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宝林
山东淄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第四小学 山东 淄博 255000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小学生作为祖国的花朵,更要学好传统文化。但是,在当今实际教学模式中,如何以最优的方式助力小学生学习传统文化,是小学教师亟待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文化教育;实践与探索
引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仅仅体现了人自身发展的重要性,也在人与人交往之中,在今后走出社会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篇文章,将针对小学阶段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与探索进行简要分析。
一、小学传统文化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理解存在误差
1、学校方面
在有些学校,由于教师本身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不够深入,尤其是没有充分的理解,如何站在2至4年级,这样年龄阶段的一些孩子的立场上,去理解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因为教师的理解偏差,往往会造成将传统文化通过成人的视角向孩子讲述,会造成学生听不懂,或者听的不透彻,也并没有让学生真的领悟到传统文化的宝贵,这样不仅仅造成了盲目的教育教学,也浪费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的时间。
2、学生方面
对于2至4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对现当代世界的认知都尚且不足,让他们去学习我国上下五年以来的传统文化精髓仿佛是天方夜谭。学生由于其生理发育以及生长规律的影响,本来就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更容易产生共鸣,更容易被现在的周遭的一些事情提起注意力。造成了学生与传统文化之间存在隔阂。
(二)教育方式存在局限
在教育方式方面,学校多是通过开设一些传统教育讲座、传统教育活动课,多半是通过理论传输的方式,向学生灌输传统文化知识,以达到教学目标。但其实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是十分有局限性的,由于教师与学生无法在理解方面达成共识,及时教师站在学生的立场上,试图用学生能够理解的方式去讲述,也终究知识讲述,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没有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很难让学生设身处地的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三)新媒体存在冲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也加剧了人们生活的节奏,这种“快”节奏不经意间就会影响到学生。无论是从“碎片化阅读”,到利用微信、QQ等通讯方式,加剧人们的沟通与交际。这与过去传统文化之下的那种“慢”节奏,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新媒体的冲击加剧了当代儿童与传统文化之间的隔阂。
二、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对策
(一)培养正确三观
无论是教师和还是学生,都应该培养正确的三观,培养正确的看待传统文化教育的方式。教师应该及时反思,以正确的、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正面引导学生去了解我国的过去,了解我国的历史,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
(二)拓宽教育方式
在小学阶段开展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拓宽教育的方式,可以通过教材进行拓展学习、通过传统节日引入教育、通过课外活动强化传统文化教育。
1、通过教材进行拓展学习
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许多成语,例如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等等,此外还有很多成语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都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教师在进行教材讲解的同时,也可以拓宽知识点,以故事的形式引入,来帮助他们掌握更多词语背后人物的精神以及故事中所彰显的传统文化的意义。
2、通过传统节日引入教育
节日、节庆是所有学生耳熟能详的,我国的每一个节日,都蕴含着诸多传统文化典故。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节日的典故,以班级为单位,让学生进行畅所欲言,共同探讨节日中的意义。
比如,元宵节的由来,传说是在汉朝的时候,汉文帝为了纪念“平定诸吕之乱”而设置的。
这要从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说起,吕后的儿子登基之后,黄帝变成了傀儡,国家的政权渐渐落在了吕后的手里,并随着时间流逝,吕后的势力渐渐壮大,朝中的大臣门及时心存怨气,多有不满,但是也敢怒不敢言。这种行驶一直延续到了吕后去世之后,吕家的势力开始作乱,刘氏后裔为了保住江山,以全力对抗,终于平定了诸吕的叛乱。天下随即归于太平,随着刘恒登记,为了庆祝平吕之事,便把平息那日——正月十五作为庆祝之日,便得来了“元宵节”这个传统节日。
再比如,端午节的由来,有一说是纪念屈原,还有一说是迎接伍子胥,还有纪念孝女曹娥等,但以纪念屈原这一说最被群众广为流传。因为屈原为人忠厚,为国家忠心耿耿,但是在当时的大环境之下却屡屡遭到阴险小人的暗算和排挤,加之当时的主君因为听信小人的谗言而不信任他,屈原心灰意冷最终投江而忙。
据说,在屈原投汨罗江后,很多当地的群众都心急如焚,纷纷赶来,身强力壮的小伙子通过划船,展开地毯式搜救,但是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终不见屈原的尸体。为了寄托哀思,百姓们常常荡舟江上,这一举动,后来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这也成就了我们熟知的端午节。
通过学习节日相关的故事,可以了解传统文化中的典故,激发学生听故事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探索传统文化的兴趣。
3、通过课外活动强化传统文化教育
学生可以从了解家乡的传统文化开始,例如,可以开设活动,教学生进行剪纸、泥塑等,一方面了解传统文化,一方面也训练了学生的动手能留。以点带面向周遭辐射,先培养其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话的认识,进而培养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三)新媒体助力传统文教教育
教师需要了解到,新媒体的发展有时候对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造成一定的冲突,有时也可以助力学生更好的学习传统文化。教师可以利用网课等方式,通过不同的平台,给予学生更多了解传统文化的渠道。
三、结束语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学校在创新教育的前提下更要加强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通过学习,更好的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
参考文献:
[1]朱培祯, 徐岩. 浅谈小学阶段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 宁夏教育科研, 2019, 000(001):P.23-24.
[2]周全. 在小学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分析[C]// 2017年9月全国教育科学学术科研成果汇编.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