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9期   作者:倪敏
[导读] 目前,新课程标准深入程度不断以上,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知识衔接等都出现了比较多的变化
        
         倪敏
         江苏省宜兴市宜兴市桃溪中学  214231
         摘要:目前,新课程标准深入程度不断以上,初中数学的教材内容、知识衔接等都出现了比较多的变化,除此之外,初中教师需要面对比较大的升学压力,在开展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会为了提升升学率而开展应试教育,这使得初中数学教学教学存在比较多的问题。本文站在课程改革的角度上,就目前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展开了分析并且提出了相应的策略,旨在为初中数学教学品质的提升奠定基础。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程改革
         引言: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对传统的教学手段进行改革和创新,目前的教学体系正在全面更新,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初中数学创新教学体系中依然存在比较多的问题,需要借助有效的举措对其进行解决,从而为课程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成绩。
         一、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问题分析
         1.合作学习时效性差
         在数学教学课堂体系当中,小组合作学习属于比较有效的学习方法,突出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水平,然而一些不和谐问题依然存在,比如一些气氛似乎比较热闹的小组合作,学生实际的学习效果并不佳,部分合作交流体系逐渐朝着形式化的方向发展。一些难度相对较低、挑战性不强的数学课程知识仍然需要学生们进行小组讨论,似乎比较热闹的小组讨论并未起到预期的效果,学生学习到的知识有限。
         2.学生的讨论形式化
         目前,一些教师已经有意识将新型的课程在课堂上进行引入,然而,仔细观察会发现,部分课程趋于形式化,并未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学生自身的参与程度差异性比较大,学生之间互动合作不主动,教师无法为学生们预留充分时间,忽略了对学生自身技能的培养与提升。一些教师所组织的学生讨论活动形式化比较强,为了进行讨论而讨论。部分问题的讨论,学生只能说上三两句话。对此,教师需要思考这样的问题:什么类型的数学问题需要进行思考和讨论,讨论时长需要控制到多长时间?
         3.关注主体忽视主导
         新课程标准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新问题也随之出现,首先是在讨论课堂上会出现不同各种意料之外的问题,班级分化问题比较严重,其次是讨论与自主环节比较多,课堂的设置不合理。其实,在每一节课堂上都存在着自主探究的机会,教师需要抓住机会开展分组讨论活动,每一个问题都需要遵循“提出问题一创设情境一解决问题”的原则与步骤,但是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教师难以做到面面俱到,无法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讲述,学生往往对教学知识的理解不深入。


         二、初中数学问题应对策略
         1.更新教学理念
         首先,教师需要对观念进行转变,需要从思想上意识到新课程改革是教学教育发展的不然趋势,因此教师需要对教学的观念进行更新,领会教学新理念,在实践教学环节落实课程改革的举措。其次,教师需要对不同的知识进行积累,对专业知识进行掌握,关注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存在的练习,对自身知识进行拓展。在此基础上 教师需要借助不同的教学手段对知识进行传授,从而帮助学生获取到相应的知识,教师不仅需要研究专业性的书籍,也需要充分发挥出网络媒体手段的作用,倡导合作学习,促使学生之间能够取长补短。除此之外,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人员,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了解,促使其爱好与兴趣结合起来,了解学生之间在智力上所存在的差异性,实现因材施教的目的。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们能够充分对自我进行展示,对思维进行活跃,将被动的学习过程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体系,促使学生能力实现全面提升,为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奠定基础。
         2.落实常规教学,保证品质
         在对数学知识进行传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特别关注学生实际学习状况,学生的落实往往体现在教学体系的最后一环,也是对学生成绩进行提升的关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落实以下几点内容:
         首先,对于书面作业,教师需要狠抓质量与规范,促使学生自身的满分意识被充分激发出来,关注教学的细节和过程。其次,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们做好预习工作,在课堂进行检查,从而保证教学品质。对于基础性的训练,教师需要借助不定期抽查的方式督促学生能够及时追上教学的进度。所以,对于基础性的知识,教师需要再深入理解与灵活运用上花费时间,从而在综合性题目当中正确认识和应用数学知识。其中,重视基础便是关注对教材内容的研究,特别是重点的概念、公式与定理灯,在对知识进行运用时需要关注条件与结论的限制范围,对例题当中的典型进行理解,从而更好地开展习题联系,不仅需要会做还需要再解决数学问题时理解数学思维方式。
         结束语
         综上所述,如今,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数学教育体系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对此,教师需要勇敢面对,寻求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其进行处理,从根本上拓宽学生的思维逻辑范围,促使学生们开展有效的学习,从而更好地对数学知识进行运用,在新型教学体系当中感知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为教学品质的提升奠定基础,这也是积极落实数学教学改革措施的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孔宪辉.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方法研究[J].读写算,2020(24):3-4.
         [2]陈秀红.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学生活化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0(73):57-58.
         [3]林青.新课改下电子白板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的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20(30):51-52.
         [4]庞锟.优化课堂,激发学习——探讨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J].学周刊,2020(20):111-11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