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杨
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汇学校215000
一、教育背景
《中小学生守则(2015年修订)》第八条指出要“珍爱生命保安全”。2017年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明确提出,初中学段要教育引导学生掌握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养成意志坚强的生活态度,形成尊重他人、乐于助人、善与合作、勇于创新等良好品质。学校作为实现学生社会化的重要场所,必须担负起中小学生命教育的重任。
初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期,加强生命教育,增强珍惜生命的意识,梳理正确的生命观,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通过问卷调查,我发现学生在生命安全教育方面存在以下问题:生命意识淡薄、缺乏尊重自己和他人生命安全的认同感;生活中仍有危害生命的言行举止等。基于此,在本班召开一次“生命教育”主题班会很有必要。
二、教育目标
(一)认知目标:理解生命的内涵,初步形成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的意识。
(二)情感目标:激发热爱生命的情感,感悟生命的美好与宝贵,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三)行为目标:在日常生活和交往中践行关爱、善待生命等精神,在践行中成长。
三、活动准备
(一)教师准备:搜集图片、视频等素材;指导节目排练;四色表情贴;
(二)学生准备:布置教室环境,营造氛围;提前分组;制作调查问卷;排练节目;设计《倡议书》《承诺书》;
(三)家长准备:邀请嘉宾;
(四)协同准备:布置社区宣传栏;
四、活动过程
课前活动:共植一颗生命树
(一)看见“辛苦”,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1.故事分享。 A组同学给出《沉痛数字》《小区测温大爷》《终南山》《雷神山》四幅图片,每组选派一名同学讲述图片背后的真实故事,阐述对“生命”二字内涵的认识;
2.视频燃情。 A组同学播放视频《加油武汉》。
【设计意图】此环节侧重“知”,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内涵,认识生命的伟大,形成珍惜生命的意识,体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可贵和价值。
(二)查见“行为”,感受身边常见的危险行为
1.情景表演。 B组同学表演情景短剧《一句话引发的血案》。
2.数据分析。
B组同学在班级智慧教育PAD平台发布在线问卷统计表,如图:
校园常见的危险行为
行为名称 行为地点 主动/被动 每周次数 可致伤害
①
②
···
3.吐露心声。 根据统计的数据,选取最常见的4中危险行为,每组抽取一名同学,谈谈自己的看法。
【设计意图】此环节侧重“情”,让学生感悟身边的危险言行可能带来的彼此伤害,给学生带来强烈的心灵震撼,激发珍爱生命的内心情感。
(三)打开“心门”,立志尊重彼此的美好生命
1.辩论明晰。 开展班级辩论赛,主题:民警是否改救助轻声落水儿童。
正方:C组,应该救助。
反方:D组,不应该救助。
2.真情讲述。 通过家委会的家长,邀请到了辖区内派出所的教导员,讲述所内一名普通民 警救人的感人故事。在保护自身安全的前提下,民警奋不顾身,救助他人是职责所系,道义所在,值得肯定和学习。广大同学更应爱心生命,对自己和他人生命负责。
【设计意图】此环节侧重“意”。通过真实案例和榜样示范,感悟救人就已的伟大,通过辨析和对比,引导学生在宣讲中感受生命宝贵,立志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四)再走“新路”,共护你我成长的生命之树
1.方法指导。 派出所教导员介绍常见的校园内外保护生命安全的途径和方法,介绍发现危险行为时的处理、应对和解决途径。
2.倡议号召。 班委会发出《珍爱生命倡议》,齐声朗读。全体同学签署《拒接伤害他人十项言行承诺书》。
3.许下心愿。 在四色表情贴上面写下自己的生命心愿卡(如:想成为钟南山那样的救死扶伤模范),将心愿卡自己动手挂在生命树上。
【设计意图】此环节侧重“行”。旨在引导学生在后期的学习生活中掌握一定的保护生命的方法,在实践中尽力规避伤害他人的言行,努力做爱护彼此生命的言行举止。
五、班主任总结
今天的班会课以“珍惜美丽生活,善待美好生命”为主题,以看见“辛苦”、查见“行为”、打开“心门”、再走“新路”为主线,引导学生认知生命内涵,理解生命不易,感悟生命美好,教育学生立志从日常点滴小事做起守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内涵。不足之处在,可以将身边的危险行为用影像记录下来,现场辨析和播放,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后班会课行为
通过此次班会活动,学生心中的正确的生命意识观比较强烈,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意识可能会变得薄弱,所以还需要家长、社区的协同配合,进行跟踪强化、养成习惯,将这种道德认知转变为道德行为。为此,接下来将推进以下活动:
1.宣传引导。拍摄生命主题教育的班级系列微电影。班级微信公众号每周持续推出“珍爱生命小卫士”。
2.习惯养成。每周班会反馈《生命安全自律自查表》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
3.家长协作。联合家长的力量,一起监督并鼓励。
4.社区协同。主动走进社区、街道,开展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宣讲身边的模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