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成伟
横县南乡镇高义村委小学 530324
摘要:在新冠疫情下,做好个人卫生防护是非常重要的,这样既是对自己负责,同时也是对他人的负责。但目前我国农村小学在卫生教育方面相对比较薄弱,会加大学生个人感染风险。尤其是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尚未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疫情期间加强对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本文首先对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卫生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疫情下如何加强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带来帮助。
关键词:新冠疫情;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
引言
2020年春节来临之际,迎来了一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将原本热闹的春节氛围打破,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我国身边打响,无数医护人员奋战在一线,在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下,新冠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但我们不可掉以轻心,做好个人防护,提高自身防护能力非常必要。但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由于人们的思想观念更新速度慢,对待疫情重视程度不足,在个人卫生和疫情防护上有所欠缺,这对于新冠疫情的防控是非常不利的。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卫生习惯尚未养成,如果错误的卫生习惯得不到及时的引导和纠正,极易受到新冠疫情的感染。由此可见,加强对疫情下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卫生习惯教育现状
(一)对卫生习惯的重视程度不够
农村地区学生的生活环境相对自由、随意,导致他们从小卫生意识比较单薄,在日常生活中不注重个人卫生。再加上农村学生要面对的事物很多,不仅包括学习上的,还有很多琐碎的生活问题,比如帮助家里干农活、干家务等,使得他们无暇顾及自己个人卫生【1】。另外,由于很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缺乏对正确的引导,使得学生不知道如何做好个人卫生,这也是农村小学生个人卫生情况较差的重要因素。
(二)学生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
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农村地区小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比如饭前后不会自觉洗手、吃饭说话、随手乱垃圾、指甲长时间不修理等。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会对学生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下,这些问题将会加大他们的感染率。因此,农村小学教师应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帮助他们对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进行一次全面的审视和反思,将自己落后的、不良的卫生习惯进行适当的扭转,逐渐养成健康、良好的生活习惯。
二、疫情下加强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
(一)了解新冠疫情,增强学生防护意识
了解新冠疫情,对于增强学生的防护意识,促进学生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能够起到很大的帮助。随着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学校被迫停课,学生以网课的形式上课,人们出门都会带上口罩,人与人之间都保持着安全距离,这些变化都是在学生身边切切实实发生的。但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较小,他们虽然感觉到了这些变化,但并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2】。因此,教师需要为学生普及新冠肺炎的相关知识,帮助学生对新型冠状病毒有着更为直观的了解和认识,以此来增强学生的防护意识。比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概况》为主题的讲座,详细学生详细讲解新冠肺炎的起源、发展、现状、传播途径、易感人群及预防措施以及如何做好个人卫生防护等知识,以此来帮助学生对新冠疫情有着全面的了解,增强学生的防护意识,促使学生积极纠正自己的不良卫生习惯。
(二)正确引导,做好卫生防护
当学生对新冠疫情有着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后,教师则需要将正确的卫生防护方法传授给学生,并监督学生做好个人防护。在疫情期间,小学生需要做好以下卫生防护措施:
第一,勤洗手。在饭前便后应洗手;在吃东西前应洗手;在劳动后应洗手;在玩游戏后应洗手;在触摸脏东西后应洗手;到公共场所回来后应洗手。同时教师还需要将七步洗手法传授给学生,教会他们如何正确洗手。
第二,保持个人卫生。早晚洗脸、刷牙、饭后漱口;勤洗头、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注意用眼卫生;
第三,维护公共卫生。清扫室内外环境;不随地吐痰;出门带好口罩;在咳嗽或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捂住口鼻,并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的垃圾箱内;尽可能少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第四,锻炼身体。尽量保证每天活动锻炼60分钟,增强抗病能力;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静坐时间;减少视屏时间。
(三)家校合力,齐抓共管
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和正确引导。因此,学校和家长在学生个人卫生习惯养成教育上应保持一致的理念,并通过家校合力,齐抓共管,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3】。首先,教师应以身作则,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学习榜样,如勤洗手、不随地吐痰、穿戴整洁干净等,让学生在不断熏陶和教育下,逐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其次,家长是学生最初的启蒙教师,家长的行为习惯会直接映射的学生身上,因此,学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应注重个人卫生,并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卫生习惯和生活习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是非判断标准。最后,学校和家长应加强沟通和交流,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比如,教师和家长可以借助微信平台,对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的表现进行交流和沟通,及时发现学生在卫生习惯上存在的问题,并共同商讨纠正方案,家校合力,齐抓共管,监督学生纠正不良卫生习惯。
(四)注重反复,强化训练
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次之功,尤其是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他们的自制能力强,且行为模式尚未形成,一些良好的习惯易产生也易消退。因此,教师和家长应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并通过反复训练的方式,帮助他们强化巩固,直到他们将卫生习惯渗透到他们的思想中,并自觉履行到实际行动当中,达到“自动化”的程度,这样他们的良好卫生行为习惯才算真正养成【4】。在校期间,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细则》、《班级公约》、《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文明班级评比细则》等制度强制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每周提供切实可行的行为要求,并将本周学生的行为和规范进行对照,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制定强化训练方案,对学生进行反复训练,直到学生将错误的卫生习惯改正为止。另外,教师还需要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对学生在家行为提出要求,并让家长督促学生改掉不良卫生习惯,促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疫情期间,加强农村小学低年级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是提高学生疫情防御能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农村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卫生习惯养成教育的重视和研究,并根据农村小学生低年级学生的特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此来提高学生抵御疫情的能力,保障学生的生命健康安全。
参考文献
[1]顾翔. 疫情防控牢 校园更安全[N]. 鞍山日报,2020-03-10(A07).
[2]柳岩.农村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的措施研究[J].学周刊,2018(12):54-55.
[3]王秋香,王旖萱.论农村留守儿童养成教育问题[J].文史博览(理论),2012(09):56-60.
[4]黎光明,彭勇,吴元军,甘业金.“农村小学好习惯养成教育”课题研究报告[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7):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