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的思考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路来花
[导读] 自 2016 年以来,中小学思政课正式从《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
        路来花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冯家镇第一实验学校    
        摘要:自 2016 年以来,中小学思政课正式从《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这门课程也被赋予了更大的责任,不仅是作为紧张课程的调剂、在培养学生的品德品质方面,道德与法治这门课也需要做出更多的贡献。俗话说“育人先育德”,在繁忙的基础课程下;在沉重的升学压力下,道德与法治应当承担起初中课堂上进行德育教育的责任。所以,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站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角度,分析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指出目前课堂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初中;德育教育
        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一)课本内容与德育教育十分契合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本在改革后,作为向学生普及法治教育的专册,集中讲授宪法,强化系统性,在中学的课本中涉及到 50 部法规,6 部条例和司法解释。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本与德育教育十分契合,书中的例子十分容易引起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在不断地认识与思考
中体会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通过不同的课堂内容,为学生展现一个正确的思维价值体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符合国家对综合素质培养的要求
        进入到新时代,经历传统教育培养出的应试型人才应当逐步被社会淘汰,而综合素质突出的人才应当被重视,因此,对于该类人才的培养,应当在中小学阶段就有所涉及。综合素质高不止是各科成绩都好,而是在成绩好的同时,也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爱国精神、顽强拼搏、不轻言放弃等新时代必备的精神。而初中生经历了小学六年的教育,对于社会的各种认知初步成型,这也意味着在初中阶段是学生形成完整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阶段。所以,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符合新时代对于综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是初中生必须要经历的一堂课。
        (三)为学生的基础课学习提供帮助
        由于初中生的各种思想观念刚刚成熟,他们的自控能力或许还不是很强,尤其是在现代,各种娱乐设施齐全,有很多学生都有了自己的手机和电脑。面对各式各样的诱惑,如果学生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那他们必然会拜倒在诱惑之下,这样势必会分散学生在学习上的注意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基础课成绩会出现很大的问题。倘若学生可以在道德与法治课上获得完备的德育教育,那么学生在诱惑面前就可以坚持自我,做到认真学习,主动学习。
        二、 如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
        (一)在课堂上构建生活化场景,便于学生理解
        道德与法治不同于其他的科目,它具有和生活紧密相连的特点。因此,教师在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时,必须要联系生活实际,构建生活化场景,让学生把课本中的内容与生活中实际发生的事情结合在一起,在一件一件的日常小事中窥见做人的道理。而且要知道,脱离实际的品德教育是教条主义的体现,这样做,即不能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又会让课堂显得枯燥乏味。

例如,在学习《男生女生》这节课时,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到了青春期,男生和女生的不同已经开始显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设计一些符合生活实际的问题,比如:“你们喜欢的课外书籍或是平常玩的游戏有什么不同?”这种时候,因为听到了和自己有关系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动起来。而面对这些问题,男生可能会说,他们平常喜欢看武侠或是修仙类型的小说,类似于《斗罗大陆》或是《斗破苍穹》等,游戏方面可能会喜欢与战争相关的。而在女生一边往往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她们可能会喜欢看一些和爱情相关的小说,而玩的游戏也更偏向于《天天爱消除》、《奇迹暖暖》这种轻松休闲的游戏类型。通过这种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学生的思维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学生在讨论后也会认识到男女生之间的不同:男生比起女生来,要有着更加充实的力量和更加坚定的勇气,因此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让男生认识到他们在班级中应当承担更多的体力劳动,不能凭借身体的优势去欺负女生;而对于女生来说,她们不能因为这些就变得娇气,女生也应当在班级里担负起自己的责任。经历了这样一堂别开生面的品德法治课,学生们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明白了如何在班级中与同学相处,道德品质得到了提升。
        (二)善于引用适当的例子,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有时,一个适当的例子胜过教师的千言万语,如果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能够把课本中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例子相结合,那么想必学生可以从例子中体会到教师的用心,然后从中获得德育知识。例如《情绪的管理》一课,这节课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时保持良好的情绪。在这节课,教师可以给学生举周瑜的例子。周瑜作为东吴一代名臣,才思敏捷,足智多谋,又相貌堂堂,精通音律,但是他却心胸狭隘,不能容人。在赤壁之战之后,见识了诸葛亮的强大的周瑜,不仅没有抱着赞美和欣赏的心态去看待诸葛亮,反而想方设法地想要灭掉诸葛亮,在这种情绪的驱动下,周瑜越来越扭曲,最终被诸葛亮气死。由此可见,在平常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态有多重要,教师通过这个例子,给学生传达了保持心态的重要性,而更重要的是不要嫉贤妒能,要抱着学习和欣赏的态度去看待那些比自己能力强的人。
        (三)借助相关热点案例,打造多样教学课堂
        教师在展开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时还需要能够注重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度的提升,教师在教学时要能够积极地借助于一些相关的热点案例来激发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让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融入课堂学习过程中。
        比如教师在教学“网络改变世界”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网络的中心内容来进行相关的生活案例来例举:“冲浪”“手机上网”“文件传输”……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案例让学生能够充分地感受到网络给世界带来的变化,同时,教师也可以举出有关“网瘾”的案例,让学生能够进一步地认识到网络的双面性,进而让学生能够初步地树立起正确的网络观,让学生能够更加健康地提升自己。
        (四)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
        俗话说: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生对于一件问题的看法都有所不同,从中体现了学生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德育方面没有正确答案,只有底线。因此教师在教导学生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这样才有助于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知识,让学生在不同中寻找自己的思维上的缺陷,并加以改正。
        结语:总而言之,在中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学生构建正确的三观,让学生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为今后的人生道路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凯娜.核心素养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渗透[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4):165.
[2]姚瑶,李春超.浅谈初中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有效融合[J].知识经济,2019(06):119-1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