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秀芹
山东省齐河县机关第一幼儿园 山东 齐河 251100
摘要:学前教育工作者承担着培育祖国下一代的重责,注重对幼儿的全方面培养,加强幼儿美术教学,可以奠定幼儿的审美基础。作为学前教育工作者,在幼儿美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寻找幼儿的兴趣切入点,将兴趣与美术课程相结合,实现对幼儿的寓教于乐。美术课堂教学是幼儿园的一门基础课程,从美术的视角出发对幼儿进行引导,可以提升幼儿对事物、世界的认识和感知能力。在幼儿美术教学中,要重视对幼儿绘画、手工、图案、审美等方面的培养,这是幼儿教学的基本要求。
关键词:幼儿美术;美术课堂教学;探索
引言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培养幼儿美术手工能力是必要的,在有效的构建美术手工课程体系过程时,要以幼儿实践能力提高为基础,要科学的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学模式,以此才能全面提高美术手工课教学质量,希望结合具体探索,能够不断设计更加完善的教学方案,从而为幼儿专业水平提高奠定良好基础。
1美术教育对幼儿审美能力培养的意义
幼儿就像一张白纸,需要教育的填充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幼儿对一切事物都感到好奇,想要通过眼睛去看、耳朵去听、双手去触摸、舌头去品尝、大脑去思考以了解外面的世界。幼儿时期正是人充满探索欲的时期。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可以让幼儿在欣赏、实践过程中认识世界,并通过眼、手、脑的协同配合,在玩耍中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进而培养幼儿的艺术素养,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首先可以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幼儿阶段是幼儿认识人、事、物的关键时期。美术是典型的人文学科,人文素养是个人发展、进步的关键素质。美术作品可以真实地记录和再现世间万物,表达人们的情感和思想。美术实践活动可以在幼儿形象认知的基础上,巩固他们的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拓展幼儿的形象思维,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抽象思维。其次可以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认知世界的基础上提高审美能力。美术世界是五彩斑斓、千变万化的,任何事物都没有固定的形态,点、线、面等形状和红、黄、蓝等色彩任意组合,可以体现出事物不同的风貌、内涵。随着年龄的成长,幼儿对事物的看法会有所改变,新的事物和新的认知会提升他们的兴趣。美术学习可以让他们使用工具进行美的创造,这个过程会提升幼儿的审美能力,也能展现他们的审美能力。最后可以提高幼儿的道德修养。审美是艺术的重要功能,幼儿的身心发展离不开审美能力的作用。美术教育不仅传授美术知识,而且训练美术技能,通过让幼儿内心达到审美状态,使其形成正确的审美观,从而使幼儿的身心得到良好的发展,进而提高幼儿的思想道德修养,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教学存在的不足
2.1教学形式单一
伴随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目前我国人口素质越发提升,群众对教育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但目前来看,我国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内容目前同质化、单一化的问题仍然相对较为突出。美术课程的教学形式仍然没有摆脱传统课程的思维“束缚”,仍然是以照本宣科、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为主,幼儿能够动手实践的场景和机会都相对偏少,使得课程的趣味性大大下降。同时,固化的教学模式势必无法打卡幼儿的思维,幼儿容易存在思维的定式,难以激发幼儿的能力上升。
2.2对幼儿的课堂实际学习效果缺乏足够的关注
示范教学作为一种创新性的美术教学模式,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因此,一些任课教师为了更好地还原示范过程、体现示范性理念,在教学中存在“为了示范而示范”的问题,缺乏对示范内容有针对性、目的性的思考。这导致其示范教学流于形式,影响了幼儿对美术作品的深入理解和认知记忆,难以使示范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
3幼儿美术教学的实施策略
3.1深化调研,强化类别意识
幼儿园美术教学资源要形成特色,需要教师深化调研,走进自然,走进社会,去了解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形式多样的美术教学资源,根据资源的不同形态和特质等,对美术教学资源进行归类,强化美术教学资源类别意识,从而构建序列化的美术教学资源。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采风活动,去了解当地的建筑特色,把握当地建筑的基本设计理念、设计风格等。再如,我们可以走入自然,了解自然景物特点,将景物按照四季进行归类,通过深化调研和教学资源类别化处理,开展美术特色教学活动。
3.2开展植物主题美术活动,提高幼儿的材料应用能力
在以植物为材料的幼儿美术活动中,虽然形式灵活,幼儿有很大的自主发挥空间,但是由于低结构材料处于相对无序状态,所以幼儿很容易偏离预期思路,也就是在活动中会“跑题”。比如有孩子计划要作“树枝点画”,但是看到其他小朋友在做树叶剪纸,他就放弃了树枝选择了剪纸,最后哪一样也没做好。所以,教师要重视植物低结构材料运用的有效性,在活动之前设计具体主题,比如人物主题、动物主题、风景主题”等,在开展美术相关主题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才不会出现偏题、跑题问题,因为幼儿的自主发挥是有限度的,自主发挥不代表随意发挥,设计美术活动主题后,才能保证美术活动的有效性,提高幼儿的材料应用能力。
3.3利用植物培养幼儿的美术观察能力
观察是美术活动中的重要步骤,是幼儿认识世界、认识事物、认识美术活动的基础。教师可以利用植物来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比如:观察两种叶子的形状有什么不同?幼儿会发现杨树的叶子是心形的,柳树的叶子是长条状的,而松树的叶子则是针状的,这样的观察能够帮助幼儿认识事物的基本形态,从而懂得如何分辨事物之间的相同或者不同点。
还有对色彩的观察,一般情况下,幼儿对色彩的认识比较笼统,比如树叶是绿色的,花朵是红色的。其实,大自然的色彩参差错落,通过观察植物能够发现神奇的色彩变化。比如同样都是绿色的树叶,柳树叶是翠绿色的,而松树叶是墨绿色的,槐树叶是浅绿色的……通过色彩的对比分析,能够帮幼儿建立基本的色彩观,为后续美术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3.4家长资源,打造亲子美术活动
家园结合是幼儿园实施课程教学的一种有效渠道,在美术特色教学资源开发过程中,教师要根据美术教学内容打造亲子活动,引领家长积极参与美术活动资源开发、活动材料准备,并参与美术活动。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情谊,而且能够丰富美术活动资源,为幼儿美术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
结语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加强美术教学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修养、审美、品行、素质等,让幼儿慢慢去认识、欣赏生活的美好,感知世界的精彩,从而丰富他们的生命,这对于塑造幼儿积极乐观的性格具有较大帮助。人的大脑是一个整体,左脑侧重于抽象思维,右脑侧重于形象思维。就幼儿来说,形象思维更有优势,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个优势会趋于弱化。因此在幼儿时期,应抓住时机加强美术教育,培养幼儿的形象思维,重视美术素养培养,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琴,朱晓静.让本土特色美术教育在幼儿园主题教育活动中闪光[J].新课程学习(下),2013(6):45-46.
[2]白洁.农村幼儿园如何利用乡土资源开展美术活动[J].教师,2015,(6):12-13.
[3]廖炬超.谈中职学前教育美术课堂教学的探索[J].都市家教月刊,2017,(7):245-245.
[4]张雨晴.浅析幼儿美术教育创意方法.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4).
[5]张幼萍.浅析美术教育提升幼儿发展.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3).
[6]左立新.儿童美术教育与创造力培养研究.山东轻工业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