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章姣 王倩
湖北荆州石首市第一中学 湖北荆州 434400
摘要:进入新时代,随着我们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社会各界对于有效性教学路径的关注度、重视度也在持续提升。尤其是面对高考语文词汇量、阅读量不断增加的现状,教师必须予以重视,高度关注,切实提升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科学性,带动学生在高效阅读、积极参与、深度实践中感受语文魅力,获得认知蜕变。同时,教师在拓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的过程中,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以教学内容为载体,通过诸多丰富性、多元性、生动性阅读指导活动的组织、设计、开展,将学生引入更为宽泛的认知视域,使学生对投身阅读实践,提升阅读能力萌生迫切意愿,进而达到更好拓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切实塑造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
语文是学生阅读、交际、写作、表达的工具,阅读能力是其他语文综合素养得以实现的基础。以拓宽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为辅助,落实阅读教学指导,提升学生素养,是新时代高中语文教学必须肩负的使命与责任。但是,由于语文阅读的内涵比较丰富,外延比较宽泛,加之高考阅读量持续提高,使得教师在拓宽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时,必须加强研究,科学探析,就阅读指导措施予以优化,阅读开展方式灵活变革,阅读教学资源充分整合。并积极创设条件、搭建平台、营造氛围,使学生获得更好提升自己,发展自己的机会,为确保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得以实现而注入新鲜血液,给予强劲助力。
一、科学设计多元活动,为语文课堂阅读开展给予助力
针对高中语文阅读中学生的差异性、个性化发展需要,教师应该加强对阅读活动的设计,阅读内涵的创新,给予学生科学而合理的阅读指导,让学生在有效性阅读路径指引下激发出强烈的阅读夙愿,便是当下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师生应该共同关注的重点。一方面,教师应该对阅读路径进行优化。在阅读指导中,教师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更多的阅读自主决定权,让学生结合自己阅读需要开展阅读活动,让教师承担阅读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另外,教师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多媒体、自媒体、新技术等在阅读教学中的辅助作用,让学生切实调动身心各方面潜能,在观看视频、聆听朗读、互动分享等多元化的阅读生态内开启阅读之旅,提升其语言应用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对阅读活动灵活渗透。借助诸多学生比较喜欢的活动开展,来刺激学生的阅读神经,激活学生的阅读欲望,让学生在实践、参与、体悟中对阅读内容深刻理解,将演讲、辩论、朗诵等形式融合至阅读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应用、实践中实现阅读能力的逐步提升,在多元性、丰富性、有效性阅读中获得切实提升与更好发展。例如,在《故都的秋》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以《天净沙·秋思》为引子,借助背景音乐渲染教学气氛,并组织学生参与配音朗诵,在深度体味中更好感知散文的共同魅力,体味作品的主题、思想、情感,以达到更好拓展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推动学生语文认知素养提升的目的。
二、充分创设丰富情境,为语文课堂阅读指导提供铺垫
融入丰富、多元、形象、生动的阅读情境,学生的阅读夙愿自会获得无限释放,切实增强。
因此,教师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以创设情境为辅助,通过对阅读内容的变革和拓展,阅读方式的优化与创新,让学生结合文本融入教学情境内积极投身阅读实践,不断加深对文章内涵、主题、思想、情感的理解,以增强其对文本的理解与学习,让学生学会将问题与文本关联在一起,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阅读文本,将感性认识与理性分析融合在一起,为促进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搭建而提供助力。例如,在《故都的秋》教学中,教师可以以问题情境为辅助,组织学生“品味五幅秋景图中清、静、悲凉的秋味”带动学生实现认知迁移;在《囚绿记》教学中构建问题情境:从“囚绿”入手探讨“绿”的深刻含义。在《苏幕遮》教学中利用“吟咏诗韵”和“缘景明情”为主题构建教学情境,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影响力,使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路径更具实效性、科学性、发展性。
三、适时引入多元素材,为学生阅读素养提升夯实基础
很多处于高中阶段的学生,在阅读理解能力,分析探究意识上都具有属于自己的个性、意愿、需要。同时,由于现行高中语文教材在课文选取、阅读定位、指导落实上有着更高标准,更多要求。因此,教师在提升阅读效率,促进阅读发展中,应该加强对诸如古诗、文言文、词作等阅读作品指导,让学生在古今交替、多元阅读中开阔思维、提升能力、获得发展。在方法上对学生进行点拨和强调,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激发,在情感上对学生进行关注与呵护。以引导学生在不同阅读方式的感染下,了解远古先辈的生活状态、聪明才智、思想情怀,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身体力行去弘扬传统文化,传承华夏文明,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文化自信。例如,在开展《一剪梅》《虞美人》等阅读指导中,为了避免已有阅读套路、固有思维定势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束缚,教师可以就阅读方式予以变革、调控,借助“群文阅读”策略,顺势引入更多学生已学的诗词,让学生在悉心品味、感知、体悟中理解“易安诉愁”“任他明月下西楼——中国古诗中的相思”“伤心桥下春波绿——中国古代诗词中的愁情”等议题的内涵。既实现了对于语文阅读有效性路径的拓展,又获得了对于学生阅读素养的塑造。
四、结论
总之,阅读之于语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的拓展,离不开教师的研究分析、指导实践,更离不开学生的参与互动、协作配合。因此,教师在开展高中语文阅读教学实践时,应该加强对知识特性与学生需要的分析,进而在阅读目标确立、阅读指导开展、阅读方式优化中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使诸多更为丰富精彩、生动有趣、鲜活形象的阅读资源、素材、篇章等充分渗透至阅读教学,深度融合至学生阅读,为高中语文阅读有效性路径拓展提供更多帮助,使有效性阅读路径更好服务于语文课堂教学,更好作用于学生认知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小燕.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J].中华少年,2019(20):163.
[2]吴为薇.浅谈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路径探究[J].高考,2018(11):112.
[3]赵冬梅.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的路径刍议[J].考试周刊,2013(73):36-37.
[4]於劲兰.高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探[J].语数外学习(语文教育),201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