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德虎
伊犁州巩留县提克阿热克镇中心小学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课堂提问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实现思路引领,带动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使得学生在课程中积极探索,获取更好的发展。所以,在当前,教师在设置提问技巧的过程中,也应该将核心素养作为导向。以此借助提问的方式推动学生的发展,使得学生对知识加强掌握,带动学生的思维及能力得到良好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提问技巧
前言:核心素养在现代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高的位置,可以为教师教学开展起到导向的作用,使得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得教育眼光放置的更加长远。所以,在当前,小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设置提问的过程中也应该将核心素养为导向。使得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的要求得到落实,使得课程内涵及价值得到不断的展现。
一、联系生活提问,培养逻辑推理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是实际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是非常强的,数学知识是源自生活、归于生活的,在日常生活中数学知识也是处处存在的[1]。所以,在当前的教学开展中,教师在对课堂提问进行设置的过程中,首先就可以对实际生活进行练习。使得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做到理论结合实践,带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不断的提升。例如,在讲解“三角形”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立足实际生活为学生引入问题,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加强知识运用,做到学以致用。如:“为什么相机支架都是三角形的呢?”“为何在窗上挂上挂钩呈三角形后窗帘就不会晃了呢?”“在测量物体的过程中为何使用的是三脚架,而不是五角架或者六角架呢?”让学生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起到点拨和引导的作用,让学生可以从三角形的特质入手对这些现象进行解释。使得学生感受到实际生活中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得到初步的提高和锻炼。
二、加强探究提问,培养抽象思维
在数学课程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提问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2]。但在实际提问的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秉持着适当的原则。应该在提问的过程中展现问题的探究性,借助问题引导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做到自主、合作、探究,使得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运转思维,带动学生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讲解“连减法”相关练习的过程中就可以为学生设定探究情况。
如:“在春天,大家都在广场上放风筝,天空上一共有18只风筝,但是被风刮跑了3只,后来又有5位小朋友放了5只风筝,现在天空上一共有多少风筝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继续引导:“根据题目的条件你能列出什么算式呢?”让学生根据题目进行想象、列式和计算。使得学生在问题的探寻中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抽象思维。使得学生在问题的解决中可以积极思考、灵活展现自己的思维等,使得抽象思维的培养得以实现,促使核心素养的导向性得到不断的展现。
三、重视指向提问,培养直观想象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学生的思维是偏向直观的,所以,在遇到一些抽象的知识时,学生可能会出现问题、思维混淆的情况[3]。所以,小学教师在课堂提问设置的过程中也应该将提问的指向性展现出来,使得学生的直观想象得到培养,达到良好的课程实施效果。例如,在讲解“应用平均数”这一知识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习题:“现在准备修一段路,前6天总共修了路的2.3km,后15天每天修0.4km,那么21天平均每天修了多少米路?”在遇到题目时,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思维混乱。在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实现数形结合。可以根据题目画出线段图,在解题时更加容易。使得学生在问题的带动下锻炼和提高直观想象能力,使得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不断的提升。
四、实现有效提问,培养数据分析
在数学教学实际开展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抓住课程中适当的契机,使得学生的提问有效性可以得到不断的提升。例如,在讲解“统计”的过程中,教师在教学的开展中就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特定时间段十字路口的视频。在这之后,教师就可以对学生进行引导:“假如现在我想知道这段时间行驶车辆的类型占比,运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更加便捷呢?”让学生猜想和尝试。引导学生在此过程中更好地对数据进行收集,分析,归纳,使得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得到提升。
结论:综上所述,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开展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可以为教师教学的开展带来促进作用,实现对学生思路的引领,达到理想的课程效果。所以,在当前核心素养的导向下,教师在教学开展的过程中也应该联系生活提问、加强探究提问、重视指向提问、实现有效提问。使得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思维、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得到培养,使得理想的课程实施效果得以实现。
参考文献:
[1]张创平. 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分层教学探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09):288.
[2]洪瑶琪,周秋华. 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课程与教学论》卓越课程设计[J]. 豫章师范学院学报,2020,35(04):37-40.
[3]叶春梅. 核心素养视角下小学数学空间观念的培养——基于小学“图形与几何”教学实例中的思考[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21(08):90-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