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思伊 李昭葶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附属幼儿园 :532200
[摘 要]通过对中班幼儿运用学习故事的活动,揭示了学习故事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学习故事这一评价模式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学习故事;口语表达能力
近年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各种海外先进教育方法被引入国内。学习故事是源自新西兰的幼儿学习评价体系,以叙事的方式来观察、评价和支持幼儿的学习,它由“注意”“识别”和“回应”这三部分组成[2]。《指南》中指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1]幼儿好奇心重,模仿能力强,在发展语言时,也在发展其他领域。应该抓住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研究概况
本研究运用了教育心理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运用教育心理实验法在运用学习故事前后对18名幼儿进行前测和后测,经过数据对比,从中发现学习故事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发展的影响。运用案例分析法,对比实验组部分幼儿在研究前期和后期的案例对比,发现运用学习故事期间幼儿在口语表达能力方面的详细变化。
二、研究方法及结果
(一)教育心理实验法
本次在幼儿园内选择一中班,运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选取18名幼儿分为实验组与实验组,每组9人,在运用学习故事前使用《儿童口语表达能力测试表》[ 主要借鉴《学龄前儿童语言能力测试》、幼儿语言发展评估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改编。在使用前经过试用、修改。]对18名幼儿进行前测,并进行数据分析。
表1 口语表达能力前测数据分析
变量 组别 N M SD T F Sig
口语表达能力 实验组 9 50.11 8.950 -0.086 0.288 0.933
对照组 9 50.44 7.452 -0.086
从表中数据得知,两组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差异性水平为p=Sig=0.933,说明这两组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差异较小,具有可比性。所以,可以对实验组9名幼儿进行以学习故事的活动。
在运用学习故事的活动后,对两组幼儿进行了后测,并对后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表2 口语表达能力后测数据分析
变量 组别 N M SD T F Sig
口语表达能力 实验组 9 71.78 12.194 2.439 2.997 0.027*
对照组 9 60.56 6.464 2.439
注:*为P<0.05
从表中数据得知,两组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差异性水平为p=Sig=0.027,说明这两组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差异大,并且两组幼儿测试平均分相差较大,说明在运用学习故事的活动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有明显地提高。
表3 实验组口语表达能力前后测数据分析
变量 N M SD T Sig
口语表达能力 9 -21.667 11.769 -5.523 0.001**
注:**为P<0.05
在对实验组9名幼儿的前后测数据进行分析后发现,其差异性水平为p=Sig=0.001,这说明实验组幼儿在运用学习故事后,口语表达能力的变化明显,这说明学习故事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学习故事对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产生的影响
由测试数据分析可知,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结合学习故事案例分析可知,幼儿在运用学习故事期间,修饰词汇量有明显增多、口头表达语句更完整,并且在语言表达逻辑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由此说明,学习故事能够提高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具体表现在词汇的修饰性、句子的完整性和口语表达的逻辑性三方面。
综上所诉,学习故事的投放,对于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起到明显的作用。那么,在忙碌的幼儿一日生活流程当中,该如何能运用学习故事呢?在实践及反思中,我们得出以下几点建议措施:
(一)每日一个学习故事,形成常态化。
在投放过程中,实验组幼儿对于突然出现的学习故事投放没有形成习惯,并且占用了幼儿少量时间,幼儿出现不耐烦、心不在焉的状态。加上孩子请假活动教师开会、搞活动等情况,会与每天的投放发生冲突。根据这些情况,我们可以先帮助孩子明确任务意识,给予参与的儿童满满的仪式感,让其感到骄傲、自豪。形成良好的氛围后把这项事情当成常态化进行。当教师忙碌不能进行投放时,教师可把当日投放的学习故事发给家长,请家长在家念给主角儿童听。
(二)投放方式多样化
教室投放: 屏幕只放照片,老师可以用自己讲故事的方式将学习故事讲出来,并且研究者记录学习故事时配上更详细的照片(如作品特写),让幼儿尽可能想起学习故事所记录的事情。
家庭投放:利用家园合作,让家长给请假没来的主角儿童投放自己的学习故事,请家长反馈一下主角儿童的表现。
(三)搜集素材多面化
因为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个性,需要用不同的收集方法去收集学习故事。研究者和教师可以在幼儿自由活动、集体活动、谈话活动中收集学习故事,主动和幼儿进行交流。还可以利用家园合作的方式,请家长帮忙收集孩子在家的表现。
(四)预测内容与实际相连接
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老师写预测部分的内容,可能跟下一次的内容对接不上,该怎么办呢?这时需要老师把思路列出来,比如说要往哪个方向发展。由班级教师统一商议确定后,朝着思路往教师支持上面去引导,最终的预测部分由班级幼儿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师再进行调整修改。
学习故事通过以故事的形式,把幼儿好的语言和行为传递给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激发幼儿在与同伴对话语中,能说得清晰、说得完整、语句更优美,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能够更好地与人交流。学习故事的运用,能很好的帮助孩子提高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不仅如此,教师在观察幼儿中,逐渐养成专业思维的模式,有效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也能帮助家长转变教育方式,推动良性的家园共育发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教基[2010]41号.
[2] 李冬,孙琴干. 学习故事:促进幼儿心智倾向发展[J].江苏教育研究,20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