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研究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9期   作者:孔祥婷
[导读] 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出现了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新的思想,

         孔祥婷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  云南省昆明市    650304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教育改革出现了一些先进的理念和新的思想,数学课堂教学也有了很大的变化,打破了以往的老师教学生听的传统方式,变成了学生自由探索合作研究的方式。但这种方式也出现了一些局限性,如需要的时间比传统方式要多,可能使教学任务完成不了等等。小学数学的教学要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既要让学生充分学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要节约成本。应该从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通过实践、思考、讨论获得新知识,使学生学会学习。因此,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实效性进行具体详细阐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课堂;实效性
         引言
         小学是学生的初级学习阶段,也是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在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内容的设计,通常采用满堂灌的形式开展教学。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气氛沉闷,学生机械地进行记忆和练习。长此以往,这样的数学课堂就很容易给学生留下枯燥乏味的印象,影响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在新课改下的小学数学教学,教师要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这样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小学数学课堂高效教学的现状
         我国新课改正朝着全方位、优质化的方向前进着。在新课改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我国数学教学工作水平有所提升,如何有效地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当前教育工作者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许多一线教师和教育研究者对于高效学习从不同角度提出思考和进行探索。比如有的老师提出:在教学中要了解小学生的思维特点,要注重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以及学习意识的培养,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认识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生活中、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主动性,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的教师提出:有针对性地重视探究性学习,联系生活,创设教学情境,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多方面的能力,打造高效课堂,提升学生数学素养。还有的教师提出:小学生重点要在数学情境中学习、在图形直观中学习、在自主探索中学习、在生活实际中学习、在游戏活动中学习、在赏识激励中学习,这样才能实现高效学习。虽然目前许多教师积极进行了教学改革,但是效果不尽如人意,低效课堂依然存在。低效课堂是高效课堂的对立面: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被动接受知识,没有形成思考,应该在课上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应该掌握的知识点没有掌握,没有实现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还有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投入时间多但是效果差,缺乏学习的愉悦感。我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要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手段、开展小组合作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效率的提升,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提高实效性
         2.1教师课前要精心备课明确教学目标
         上课前,教师要提前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好,只有提前把要教授给学生的具体内容做到心中有数,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进而在课堂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所以,教师要认真钻研教育部门制定的课程标准,针对每个年级不同学生的发展特点和学习情况,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最终高效完成教学目标,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也更加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活泼好动、注意力不能长时间集中是现在小学生在课堂上的主要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时,充分利用好学生的这些特点,采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例如,采用游戏这种方式时,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与以及兴趣爱好,创造出一些好玩的有趣的并且和所学内容有关的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向学生介绍相关的数学知识内容,这样做不仅仅使课堂的氛围比较活跃,还能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2.2应用信息技术,巧设情境激探趣
         形象直观、富有动态变化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参与课堂探究、深入探索数学的兴趣。教师巧用信息技术设计形式多样的教学情境,能将数学探究内容借助新颖活泼的信息化情境形象地展示出来,优设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探究活动的兴趣。为了增强信息化探究教学的实效性,教师要紧密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整合应用信息技术,巧妙地把问题蕴藏于情境之中,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课堂探究兴趣。例如,在进行五年级上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就利用多媒体设备导入教学,向学生播放课件情境:“为了进一步美化我们的校园,学校计划将大门口的一块绿草地平均划分成两块,来种植一些其他花卉。同学们想一想,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来划分呢?”听到教师的问题,学生产生了思考探究的兴趣,同桌之间开始相互交流讨论。他们各抒己见,分别提出:“我觉得可以按宽来划分!”“我认为应该按长来划分!”“我建议按对角线来划分!”教师问:“那么,我们到底该利用哪一种方法呢?”接着,教师继续展示多媒体,启发他们:“假如我们学校选了第三种方法,你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来证明划分出的两块绿地大小一样呢?”学生又在小组中进行探究。教师再应用多媒体的模拟演示,用“剪”“旋转”“平移重合”等方法来证明划分出的两块绿地大小一样,引领他们推导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从而使他们掌握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来准确计算绿地的面积。
         2.3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丰富教学手段是关键
         在课堂教学中,不少数学教师单纯地以传统的口授法进行教学,这种单调的教法使学生在课堂上无精打采,往往会产生枯燥、无聊的感受,长此以往,就逐渐失去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拘泥于单一的口授法进行教学,而要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打造缤纷多彩的课堂,使学生在课堂上活跃、活泼起来,最终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选择典型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经典案例,使他们的思维得到活跃;还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为学生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让他们全神贯注地融入情境中,提升他们的学习好奇心;也可以采用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数学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在讨论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他们的探究能力。此外还有体验学习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等,教师都可以大胆地运用在数学课堂的教学中,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一课时,我就采用了多种方式进行教学。首先,在课堂导入时为学生设置了一个问题:大家都知道这块黑板是长方形的,但是大家知道它的面积怎么算吗?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其次,运用了一个典型的案例对长方形的面积算法进行了讲解,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讨论,探讨自己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新课改背景下,要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通过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微课,增强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提升学生的学习意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只有理论联系实际,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才能逐步提高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史秀花.提高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19(50):233-234.
         [2]简佳玲.多方法结合,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J].亚太教育,2019(10):68.
         [3]李春英.试分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与方法[J].科技经济导刊,2018,26(26):131,13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