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义岗
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董口镇董口中学 山东 菏泽 274604
摘要: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为初中语文教学得以更好开展给予了坚实保证,注入了无限活力,提供了必要辅助。将传统文化渗透至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文化自信的培育、文化认同感的增强都有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指导时,应该以教学实际与学生需要为辅助,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并通过对传统文化素材的整合,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语文教学措施的革新,使传统文化真正进入学生认知视域,以促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召、涤荡、洗礼下更好学习语文知识,更好理解先辈思想,实现传统文化弘扬与语文教学发展的互促并进。进而在切实发挥传统文化优势、作用、价值的基础上,确保传统文化更好服务于学生语文学习开展,更好作用于语文教学效能提升。
关键词:浅析;初中语文;语文教学;传统文化;渗透
中华民族历经千百年来的发展蜕变与进步提升,已经形成了诸多蕴含民族特质,具有优质传承的宝贵文化财富,其既是华夏民族得以生生不息的脊梁,又是推动中国社会继续发展进步的根基。时至今日,传统文化依然是新时代中华民族的瑰宝,也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素材。将传统文化渗透至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更好学习语文知识、深度理解语文内涵、全面发展自我都有着重要影响。然而,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度依然不高,关注度仍旧不强,导致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渗透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对此,教师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以语文教学为抓手,通过对教学措施的优化,教学路径的拓展,为实现传统文化更好渗透至初中语文教学而奠定基础,提供助力。并让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学生视域,促使每一个中学生于内心深处深刻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意义,在学习探究中充分践行传统文化的要求,在提升发展中获得认知蜕变。
一、以现行教材为载体,充分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促进学生认知发展
传统文化的外延比较宽泛,内涵十分丰富,而且,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传统文化在现行语文教材中的体现也越来越显著。这使得以初中语文教学为驱动,以现行教材为载体,将传统文化渗透至初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方方面面,既顺应时代发展要求,也符合初中语文教学实际。因此,在具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实践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载体,以措施优化为抓手,灵活组织教学活动、科学构建教学生态,多给予学生参与、体验、感知的机会,让学生在深度学习、积极探究中实现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高效渗透与全面融合。在目前的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素材、资源。教师在教学活动组织、开展时,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和剖析,尽量让那些具有针对性、导向性的传统文化资源灵活渗透至语文教学活动之中,对学生语文学习发展起到科学指引。一方面,在教学目标预设时,应该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要求置于关键位置,并在教学活动中全面落实。另一方面,在教学活动安排时,应该有意向传统文化渗透倾斜,以促使学生在深度体验中感知、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为教学活动更好开展而奠定基础。第三,在教学内容指导时,应该多开发、利用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教学素材、资源、材料,并给予学生更为多元、丰富的感知,以达到充分促进学生语文认知发展的目的。
二、以学生需要为基础,灵活凸显传统文化价值,丰富学生语文情怀
中国传统文化所蕴含的诸多宝贵财富,使得其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更好开展有着更为显著的作用,无可替代的价值。因此,在具体渗透措施落实中,教师应该结合文本特性,在教学措施的实施,教学手段的选择上充分考量,以确保学生在深度参与中真正实现其学习能力的提高。在教学导入时,尽量以文本所对应的时代背景、典型案例等辅助开启教学,为学生深刻理解文本提供辅助。在阅读教学中,应该灵活选用不同阅读策略,让诸如精读、默读、泛读、朗读等方式融合至不同教学环节,为增强学生理解,推动学生学习而铺设道路。例如,在《陈太丘与友期》教学导入时,教师可以借助“孔融让梨”的典故为引子,实现对课文外沿的拓展。在进行《富贵不能淫》阅读指导中,可以先让学生借助工具书开展自学,随后进行自读,在默读、朗读、泛读等不同阅读策略的促使下,理解蕴含于课文深处的作者思想情感,最后再整体剖析,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这一教学指导策略,既凸显了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的深度融合,有机渗透,又激活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能,丰富了学生的语文情怀。
三、以多元活动为辅助,发挥传统文化教学作用,塑造学生综合素养
对于已经具备一定语文素养的初中学生而言,由于很多传统文化知识距今时间跨度较大,其中的很多内涵使得学生在理解时会出现诸多困惑。对此,教师可以从拓宽教学路径为切入点,在教学指导中灵活应用诸多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促使学生在更加丰富、多元的认知刺激下开展学习。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将对应的教学视频、图画、音频等应用至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更加直观的学习体验中理解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价值与语文知识。另一方面,在课外作业中,可以多倡导、鼓励学生阅读与传统文化有关的书籍、典故、史料等,不断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积淀,拓宽其语文视野,丰富其知识构架,为语文教学更好开展而注入新鲜血液。例如,教师可以借开展经典文化诵读活动、定期举办琴、棋、书、画比赛等。让学生在丰富的活动洗礼、涤荡下深度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充分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结论
总之,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诸多优势、价值、作用,使得实现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充分渗透,有着很强的必要性、科学性。而且,在传统文化的作用、驱动、推进下,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将会获得大幅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也会得到充分提高。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指导中,应该加强研究、深度探析、积极思考,在教学措施、教学定位、教学选择、教学设计等方面寻求突破和蜕变,为确保传统文化得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深度渗透、充分融合而给予保证,提供铺垫。同时,随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用的逐步发挥,效能逐步凸显,学生的语文素养也会更好提升,语文教学的效能自会充分增强。
参考文献:
[1]郭珊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新课程导学,2019(36):10-11.
[2]蒋敏.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与融合[J].科幻画报,2019(12):209.
[3]田建华.初中语文教学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刍议[J].考试周刊,2019(A0):40-41.
[4]王媛媛.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19(12):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