大学,2014
[8]古伟霞.农村小学全科教师现状及其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启示.教育现代化,2019,6(92):241-243
[9]汤广全.“全科型小学教师”的实质.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9年6月
[10]闫凤玉.小学全科教师的内涵及其培养策略.新西部,2019年7月份下旬刊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