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锦玲
烟台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 山东省烟台市 264006
摘要: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信息化发展迅速,中学数学教学中要落实新课程理念,必须要精准施策。要构建有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要联系生活学习数学,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要组织开展数学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不失时机地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关键词:信息化;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
引言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一直以来都是教学的重点学科。中学是学生从启蒙教育向启发教育过渡阶段,中学的教育被专家成为认知教育。数学作为中学的基础学科之一,是教师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难点。随着教育事业深入发展,中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是日益的凸显出来,主要表现在教师过渡的依赖多媒体设备以及教学效果难以评估,其阻碍了中学数学教学活动有效的开展。因此,文本通过研究分析,提出了教材的活用和教师水平的提高两种转变当前中学数学教学困境的方法,希望能够有效的帮助中学数学教师摆脱教学困境,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1信息技术在数形结合探究教学活动中的积极作用
观察并掌握事物的变化规律是人类永恒追求的一个实际问题,数学在这一追求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中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数学是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中学数学课程中的函数模块就是用来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事物变化规律的能力的重要知识体系,即所谓的函数思想。由于规律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因此仅靠传统的教学手段很难展示规律的变化过程。信息化教育技术有了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席之地,因为几何画板、GeoGebra等软件为动态演示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短板。特别地,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技术能帮助中学数学教师有效地解决涉及数形结合的规律探究教学活动的教学设计问题。比如,为探究抛物线的二次项系数所表示抛物线开口方向和开口大小的几何意义时,教师需要设计出能随参数的连续变化而变化的动态几何图形,使学生形成数形结合、数形转换的思维意识,为将来几何轨迹的描述奠定必要的基础。诸如此类的探究问题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谓不胜枚举,因此,中学数学教师和即将从事中学数学教育的师范生都应该掌握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规律探究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尤其是涉及数形结合的规律探究教学活动应用方法。
2基于信息化背景下中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探讨
2.1利用信息化软件建立课件模型
传统板书教学过程中,教师仅能够依靠自身的绘画技巧在黑板上画出想要的模型.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引入,简化了这一流程,教师可以应用动画插图软件轻松绘制出自己想要的图形.同时,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师就能够与学生进行有效互动,从思维、听觉以及视觉等多个方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努力探索新知。例如,在学习点、线、面关系时,传统教学中,教师仅能够借助苍白的语言描述,学生很难理解。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教学,能够让点动起来,点在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轨道就是线。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演示,首先选择一个正方形,绕着正方形让点旋转起来,达到面动成体的效果。在初步了解数学现象后,教师可以进一步提出问题,如果一个半圆绕着直径旋转最终会变成什么?学生在给出猜测后,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演示,最终得出球体的答案。利用此种教学方式,学生更易于理解数学知识,课堂教学效率也会更高。
2.2运用问题导引合作模式,拓宽学生思维向度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口头讲解和板书为主,学生合作学习模式带有一定的形式主义特点,教师无法保障兼顾每一合作小组的学习情况,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也无法了解学生的思维模式与知识掌握情况,不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对此,教师需注重加强自身在学生合作过程中的适时引导与适当介入,借助逐层设置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明确学习目标,提高组内合作与探讨的实效性,更好地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推动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平面直角坐标系题目为例,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有一点A位于第一象限,连接线段OA,请在坐标系上找到一点B使三角形OAB为等腰三角形,并分别思考在以OA为底边、以OA为腰长的情况下点B的位置。教师在观察学生组内探讨情况时发现他们普遍都能够认识到存在2个点B分别位于线段OA的两侧,但却在如何精确定位这两个点的过程中出现了争议。针对此情况,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记得等腰三角形的一条重要性质吗?”学生都能够快速反应出“三线合一”这一知识点,并围绕这一关键点继续进行组内探讨,学生给出了用尺规作OA中垂线,这条线分别与x、y轴的交点即为B点的答案。在此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回答问题,学生普遍能够意识到用圆规以O为圆心、OA为半径画圆,圆与坐标轴的4个交点即为B点,但这一答案仍存在疏漏,对此教师可尝试引导学生组内探讨是否存在遗漏条件,有学生提出以点A为圆心、OA为半径画圆,得出了另外2个结果。这样,教师通过利用问题介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清思绪、建立学习支架,使其在组内成员交流探讨、引导启发的过程中逐步总结出问题的完整答案,促使学生逐步完善思维认知结构,进一步提升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2.3利用微信辅助进行教学
首先,利用微信可以将家、校沟通平台建立起来,有利于老师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校的教育管理方法,应该有家长的理解以及支持,对于学生在家庭方面的教育,学校也可以利用微信形式给予指导,利用微信能够有效实现二者的统一,促使中学数学教育获得最佳效果。微信辅助教学,有效避免了传统家访或者家长会带来的不便,能够促使家校沟通更为和谐,不再受到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沟通效率获得了质的提升。其次,微信可以实现师生在线上交流。中学数学教育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虽然因材施教的原则已经提出多年,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定困难。而微信教学能够实现一对一的教学,交流更为便捷,教师可以实施针对性的教学,教学方式更为有效。第三,利用微信可以将学习共享平台建立起来,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利用微信平台学生能够有效完成自主学习,对所学内容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在微信平台上,学生也可以查阅经典例题,同时也可以观看名师在线讲题,更好地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2.4提高教师教学的水平
从教师自身知识能力水平出发,中学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可以通过教师培训、教师深造、教师再学习等等多种途径来提升。从教学途径的选择出发,中学数学教师教学水平可以通过减轻多媒体教学的依赖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来提高。如人教版中学数学《平面图形》的教学,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帮助学生建构平面图形,但是对于知识的解读和传授,应当以教材为主,教师讲解为辅,降低多媒体设备的依赖程度。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能够降低中学数学教学困境出现的概率,有利于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
结语
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在中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化教学资源有一定积极作用,不仅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有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养成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从而全面提升中学数学课堂学习效率.但是,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同时,还需要结合板书进行教学,从而有效梳理知识点,让学生清楚地知晓本节课的主干结构以及重难点,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孙彬博,曹一鸣.中学数学课程中信息技术应用:回顾与展望——以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内容演变为主线[J].电化教育研究,2019
[2]胡钦太.回顾与展望:中国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历程与未来[J].电化教育研究,2019
[3]安富海.信息技术支持的城乡教师教学共同体构建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