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正向鼓励对幼儿抗挫能力影响浅析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6月18期   作者:张云 李潇指导老师
[导读] 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二胎政策的开放,社会的发展进步、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群体的庞大,人们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交往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学前教育时期。
        张云 李潇指导老师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济南       250200

        摘要: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二胎政策的开放,社会的发展进步、独生与非独生子女群体的庞大,人们对教育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交往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在学前教育时期。幼儿交往行为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不言而喻。本文通过独生与非独生幼儿交往行为的现状对比,发现独生与非独生幼儿在交往行为上各有优劣;针对这一现状,分析独生与非独生幼儿各自存在的问题。
        针对独生与非独生幼儿各自存在的问题,从家庭、教师、社会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并从这三方面提出针对性解决对策。
        关键词: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交往行为
                
         一、家庭对幼儿交往的影响
        (一)家庭对非独生幼儿交往行为的影响
        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大多父母采用的是专制型和放纵型的家庭教养方式,有些父母太过专制,扼杀孩子自己的想法,是他们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缺乏自我思考意识,没有想象力、创造力。
        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年纪相差不大的兄弟姐妹既是交往对象,又是玩具的共有者,这样微妙的关系非常容易被打破,所以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家长说自己家的孩子会为了某样东西争吵、打架,家长处理不当就不容易培养孩子的分享意识,会让孩子觉得有兄弟姐妹一点都不好,令他们羡慕独生家庭,这样的情况在重男轻女的非独生子女家庭里更明显。二胎开放以后,有些非独生家庭大孩二孩之间的年龄相差较大,家里会偏疼年纪小的,甚至有些溺爱,家里人人都让着自己,导致非独生家庭中年纪较小的二孩比较自我,缺乏分享意识。
        在非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需要同时照顾两个及以上的孩子,精力分散,再加上成绩至上的错误教育观念等,家长经常会忽视幼儿交往行为交往教育,孩子在父母处没有学到交往技巧,交往能力薄弱,才有可能在于同伴交往中运用不良的交往方式。
        首先,家长要明确自己的责任,教育孩子要有育有教;要明确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幼儿发展的重要影响。
        其次,孩子年纪相差不大的非独生子女家庭,家长要谨慎处理好孩子们在个方面的纠纷,做到公平公正,帮助孩子学会分享、合作;孩子年纪相差较大的非独生子女家庭,家长要理智对待,不可因为幼儿年纪尚小,以孩子为中心,养成幼儿自我中心的性格。
        
        (二)家庭对独生幼儿交往行为的影响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家中只有一个孩子,家中的一切都围绕着孩子转。家庭教养方式则会影响幼儿个方面的发展。在对独生幼儿的教养中,独生子女家庭过分宠溺,很容易造成独生幼儿以自我为中心。
        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幼儿由于缺少和同伴交往的机会,会对同伴交往缺乏安全感,所以有些性格内向、胆小的独生幼儿,他们不爱和同伴交流,对加入同伴游戏时常常会有退缩行为,喜欢自己在一边玩。有些性格比较外向的幼儿,他们想要加入同伴游戏时,由于缺少和同伴交往经验,交往技能不足,所以会出现不商量直接加入同伴游戏的现象。
        家长要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
        首先,经常带孩子去小区、公园等孩子多的场所,鼓励幼儿交往,家长不要过度参与其中,让孩子自由发挥。


        其次,在家聚会,让幼儿邀请同伴到家里做客,引导幼儿学习交往技巧。
        最后,对性格内向、害羞的独生幼儿,家长要转变以往的教育观念,先从身边的人入手,慢慢引导幼儿不惧交往,学会交往,放开自己,享受交往的乐趣。
        
        二、教师对幼儿交往行为的影响
        传统权威教育的影响,幼儿教师与幼儿的互动不多,且都是以老师为主导,导致师幼之间的良性互动减少,幼儿与老师的互动大多都是告状、寻求帮助。
        幼儿教师专业能力、素质参差不齐,专业能力不强的教师不能很好地捕捉独生与非独生幼儿在交往行为上的小区别,做不到因材施教;有的幼儿园不重视幼儿交往教育,影响幼儿教师对幼儿交往教育的认识。
        幼儿园场地有限,为了幼儿的安全,幼儿大多时间都待在教师,有固定的活动区域,方便管理,无形中缩小了独生与非独生幼儿交往的空间,减少幼儿交往的机会。
        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专业知识与能力,确保自己有足够的能力应对幼儿交往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
        其次,针对独生与非独生幼儿家庭不同成长环境的幼儿,要根据他们自身的情况针对性的进行教育,因材施教,切勿一刀切。例如:针对非独生幼儿在交往中不爱动脑筋、依赖教师解决问题的情况,在一日生活中多让幼儿自己思考游戏、玩具的不同玩法;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针对独生幼儿自我中心的现象,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培养其分享意识等等。
        再次,对教室内的环境、活动区投放的玩具进行整理与投放,为幼儿创造交往机会。
        同时,利用正常课堂教学,带领孩子学习交往技巧、良好的交往行为。
        还有,充分利用孩子爱玩的天性,寓教于乐,开展各种不同的活动,为幼儿提供联系交往行为与技巧的机会,帮助幼儿学以致用。
        最后,幼儿教师要加强和家长的沟通,给予家长帮助,实现家园共育,以便更好的了解幼儿交往情况。
        
        三、社会对幼儿交往行为的影响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高楼建筑的兴建,使得居住空间较为封闭,邻里来往减少,特别是当今城市邻里之间相见不识的想象。导致幼儿交往的物质空间相对减少,不利于幼儿交往行为的发展。
        社会教育的大环境有着功利现象,特别是许多幼儿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怕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们小小年纪就开始学习很多技能、知识,忽视幼儿的交往教育。
        首先,社区、网络等各种平台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宣传幼儿交往教育的重要性,引起社会各层人民的重视。
        其次,教育局等权威机构可通过线上课堂的方式请专家向家长普及交往行为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帮助家长更好的教育孩子。
        
        
[参考文献]
[1]刘爱芳.谈独生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7(11):155-156.
[2]陈艳.加强幼儿交往行为教育的行动研究[J].名师在线,2016.(07):92-95
[3]田汉族.交往教学论[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5.
[4]陈艳.加强幼儿交往行为教育的行动研究[J].名师在线,2016.(07):92-95
作者简介:
张云,女,汉族,山东协和学院,1999.10,本科,学前教育
李潇,男,汉族,山东协和学院,1991.06,硕士,讲师,应用心理,系本文指导教师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