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云
乐业县甘田镇中心小学 533200
摘要:随着现代教学理念的深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低下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游戏教学的概念逐渐被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中。这种教学理念旨在丰富语文课堂教学的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本文从小学语文课堂入手,探讨游戏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实施对策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教师开始探索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方式上更侧重寓教于乐。游戏教学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式,它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语文知识,有效提升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本文从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作用出发,对游戏教学法的具体运用策略进行了探究。
一、将游戏融入教学的必要性
(一)激趣提效的课堂方式
小学生这个阶段对新鲜、有趣的事物感兴趣,语文课堂上枯燥无味的知识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语文课堂游戏化的教学不仅使学生在课堂上对游戏产生浓厚的好奇心、期待有趣的事情的发生,也能让学生更好地集中注意力去倾听教师的讲课,兴趣带动着学习的欲望,学习情绪高涨的孩子,定能对教师所教的知识有着“求知若渴”的情感。学生在边玩边学的同时教师也可以轻松地进行教学,使师生共同获得“相长”的效果,这不仅是师生教与学的收获,更是师生心灵上的舒畅感受。
(二)有助于活跃课堂氛围
传统教学中,教师是课堂中的主角,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不强。因此,课堂中学生的学习情绪都比较低迷,学习效率不高。但是,游戏教学法能给学生营造出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让学生在课堂中始终保持足够的学习热情;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同时,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三)融洽关系,促发展
通过对一些小学学校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小学学生有向师性、和模仿性,他们经常会根据情绪来决定自己的学习意愿,换句话就是,喜欢哪位教师就会好好的学哪一门课。可见,师生间融洽的关系对学生学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语文课堂中游戏化教学的采用,不仅能够形成和睦、融洽的师生关系,还能改善小学生之间的交往关系,利于学生情绪的宣泄,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对游戏化教学缺乏认同感
现阶段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其实大部分还是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毕竟不是所有教师都认同将游戏引入课堂之上,一部分教师认为课堂是庄严肃穆的,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不符合教学的规范性,也会使学生分散注意力,这样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教学质量,更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知识;还有一部分教师则是认为游戏和语文的课堂教学并不能有机融合,游戏固然会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或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教学的效果并不会如预期那样,反而会造成学生学也学不好,玩也玩得不开心。
(二)游戏化教学模式略微单调
游戏化教学才引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与发展多年的传统教学比,教学策略少,游戏种类单一。
经常采用学生表演和讲故事的形式展开教学,往往会让学生有厌倦的心理,毕竟不是所有学生都擅长这种游戏,也许有的学生就擅长诗歌朗诵、成语接龙这些游戏。传统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策略上则就丰富许多,这也是经过多年的实践证明才得出来的,这时候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来做一些灵活的应用与选择。与传统教学模式比,游戏化教学缺少发展时间,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教师仅把游戏作为吸引学生目光或者安排学生课下活动的方式来使用。
三、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对策
(一)合理应用游戏教学,强化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在当前小学教学目标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相应的团队合作能力是至关重要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将游戏教学渗透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和其他课堂学习模式进行学习,增强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例如,小学教师在识字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进行游戏“比一比谁懂的更多”。小组内部商讨并收集所知道的字词,探后派出一名代表上台进行展示,在规定时间内写的字词最多的小组最终获胜。通过这样游戏教学方式,不仅营造了欢快的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对于字词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强化了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提升自身的综合实践能力。
(二)提高教师的能力水平
小学语文教师的能力水平有限也是游戏化教学难以真正实践的重要原因,他们自身的能力限制了游戏化教学的真正推进,所以小学语文老师一定要加强自主学习,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同时,老师之间也要经常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少走弯路。在教学时,老师要做好课前的准备,提前做好教案,在对教学内容深入理解的基础上,适时的加入游戏环节,在知识理解的过程中实现游戏的渗透。同时,老师要加强对课堂纪律的要求,不能将课堂的重点转移到游戏上去,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通过游戏的方式加强学习内容的深入思考。
(三)将游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小学生阶段典型的特点就是生性活泼好动、善于模仿且注意力时间较短,极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在落实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电脑投影等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把语文教材中的知识点呈现出来。例如在学习一些寓言成语时,教师要提前制作好关于成语的一些课件,课上通过多媒体播放展示给学生。这样小学生在快速掌握成语的情况下,还能达到视觉上、心情上愉悦的效果。小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也可以创设游戏情境,例如角色游戏等将课本内容再现出来。
(四)精心设计游戏内容
游戏的内容会直接影响游戏的质量,影响游戏对教学的作用。教师在设计课堂游戏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首先,游戏活动中,教师要能确保学生的主体性,要能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引导学生自己在游戏中获得学习的一些方法。其次,教师要让学生都参与到游戏中,只有学生真正参与进来,才能通过游戏获得知识,提高教学的效率。由于教师希望通过游戏吸引学生参与学习。因此,设计的游戏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后,游戏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能通过游戏活动养成积极思考的习惯。[2]例如,教师在教学部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一课时,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让学生通过短话剧的形式,展现课文的内容。整个过程由学生自主完成,教师以裁判的身份进行评比。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项基础性教学,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游戏化教学被逐渐运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老师们应当认真学习相关政策,并积极提高自我教学水平,将游戏化教学充分的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也要积极改变思想观念和评价方法,促进游戏化教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与生活元素结合的思考[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81.
[2]宋晗.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9(36):125.
[3]沈付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例谈[J].中国农村教育,2018(24):72.
[4]韦宁彬.国内教育游戏理论研究综述[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2011(07).
[5]孙秀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游戏方法的运用[J].新课程(小学),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