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学锐
龙岗区石芽岭学校 518114
摘要:思维导图是图形化的思维模式,它可以将深层次的内容简化为图文并茂的各种线性、表格式的任意图形,它通常是作为人们训练日常思维工具而存在的。笔者认为,如果能利用思维导图的某些思维特征,适当运用在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中,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逻辑归纳能力,从而实现学生探索性地阅读名著,最终形成一套符合初中生自身思维发展规律的个性化的思维模式。这将大大提高初中生的阅读效率,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初中语文;名著阅读
1思维导图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教学价值
1.1灵活调整教学
思维导图有利于教师把教学设计落到实处。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在新授课中牢牢记住新旧知识的对比和联系,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作为先行组织者,把旧知识作为引子过渡,找到新知识和旧知识的切合点,把新知识植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在实际教学中,思维导图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成及时修改或者生成新内容,学生和教师可以在原有的思维导图上创作新的思维导图。课后,教师还可以对自己的整个教学活动进行总结反思。思维导图从某个程度来说,还可以帮助我们将教学环节、情景展示活动、课件运用、复习课等教学诸多环节进行科学编排、优化组合,使教学资源真正得到有效整合和利用,保障了教学的有效实施。
1.2增加学生的记忆容量,提高学生的记忆力
教师在课上运用思维导图来进行辅助教学,不仅节省了课堂中的实践,而且也方便学生记笔记,提高课堂效率。思维导图具有有类、有序、有数、可视的特点,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记忆更多的知识点。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自己在脑海里再梳理一遍自己学习过的知识点,可以对知识点更好地理解,对记忆更好地加强。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也可以很好的刺激大脑去更好地进行信息分类,方便记忆。另外,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图形做框架,用自己喜欢的色彩来填充图片,这样视觉冲击力更强。对学生而言,色彩感强烈的图片更有吸引力,也与大脑的工作原理相符合,更有利于大脑的思维和记忆。在名著教学的课堂中,对于主次人物比较多,如《红楼梦》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展示四大家族的人物关系,可以更方便学习的记忆。
2借助思维导图开展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的策略
2.1理清脉络,开枝散叶
学生在阅读后就应该把自己的观点大声说出来,无论是思想、结构还是技巧、风格等方面都可以进行全面鉴赏,形成自我独特见解。学生应联系生活实际和经验品读作品,与作者浑然一体,自然能读出文章真味。而思维导图的发散性让学生不仅在书中读出自己、发现自己,也能在联系自我思考的基础上自由的表达。
思维导图的思维延伸性帮助学生深入探究,在创作过程中,学生充分了解到作者的创作意图,作品结构以及艺术效果,慢慢提升对散文的欣赏和判别能力,同时思维导图的加入也锻炼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发散能力。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创作背景”、“写作特色’、“人物形象”等分支分析《朝花夕拾》中《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作者对文章的写作特色的归纳,不仅局限于本文,还扩展到《朝花夕拾》中的其他篇目中,在联系中找共性,在共性中总结、发散。
2.2浏览文本,概括大意
七年级上学期统编本语文教材推荐的唯一小说篇目就是《西游记》,《西游记》是中国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小说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命运坎坷波折,细节刻画逼真,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并且相关影视作品的拍摄和上映,己极大激发学生阅读和探究欲望。
阅读开始阶段,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课本“名著导读”单元内容介绍、名著目录、阅读简介、网络查阅等途径,大致了解小说主要描写了孙悟空神奇降临人世及大闹天宫后,遇见了唐僧、猪八戒和沙僧其他三人,并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取经,最终经历千难万险到达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西游记》无论从其文学成就还是作品影响力这无疑都是值得学生仔细品味的一部佳作。教师在引导学生浏览文章、知晓大意的基础上,让学生略尝其中滋味。这样不仅帮助学生了解作品背景等文学常识,也更有利于激发学生继续读下去的兴趣。
学生在经历此阶段后己对文章的大致情节线索、故事背景、人物形象有所了解。此时引导学生针对兴趣点,选择并敲定思维导图绘制的中心关键词也就是思维导图的主干部分。主干部分的选择可以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赏析”等方面筛选。学生在浏览《西游记》文本以及影视作品欣赏的基础上,己知《西游记》中的大部分故事情节,但很少有人阅读过原著。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走出影视作品带来的影响,找到新的思考方向,激发阅读兴趣,从而顺利确定下一步的阅读目标和方向。
2.3以人物身份变化来绘制思维导图
名著阅读中有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有些人物的身份是不断变化的,当然在人物身份的变化过程中,人物的性格也是有变化的。人物的身份变化,同时也会伴随着活动地点的变化。比如说《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林冲性格由委曲求全到反抗,他的活动地点也是由酒店到草料场再到山神庙。因此在引导学生绘制以人物身份变化的思维导图时,要指导学生在关注人物身份变化的过程中,分析人物的行事风格、思想态度的变化,从而剖析人物的性格特点、探究主题思想。从人物的身份变化角度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笔者总结的方法如下:第一找出一个人物在不同时期的多个身份;第二,在与主人公的多个身份变化情节中,总结出这个人物的主要细节描写,如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选择用作品中核心词汇加以描述;最后,分析人物身份变化中分析出主要的性格特征。如刘邦的身份变化。
3结束语
总体来说,思维导图在名著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极其重要,教师为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阅读效率,加强学生对名著文章内容的理解,就需要去采用思维导图这一思维工具。教师在初中作文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清晰思维逻辑,明确文章主题结构,促进学生语文素养和思维品质的发展提升。
参考文献:
[1].邓敏杰,李占伟,张豪锋.运用思维导图优化小学作文教学的实践[J].中国电化教育,2012(3).
[2].高雁.思维导图在语文阅读与写作中的辅助作用[J].新课程(中),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