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李瑶
[导读] 青少年德育的好坏,不仅影响个人的持续发展,甚至影响整个民族的前进步伐,所以我们无时不刻地在注重对孩子的德育教育。
        李瑶
        (重庆师范大学 重庆北碚 400700)
        【摘要】青少年德育的好坏,不仅影响个人的持续发展,甚至影响整个民族的前进步伐,所以我们无时不刻地在注重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小学教育是学习时间最长,长达六年,也是孩子身心不断发展的阶段,所以在小学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也会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本文将浅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德育
一、语文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小学语文教学与德育存在相互联系的关系。我们在制定语文教学目标时往往会设计一个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这与德育有异曲同工之意。我们总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同学们去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情感,然后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自己的看法,或者有什么收获。其实这一过程就是不断塑造或重塑学生价值观的过程,也是不断对他们进行德育的过程。有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反过来在学习课文时,对课文所体现的情感也能正确体会,从而实现教学目标,由此看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
二、不同的语文教学体现的不同德育方面
1.《生命?生命》——珍爱生命
        《生命?生命》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在教学目标中就有要让同学们学会珍惜、善待他人和自己以及一切生命,并且想如何能让有限的生命产生无限的价值这一目标。要知道我们的德育教育最终是为了实现生命的健康和谐发展,提升生命的价值意义,可见对生命的教育是德育教育的重中之重。这篇课文则是通过在教学时,让同学们从课文描写的几个方面来总结出对生命的认识。生命即使很渺小但是也同样伟大;生命虽然短暂但也要努力绽放光彩;我们要去找寻自己的生命意义。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相信同学们对生命都能有一个新的认识,现在的孩子都是“温室里的花朵,”不能受一点委屈,可能遇到一个挫折他就会选择逃避,更有甚者做出危害生命的举动。但现在他们懂得了生命的来之不易,知道了生命的可贵,明白了生命存在的意义,这便是德育教育成功的体现。
2.《长城》——爱国主义
        《长城》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有一个目标就是让同学们通过学习长城的宏伟与不朽,能在古代创造出的世界奇迹之一,让同学们油然而生出民族自豪感,以及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爱国主义教育是全民的教育,重点在青少年,而学校就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爱国主义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更能体现。《长城》是通过写长城的宏伟赞颂人民的智慧来激发出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而这种感情也会上升到对祖国的热爱,像《富饶的西沙群岛》则是通过描写西沙群岛的美丽和富饶的资源,同学们对西沙群岛的热爱之情,就是对祖国的热爱之情,《美丽的小兴安岭》、《桂林山水》等课文,则是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描写,激发出同学们对祖国风景的喜爱之情,这其中也会包含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所以当他们在面对有损于祖国荣誉或利益时能够勇敢站出来,指责那些不耻的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学生们已经富有强烈的爱国主义。


3.《掌声》——尊重他人
        《掌声》是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这篇课文的教学同学们学会尊重他人,在别人有困难的时候能够给予帮助,哪怕是一句鼓励,让孩子们意识到来自别人的鼓励对一个人来说有多大的力量。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大家物质条件的提高,而忽略精神素质的培养,现在的孩子可能会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不好的思想。在公共场合不注重个人行为,大声喧哗,肆意打闹等,这都是不尊重他人的行为。通过对《掌声》这篇课文的学习,从关爱尊重残疾人这个角度出发,让他们意识到尊重的重要性,尊重才能构成一个和谐的社会关系。这个意识会悄悄在他们脑海中生根发芽,他们会在生活中去践行,如帮助老奶奶过马路、给流浪猫食物等等,这些举动都是孩子们懂得尊重关爱他人的最好的表现,这些都是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最好的诠释。
四、如何实现在语文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
1.教师树立正确德育教育意识
        首先教师自身要有正确的德育观,教师要明确教学语文课文的正确的目标,这样才能在课文中找出与德育相契合的点,从而教导学生。其次,教师的特点具有示范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中,不知不觉就会去模仿。所以教师在教学期间都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言传身教”给孩子们做一个好榜样。环境能影响人的行为,所以教师们要带领同学,和他们一起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2.立足学生“最近发展区”
        我们都知道孩子发展具有阶段性,所以我们要立足孩子发展的客观性,关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以此为教学的依据之一,来制定德育教学目标。这一点是非常重要且不能忽视的,如果没有把握好这个度,可能会造成德育教育的超前或之后,这样都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
        我们常说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到达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用什么样的方式去教学也十分重要。可以从学生们的兴趣出发,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来展开教学,比如用动画片播放的形式,让他们更乐于去接受,用他们生活中所常见的人或事物举例可能更容易理解和感悟。比如要让同学们讲文明、懂礼貌,动画片就是一个很好的宣传视频,它将大道理寓于小人物身上,更加具有教育性;教育同学们在公共场合注意自己言行举止,就可以列举生活的一些情景片段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说应该怎么做,这种就让同学们很好的联系实际来体验感悟。在遇到一些关于爱国主义题材的教学时,就可以采用观看纪录片的方式,让同学们直观的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相信这种视觉上的冲击比书本上的更加具有真实性,那么那种自豪感、热爱之情就能瞬间涌起。
五、总结
        我们常说教师的职业就是“教书育人”,而这里的“育”,我想就是德育。“教书”教的是知识,是前人的智慧,是传统文化的精髓,而“育人”,则是要立足于现实,与时代同步,去教育孩子们,让他们有着符合这个时代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德育观。

参考文献:
浅谈小学生德育教育[J]. 李桂辉.?科技资讯. 2013(28)
谈小学各学科教育中对德育教育的渗透[J]. 吴祚松.?华商. 2007(Z2)
浅谈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J]. 王晓博.?网友世界. 2013(24)
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 魏秀立.?中国校外教育. 2019(01)
论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 王德娟.?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8(10)
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与融合[J]. 赵颖颖.?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9(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