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
辽宁省丹东市凤城市通远堡高级中学
做学生的管理工作已有11个年头,学生来来走走,学情不断变化。农村普通高中负重的现状,让我们付出的更多,期望的更多,改变的更多。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坚守着教育人灵魂的纯净,憧憬着未来的美好。改变,才是发展的需要。
一、强化全员管理,树立主人翁意识
在班主任、政教职员的管理之外,课任教师的课堂内外管理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可看成是班主任管理的延续和补充。这样,不仅减轻了班主任和政教管理的压力,保证课堂教学秩序,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效果,同时也树立教师本人的尊严,在学生心中产生良好的师德形象,成为学生今后怀念我们的地方。诚然,我们课堂上加强了管理,会引起个别学生的反感和记恨,这给我们带来许多顾虑。每个学生都有“成为一个好人”的愿望,若出现反感和记恨的话,我想,这主要是我们说教的方法和方式出了问题。拿出真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经常单独交流,适时表扬鼓励,亲其师而信其道,教育在很多时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即使个别学生对我们的做法不理解,不配合,但维护良好的课堂学习秩序是绝大多数学生的愿望和我们教师的职责。我们要勇于担当责任并坚信,个别学生的暂时不理解定能换来若干年后对我们的感激,而不是我们现在的放任换来学生将来对我们的抱怨。
也许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管理工作是班主任的事,与我无关;学生本身就不想学,爱学不学,反正我把知识讲到了;都“减负”了吗,我的工作量、工作责任也应减减了等等想法。我想,既然选择了教育工作,就注定要承担应尽的责任。字典上对教学(教同叫)的解释是:教师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我认为:教学是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和学两个动作的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只教不学,不是一个完整的过程,也不会有完美的结果。所以我们不仅要教,更要想办法让学生学。教育教学,先教育后教学,“先管后教”需要我们的智慧和工作的技巧。对于“减负增效”的话题,我想说,“减负增效”这只是对学生而言。对于工业生产来讲,由手工转变为机械化,生产效率成百倍的提高,达到了“减负增效”的目的。那么,我们的教学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呢?爱心与责任是基础,奉献与实干是保证,大家齐抓共管和采取科学的方法是关键。学生减负的背后是我们老师更多的付出。
二、转变工作思路,适应学情要求
我们的学情是什么?生源有限;学习习惯不良;基础薄弱;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自信心不足;学习缺乏动力,意志品质差;还有攀比、吸烟、早恋、上网等恶习。教师的悲哀,莫过于教一些不想学习的学生。更大的悲哀,莫过于每天仍然要与这些学生打交道。悲哀来源于哪里?不是来源于学生,而是来源于我们的心理。来源于我们对学生的纵向比较和较高的期望值。从绿洲步入沙漠的亲们,我们还能渴望什么?还采用传统的种植方法来让荒漠变成绿野行吗?调整我们自己的工作思路,改变我们自己的工作方法,研究学生特点,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当我们置身于天使之间的时候,还有悲哀吗?我们要怎样做?《弟子规》有云: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因此,强化学生的做人意识,点燃学生心中“想做好人”的愿望(苏霍姆林斯基);强化学生的成才意识,思考自己若干年后,将做怎样的人;强化学生的时代意识和历史责任感,物竞天择,优胜劣汰,拿什么来“安家立业平天下”?其中,做人教育是前提和保证。人做对了,事才能做对。
三、走进学生心里,享受教学的快乐
爱学生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更是核心。爱是开启学生心锁的钥匙。
如何走进学生的心里呢?
1、做一名真诚、守信、公正、平等的老师
教师对学生的真诚要发自心底的,自然流露和不加修饰的,不带有任何色彩淳朴的爱的体现;守信体现了教师讲义气,重感情的一面,让学生值得信赖;公平公正体现了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不“按资排辈”,对班级事务的处理公允而让大家信服。学生面前,师生平等,你将很自然的融入学生中间。
2、做学生的长辈,更要做孩子的朋友
要做朋友,教师首先要放下老师的架子,课上要走下讲台,亲切和蔼的面对学生的疑惑问题,课下要走进学生中去,或参与活动,或谈天说地,或为学生排忧解难。长辈的责任是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而不求回报。想学生所想,忧学生所忧,为学生遮风挡雨,为学生奔波劳累。做朋友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他们将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毕业后还时常惦记着您的好,你的累。
教学的快乐来源于学生的成就。学生的成就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所以我们也有成就感。这种感觉或许立在眼前,或许期待已久。学生成绩的提高你不快了吗?顽皮的孩子变得乖巧而上进你不快乐吗?节假日收到祝福的短信你不快乐吗?他乡相遇而为你忙前跑后,让你衣食无忧你不快乐吗?突然一天立在你面前,对你傻傻的笑,你不快乐吗?哪怕雨天为你撑伞,偶遇对你问候都会使你于微笑中暖暖回味。
华东师大教授叶谰指出:“教育是直面人的生命,提高人的生命,为了人的生命质量而进行的社会活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中最能体现生命关怀的事业。”叶谰教授把教学提高到生命层次,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经历的一段生命历程,一种生命体验。在生命的记忆中,如此多的孩子陪你走过,你能不快乐和欣慰吗?
四、提高自身素养,培养科研型团队
教师的自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教学的效果。张艺谋导演的《红高粱》为什么会获奖?是因为莫言还是巩俐?导演是灵魂!教学中教师就是灵魂,每节课教师的头脑中都必须清楚“教什么”给学生,“怎样教”。在“三维目标”中我们更要注重对“过程与方法”的研究。也就是“怎样教”,“怎样导演”的问题。整个教学过程是否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三主原则”;是否注重“教方法、教学法、教思维”;是否注重对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是否注重对学生脑(思考)、手(演算)、口(表述)的全面训练。教学表面上是知识的传授,实质是思想的传播。
要提高自身素养,就要做一位科研型教师。钱伟长先生所说: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教育没有固定的模板,每名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备课就是备学生。这需要我们对每名学生都有不同的设计和雕琢,这样才能做到“因材施教”。
作为教师,要真心抓住几个学生,使自己成为孩子将来的思念,同时尽职尽责,担当起教育教学的重任。教育教学需要设计,对每一节课、每一名学生的思考和设计的同时,我们的人生将自然美好。愿我们做得比想得好。
以上不足之处敬请指正,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