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秋莉
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昆明重工中学(附小) 650000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贯穿整个教学。古诗文是语文教学内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传承和继承的重要载体,古诗文在教学中占有独特的地位。而教师就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孩子们领悟古诗文中的情趣和内涵,以便于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本文分析了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古诗文教学中渗透的优势,然后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传统文化;有效策略
引言:中国传统文化是指由中华民族以及其祖先创造出来的,并经过后代的不断流传而至今存在,其最大的优点就是历史悠久、民族优良等等,传统文化的涉及范围非常广,与人们生活最接近的就是传统习俗。这种传统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历史发展和进步的结晶,是人类在劳动过程中产生的智慧结果,是历史沉淀下来的优秀产物。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推广,要求当代学生必须要关心文化生活、尊重文化多样性并吸取优秀的营养,以便于提高自身气质。
一、在小学古诗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优势
(一)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式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由于年龄的限制,他们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脱离教师或家长的监督和管理。这就意味着教师或家长一定要充分发挥监督和管理的职责,帮助他们加强学习,使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的自律能力,以便于避免外界环境的变化对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造成严重的困扰。在小学阶段,通过背诵大量古诗词,有利于进一步丰富小学生的认知,帮助他们积累更丰富的文学知识,进而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并从小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小学阶段学生的塑造性强,此时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最好的,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小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道德品质的培养和个性的形成需要从小开始抓起,这对于培养能力有关键性影响。古诗文中很多内容都与优良的道德情操息息相关,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在培养小学生的道德情操,并帮助他们从小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比如尊老爱幼、孝敬父母、刻苦学习、敢于承担、坚持不懈等都是需要培养的素质,对于孩子们之后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而这些内容通过古诗词都可以加以体现,然后暂时在孩子们面前,为他们树立良好的榜样。
(三)适合语文教育的要求
语文课上的开设一个重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并投身于传承传统文化和弘扬传统文化的行列中去。
进行传统文化是保证小学生从小接触古诗文的重要手段,古诗文是传统文化内容的重要载体,在学习古诗文的过程中实际上就了解了传统文化的内涵。由此可见,古诗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符合语文教学的要求和特点。
二、基于传统文化有效开展古诗文教学的策略
(一)通过反复朗读让小学生感受到古诗文的语言美
在学习古诗文的时候,最开始的环节就是读,朗读的重要目的是逐步对古诗文的大概内容有所了解,大概明白诗人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并产生想要继续读的欲望。由于小学阶段的孩子学习经验少、接触的古诗文少,所以不可能通过一遍两遍朗读就能理解大概内容,而需要反复朗读熟悉内容、体会情感。接下来的环节是诵读,诵读是传统教学模式中流传下来的方法。大声的朗读是帮助小学生深入感悟古诗词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的重要方式,有利于让他们从潜意识里感受到古诗文带来的巨大魅力。
(二)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促进小学生感受古诗的画面美
每一首古诗总是能折现出一幅画面和场景,这就是所谓的画中有诗、诗中有画。借助小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他们感受古诗的画面,以便于身临其境感受作者笔下的意境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这个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这一教学辅助工具来借助绘画、插图、照片、视频和动画等再提将古诗呈现出来,实现动态性教学,进一步活跃孩子们的大脑,让他们根据古诗内容想象出美丽的画面。比如学习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静夜思》这首古诗时,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更能够让孩子们感受“床前明月光”的画面,进而产生思念家乡的情感共鸣。
(三)开展吟诵环节,进一步领会古诗的蕴意美
为了使传统文化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进行有机结合,就一定要与时俱进,创新教学方式和模式,尽量选择符合孩子们实际情况、学习需求和兴趣爱好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适当开展吟诵环节来满足他们的需求,进而感受古诗带来的蕴意美。比如学习完小学一年级上册的古诗文之后,教师可以开展古诗文背诵竞赛活动,竞赛活动有利于激发每一个孩子积极主动朗诵古诗文,进而在此过程中感受古诗的蕴意美。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拥有渊源流长的历史传统文化,如今接触的只是冰山一角,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和当代学生,应该要在实践中不断去挖掘和开发那些隐藏的传统文化知识,这是每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在开展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过程中,要求教师要有效在课堂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种子,然后生根发芽、茁壮成长,通过构建高效的古诗文课堂教学,一步一步促进传统文化结出丰硕的果实。
参考文献:
[1]柯金黎.基于词义理解的小学古诗文教学实践研究[D].集美大学,2017.
[2]于素贤.小学语文经典古诗文诵读教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7.
[3]齐金言.小学古诗文教学探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