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幼儿园儿童歌曲正确选择的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刘珊 周越指导老师
[导读] 儿童歌曲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使幼儿在歌曲活动中陶冶了自身的情操,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
        刘珊 周越指导老师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摘要:儿童歌曲作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使幼儿在歌曲活动中陶冶了自身的情操,而且还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进而达到审美的目的。本文提出了解决幼儿园儿童歌曲偏好现状的建议,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幼儿  儿童歌曲  个人偏好

        幼儿园中的儿童歌曲教育活动是其他任何物质所无法替代的。正如《指南》中所说:“艺术是人类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 幼儿园儿童歌曲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他对幼儿审美力培养有何影响?不同幼儿对儿童歌曲的选择有哪些差异?怎样的教育方法才会帮助幼儿改善儿童歌曲偏好现状?因此,在幼儿园中去探索儿童歌曲偏好现状的解决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    树立正确的儿童歌曲选择观念
(一)家长方面
        家庭是幼儿成长中的第一所学校,良好的家庭音乐环境对幼儿艺术气息的熏陶和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幼儿今后的成长角色演变中也有着十分特殊的意义。养育和教育是同时进行的,家长要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这就需要家长端正思想、优化教育理念,努力减少各种嘈杂的儿童歌曲进入幼儿的成长环境中。家长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学习,逐渐更新自己对孩子的儿歌教育思想,努力增长自己的儿童歌曲知识储备,提高教育能力。[13]家长要走在教育的前沿,紧跟时代潮流,用发展的眼光树立正确的儿童歌曲选择观念,尊重儿童歌曲的多元化,用大人成熟的眼光合理的帮助幼儿选择优秀的国内外儿童歌曲,积极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音乐环境,丰富孩子的儿童歌曲体验。
(二)教师方面
        对于幼儿喜欢的儿童歌曲,不论是动画片中的儿童歌曲还是生活中的儿童歌曲等教师要以幼儿年龄特点、儿童歌曲内容等诸多因素为依据去进行筛选,确保幼儿所学习的儿童歌曲是健康向上的。
        此外,还有一部分是幼儿不太感兴趣的儿童歌曲类型,如《弟子规》、《三字经》、《游子吟》等用古诗词创作成的国学儿歌,教师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多种方式渗透性的播放给幼儿听,创设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让幼儿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中,慢慢的去感受、熟悉、喜欢、接纳,这不仅弘扬了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进一步的培养了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怀,拓宽了幼儿的儿歌文化视野。
二、    加强幼儿园教育教学中音乐环境的构建
(一)选择合适的幼儿园歌曲
        音乐教育的特点是在自由活泼、愉快淳朴的环境中施教,用歌声去打动人心,对幼儿情感的建立产生微妙的影响,并促进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教师在创设有益的儿歌学习环境的时候要打破局限性,放眼于世界各地不同类型的儿童歌曲像英文儿歌《Twinkle Twinkle Little Star》、《Finger Family》、《If You’re Happy》等等都可以展示给幼儿,但在选择上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以及发展教育目标合理播放国内外优秀的儿童歌曲。音乐的教育意义是不可否认的,每一种类型的儿童歌曲都会为幼儿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在幼儿时期让其更多的去接触和了解不同种类曲风的儿童歌曲有助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提升教师教育教学的能力
        教师要做情感的传递者,成为幼儿和儿歌之间的媒介。例如在学习一首新的儿童歌曲之前,教师要帮助幼儿去理解此儿童歌曲中蕴含的情感,这就要求教师通过肢体动作、语言表达等方式生动形象的为幼儿讲解儿童歌曲背后的故事,用自己的情绪来调动孩子,从而激发幼儿的情感共鸣和演唱兴趣。
        教师要做音乐环境的建设者,带幼儿享受音乐的洗礼。自古以来老师和学生之间就存在着种种限制和束缚,幼儿在课堂中很难自由的、忘我的去听歌、学歌、唱歌,所以教师要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通过游戏、表演等形式让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受到熏陶、受到教育。
        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解答孩子关于儿歌的十万个为什么。幼儿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发展中的人,对儿童歌曲有着自己的理解,教师要做幼儿儿童歌曲学习的倾听者,要全方位的去观察幼儿对儿童歌曲的喜好。由于3—6岁的幼儿情感认知能力等发育不成熟,对信息时代下儿童歌曲的选择会发生偏差,所以教师还要做幼儿儿童歌曲欣赏的引导者,以幼儿为出发点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其选择有益身心健康的儿童歌曲。
三、大众传播媒介的合理选择
  随着社会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杂志、广播、影视、互联网等逐渐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不难发现,手机已经成为情感沟通、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之一,手机使用低龄化已经不足为奇。手机逐渐变成了幼儿的玩伴,大部分幼儿所哼唱的儿童歌曲都是通过手机学来的,电子媒介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不利影响。一方面,手机作为电子产品,其本身的辐射就会对幼儿的眼睛造成一定的伤害,进而引发近视。另一方面,手机中的软件开发商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会研发一些像:全民K歌、抖音、快手等软件,上面播放着不同类型、不同曲风、不同国家的儿童歌曲以及其他歌曲,以新颖、有趣等特点让幼儿迷恋其中。所以家长要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引导孩子合理地使用手机,包括使用时间、 浏览内容等,聆听有营养的儿童歌曲。
        大众传播媒介进入幼儿的学习与生活后,儿童歌曲新旧交替、类型百变,让幼儿对儿童歌曲的选择有了不同程度的偏差,家长要担负起养育教育的责任,帮助幼儿合理选择与使用大众传播媒介,使其度过一个纯真美好的童年。
参考文献
[1]王平. 幼儿园5-6岁儿童歌曲偏好现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3.
[2]魏莉莉. 大班幼儿音乐偏好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
[3]谷泽颖.幼儿教师如何为幼儿选择适合的歌曲[J].辽宁教育,2013(15):80.
[4]王冬香. 潘振声儿童歌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刘珊,女,汉,山东协和学院,山东,1998年4月,本科,学前教育。
周越,女,汉,系本文指导老师,山东济宁,1990年2月,山东协和学院助教,音乐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