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学设计原理的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9期   作者: 刘倩
[导读] 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一环

         刘倩
         聊城大学 山东省 聊城市252000
         摘要:教学设计是整个教学过程非常重要的一环。小学语文教育应该以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共同发展为目标,为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工作奠定基础。一套好的教学设计需要满足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要,在教学设计之前,应该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性格等方面的特点,因材施教。在本文中主要研究了教学设计的定义和意义,教学设计的原理和过程以及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研究
正文: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和意义
(一)教学设计的定义
         教学设计是以教学目标为指导,把促进学习者的学习作为首要任务,采取系统的、科学的方法,将有关教学的各种理论转化为对实际的教学活动的系统安排。其目的是达到教学结果的最优化、创造合理高效的课堂教学。
(二)教学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结合的重要纽带和桥梁。教学设计的过程就是应用教学理论的过程,在教学过程的设计中,教师来选择教学方法和策略时,需要考虑各种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优缺点和使用条件,更有利于教师把学习到的教学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2、有利于教学活动更加具有计划性
         教学设计是指向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使教学更加具有计划性更加科学。
3、有利于教师工作的科学化
         通过学习教学设计,可以让教师迅速掌握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用科学的教学手段,教师的教学水平能够因此得到提高。通过教学设计一些新理论、新方法能够得到有效利用。
4、有利于能力和习惯的培养
         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一方面可以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在设计的过程中,需要科学的去分析问题,科学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得以有效培养。
二、教学设计的原理和过程
         查阅文献资料可得教学设计的分析研究有以下四个要素:
1、教学目标的设计
         教学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教学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的具体的、明确的表述,它是预先确定的、通过教学可以达到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把外在的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内在的品质,即学生在学习之后能力和态度上发生的变化,教学实际要达成的效果。
2、教学内容的设计
         在雷经国的教学内容内涵的多维透视及其辨析中写道:教学内容的设计即教师确定“教什么”的过程。教学内容一般称作教养财富或教材,是由各门科学的知识素材构成的。”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创新。教学内容即学生学习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时不应该仅仅关注如何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的传授,更应该跳出知识教学的局限,树立长远发展的目光。
3、教学策略的设计
         教学策略一般是指在不同的教学条件下,为获得不同的教学结果而采用的方式、方法、媒体的总和,它具体体现在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中。
         教师在设计教学策略时首先应该依据学习理论和教育理论知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教学环境和自身的客观条件而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其次教师应该注意教学策略是达成具体教学目标的媒介。最后,教师在使用教学策略时应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
4、教学评价的设计
         教学评价是指运用切实可行的评价方法,根据特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学生学习的效果给予评价,是教师改善教学过程、提升教学质量的科学依据。


         教学评价主要内容是参与教学活动的教师和学生,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目
标的达成、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效果以及课堂文化等。因此教学评价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确把握和理解教学评价的功能,才能更好的进行设计。
三、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学科的学习对小学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应本着严谨的态度,明确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作用合理的进行教学设计,实现小学又语文教育的最优化。
(一)立足于学习者特征
         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活泼开朗,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心,对知识充满学习的欲望,对未知的世界充满想象,教师应该结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学内容难度应当适中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教学方法也应该多元化,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自由的氛围,有利于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进行《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时,使用PPT播放照片能引导学生回忆自己旅行的经历并进行分享,触发学生进行讨论的兴趣。让学生去默读课文简单与同学交流默读收获,让学生能够站在文章主人公的角度上对文章的情感进行剖析。多进行小组讨论和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的课堂氛围。
(二)结合教材,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设计中,教材是最主要的教学内容,对教材的分析主要集中在阐明教材的重难点,便于教师自己的教学和学生的掌握。
         例如,教师在对《在牛肚子旅行》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难点有一个具体的分析,合理的根据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每个阶段学生的教学目标都是不一样的。在学习生字词时有的可以完全掌握书写,有的只需要掌握读音。
(三)合理使用教学策略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间的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与同学、与老师进行交流合作。改变以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占据主导地位的状态。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状态接受能力,教师在学生思考遇到困难时给与及时的帮助与指导,引导学生走出困境。
         例如,教师在对《在牛肚子旅行》进行课前教学设计时,使用了先行组织者策略,情境陶冶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自我反馈式教学策略,九段教学策略等共同完成了一堂课的教学。
(四)全面使用教学评价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由于每个学生在理解能力,接受程度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面对同一篇课文时的看法也是存在着差异的。可见,全面使用教学评价是事关重要的。教学评价不只是来自于考试,来自于教师的评价,还包括学习者个体的自身评价,同学家长及外界的评价。
         例如:教师在对《在牛肚子旅行》进行课前教学设计时,合理运用了自评,小组评价,教师评价,家长及外界评价等多种评价方式。在课堂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课堂表现程度,掌握生字词能力进行简要的点评。小组间进行合作交流讨论本节课收获内容,小组之间进行相互点评。课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向家长或其他人用自己的话语讲述这个小故事,让家长及其他人员对学生本节课的掌握程度进行一个点评。
         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课后的总结反思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分析本节课教学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能够在不断地反思总结中得到提升。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合理的小学语文系统设计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一个好的教学设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小学语文教学设计的最优化任重而道远,作为教师应该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合理灵活的进行教学设计。
参考文献:
[1]加涅等编写,皮连生等译.教学设计原理[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50.
[2]那一沙,袁玫.教学设计研究综述[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09-113.
[3]王汉澜.教育评价学[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5:1821.
[4]姜宇;辛涛;刘霞.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29-32.
[5]王燕,黄云和.运用新课程理念优化小学语文教学设计[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4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