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19期   作者:常卫亚
[导读] 语言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帮助人类创造着时代的多姿面孔

         常卫亚
         菏泽市特殊教育中心   274000
         摘要:语言交流是人与人之间的桥梁,帮助人类创造着时代的多姿面孔。但是对于听障儿童来说,世界很小,而且宁静。为了听障儿童能重回社会群体,创造其生命的财富,对其进行的康复训练必须要格外关注。本文将围绕绘本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来进行写作,希望为那些为儿童设计康复训练内容的人提供素材,进而帮助听障儿童早日康复。
         关键词:听障儿童;绘本;康复训练
         前言
         学前阶段的听障儿童的康复是个较为漫长的复杂的过程,在这期间需要医教结合的综合康复,来促进听障儿童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在康复训练阶段,听障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弱,不乐于与人沟通交流,绘本阅读是听障儿童康复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将从绘本这个儿童读物入手,发现其在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做出的贡献,为听障儿童的康复训练提供素材。
         一、帮助听障儿童恢复听觉能力
         听觉能力是在具备听力的基础上,听障儿童通过耳朵获取信息的一种能力,获取的声音信息越多,听觉能力越强;获取的声音信息越少,听觉能力越弱。听障儿童在得到治疗之后,就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听力条件,但是无法辨识声音信息,也就无法获取声音中的信息,所以听觉能力低下。儿童由于在很小的时候就丧失了听力,所以在帮助听障儿童恢复听觉能力方面,教师能做的就是帮助学生锻炼残存听力。对于刚戴上助听器的儿童来说,阅读绘本的重点不是其内容,而是在绘本阅读中教师对儿童产生的语音刺激。语音在言语中属于低频的超语段,节奏可快可慢的儿歌童谣是发展超语段最好的一个途径。教师可以通过儿歌童谣来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引导其学会认真倾听,达到互动的目的。
         例如,在《从头动到脚》中,“我是猫,我会把背弓起来,你会吗?”“这个我会!”“我是长颈鹿,我会弯脖子,你会吗?”“这个我会!”...教师可以在讲述绘本材料时,做出相应的动作并发出动物的拟声词,帮助学生获取动物的发声信息和动作。与此同时,教师一定不要用平平的语调和儿童一起阅读绘本,而要用尽可能夸张的语调去吸引儿童的注意力,注意要尽量放慢语速,儿童在佩戴助听器初期,对于语言的捕捉能力是很弱的。
         二、促使听障儿童提升言语能力
         言语能力是指一个人具有开口说话的能力以及学习语言的能力。由于儿童是在一定条件的帮助下重获听力,所以相较于同龄的健康儿童,其言语能力弱,讲话发音不准、讲话磕磕绊绊,内容不合语法。在康复训练中,教师可从听障儿童的兴趣入手,外加画面丰富的绘本故事,在交流过程中巩固儿童发音方法,使其掌握发音特点。为了协助听障儿童重拾言语能力,教师一定要在阅读绘本的过程中,多次重复节奏感的话,巩固学生的发音方法。在需要学生进行自我言语发挥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放大音量,带着疑问语气,向儿童进行提问。重复是听觉口语课程中常用的教学技巧,在儿童学习到新词汇、新概念时,不能很快记住,所以在康复训练中,一定要多重复,重复能促进孩子语法的自然习得,给儿童带来轻松感。


         例如,在《柠檬不是红色的》中,“柠檬不是红色的,柠檬是黄色的,苹果才是红色的。胡萝卜不是紫色的,胡萝卜是橙色的,茄子才是紫色的。...”教师可以模仿制作镂空卡片和色卡随机组合,让孩子以这种绘本内容形式进行讲话。如把镂空的芒果卡片放在绿色的色卡上,让孩子发现错误并纠正错误,再用这种绘本讲话形式进行练习来质疑教师的行为:芒果不是绿色的,芒果是黄色的,黄瓜才是绿色的。等等。在《早餐你喜欢吃什么》中,“早餐,如果你喜欢吃鱼,那么——你可能是一只猫;早餐,如果你喜欢吃青草,那么——你可能是一头牛,或者是...”教师按照句式说出前半句,让儿童来接后半句:如果你会汪汪叫...;如果你会呱呱呱...。在图片的帮助下,进行仿句就变得容易多了。在这两本绘本中,儿童可以学会运用句式、量词和连词等等。
         三、辅助听障儿童提高语言能力
         语言能力是指在交谈过程中一个人在具有学习语言能力的前提下,所具有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可以在讲授绘本的过程中,多向儿童进行提问,进行有意义的互动交流,培养听障儿童主动交流的习惯及能力,这样有利于辅助儿童再建语言能力。通过前期的一些绘本阅读,儿童会逐渐学会如何发声,如何学习语法和模仿词句。在这之后,教师要引导儿童进行生活化的绘本阅读,来练习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使用到的一些语言的表达。
         在《我好生气》绘本中,教师要充分调动情绪,训练儿童如何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和对是非的判断,并学会用语言表达:你这样做是不对的,我很生气。在教授儿童感受其本身的情绪时,教师要按照绘本上的表情来进行实际情况的模仿,然后与儿童进行角色互换,教师描绘自己的情绪,儿童模仿其表情。在阅读绘本过程中,教师要格外注意所在环境的特点,为儿童带来额外的交流内容,提升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你的粉色上衣真漂亮,我记得你上次穿的是一条黄色的裙子,对吗,是妈妈给你买的吗?
         结语
         绘本在听障儿童的生活中无处不在,用绘本阅读来提升恢复儿童的听觉、言语和语言能力是一种发展趋势。在教师为儿童进行康复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儿童实际的知识水平,为儿童选择适合的绘本进行学习阅读,这有利于儿童在较快的时间内发展其听觉、言语和语言能力,教师要好好把握这段时期,因为一旦儿童年龄到了7岁,就错过了最佳的康复时期。
         参考文献:
         【1】张静漪,于兰.手工制作在学前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10:167-168.
         【2】杨艳.听障儿童绘本阅读教学三叠曲[J].现代特殊教育,2016,7:49-51.
         【3】沈熙,唐向荣.如何发展听障儿童的听觉能力[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29:22-23.
         【4】庞颖,景时.绘本阅读对3~6岁听觉障碍儿童语言发展研究综述[J].绥化学院学报,2017,04:36-39.
         【5】吴晓雁.用绘本之钥开启听觉康复之门[J].教育现代化,2016,20:253-25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