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
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青云中心小学 236800
摘要:教材呈现的是静态的基本素材、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教师在教学时应充分挖掘学生身边的暗含着某种数学现象或数学规律的数学问题,关注学生的障碍点和发展点,引导学生用数学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引言
数学思维指的是学生在参与数学课程知识的学习活动时所产生的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数学思维能促使学生对所掌握的知识内容进行灵活的思考与分析,进而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因此,对小学数学教师而言,在开展教学时,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促使学生使用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来解决数学问题,对数学知识的内涵及本质进行深入挖掘,并增强其对参与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最终实现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提升。
一、数学思维能力的概念
数学思维指的是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学生在学习和理解数学知识的时候,能够将理论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从而最终完成学习任务。数学思维能力指的就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思考的能力,通过空间想象能力推理、总结、归纳数学问题和知识,属于一种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时候,还需要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以及观察能力。
二、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作用
(一)有利于学生思维灵敏性的提升
数学思维的灵敏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思维的迅速,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能促使其从不同的角度开发思维,提高大脑运转的速度,尽快解决问题;二是解决问题方法的多元化,可以促使学生由形见数,转变思维的角度及思维的方法。简而言之,在具备较强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上,学生能及时、快速地思考并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数学是小学课程中最为严谨的一门课程,它是让小学生通过计算、检测来判断事物,让学生用科学性的眼光对待一切。例如把两根长20厘米的铁条焊接为一根,焊头部分长是2厘米,焊接后铁条的长是多少厘米。此类问题不仅让学生们发动他们的头脑思维,还能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让学生产生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基于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有干
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思考的过程,思考是学生学习数学认知过程的本质特点,是数学的本质特征。可以说,没有思考就没有真正的数学学习。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能够发现看似简单的算式背后隐藏的规律,但是却不能利用规律解决复杂的分数运算,究其原因,是因为解决这类问题时只注重了“巧”的教学,而忽略了“理”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我试图在学生的学和思上做文章,在课堂中引发学生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学生理解了规律形成的原因,发展学生的符号意识,体会分数运算中存在的一些有趣的现象和数学规律的探究方法,积累了探索经验,学生的思维顺着枝干发展,生长出了崭新的枝叶。
(二)采取数形结合教学,激发学生数学思维
数形结合教学主要指的是借助图形来将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将原本复杂、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直观化与具体化,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灵活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分析与解决数学问题[2]。这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养成具有重要作用。比如,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长方形的周长”这一章节的教学时,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一味地要求学生记忆数学概念及公式,势必会导致学生无法有效解决数学问题。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加强对数形结合教学模式的利用,要求学生在解答数学问题时绘制图形,有效激发自身的数学思维,理解与记忆相关数学概念及具体的数学公式,从而熟练地解决相似的数学问题,增强自身的数学综合能力。
(三)创设教学情境
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在某一件事情上,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适当创设教学情境,在促进学生学习和理解的同时,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通过感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最终掌握理论知识。比如,在介绍长方体、圆柱体等几何图形的时候,由于學生还不具备空间想象能力,在理解和掌握方面就会具有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积木等玩具,让学生在体验的情况下,认识这些几何图形,将抽象的理论概念实际化。这样一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动手能力等,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
(四)计算教学,以知启智
数学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计算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既是计算教学的重要目标,也是数学教育的永恒追求。通过思考题的教学研究,彰显思考题的教学价值,让学生在有梯度的引导下,经历思考的过程,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处,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课堂中生长。借助这个载体让学生感悟、掌握其中的思考元素,从而获得更有意义的思维发展,这样的课堂才会展现出数学教学最本真的价值。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数学思维,是当前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培养策略的探究,不断创新与优化教学模式,在各个教学环节有机渗透数学思维,引导学生掌握更高水平的数学思维能力,以为学生进入更高年级后继续深入学习数学知识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张宝.试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中国农村教育,2019(14):64.
[2]张爱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分析[J].中国农村教育,2019(07):63.
[3]胡胜波.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C]..教育理论研究(第六辑).: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13-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