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境教学为桨,泛舟数学之海——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分析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9期   作者: 张冲
[导读] 教育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教育情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张冲
         (安徽省濉溪县四铺中心学校,安徽 濉溪235115)
         摘要:教育实践证明,非智力因素——教育情境对于学生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将会左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整体学习效率,基于此,本文结合了笔者的一些粗浅教学经验,对如何营造趣味、生动、科学的教学情境,怎样引导初中生泛舟数学知识的海洋问题,展开了简要探讨,希望可以达到寓教于乐,优化数学教学质量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情境教学;教学方法
         数学知识的海洋是辽阔而无边际的,而想要让初中生徜徉在数学知识的海洋,首先我们就需要营造生动、趣味、真实的教学情境,以良好的教学情境为桨,让学生学会自己到数学知识的海洋中冲浪。对于情境教学如何与小学数学进行融合的问题,本文笔者展开了几点经验之谈,其中不足,还望同仁斧正。
         一、情境教学的实施原则
         为了避免情境教学方法的应用流于形式,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数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其一,思维启发和引导性原则。简单来说,就是教师所创设的课堂教学情境,要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究的积极性。这就需要教师在设计教学情境之前,多考虑一些学生现有的学习经验和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上设计学生可以“触碰到学习果实”的教学情境。其二,情境设计的科学性原则。教师要科学分析当前所面对的各项困难,以及现有的各类教学资源,做出针对性强的教学情境设计,不要为了应付而设计。其三,教学情境要富有趣味性。枯燥无味的教学情境很难调动学生探究的情绪,所以,唯有增加教学情境的趣味性才是最合理的出路。立足于此,情境教学方能更好地融合于初中数学的课堂上。
         二、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1)设计问题探究情境,点亮数学思考之路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重视思维锻炼的综合性学科,初中阶段的数学思维探究过程更是多如繁星。所以,如何激发学生的思考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设计问题探究情境入手。问题的设计是为了设计悬念,它的作用就像是在学生探究数学新知识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学生按照“明灯”的指示,就可以更好地通向数学新知识的殿堂。换言之,就是悬念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欲罢不能,从而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悬念设计的方式,构建问题情境,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教学指导八年级上册“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应当明白本课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轴对称图形”和“对称轴”的概念,教材中给出的解释是“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称为对称轴”,根据这个概念,教师在引导学生读完该理论后,可以启发学生,“同学们,大家现在请找一找我们这个教室里有哪些轴对称图形?如果有,它们的对称轴又在哪里?”,就此,通过这个问题,营造某种悬念,让学生开始观察这个教室,然后七嘴八舌的说一说哪些物体包含了轴对称的美学,比如,有的学生说“人的脸面”,有的学生说,“教室的黑板”,还有的学生说,“我们使用的课桌”等,一时间课堂变得十分活跃,打破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的宽度和深度。


         (2)结合生活,构建生活探究情境
         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关联还是十分密切的,根据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来看,生活中无时无刻不在应用着数学知识,对此,教师可以从实际出发,用事实说话,以现实的素材作为背景来设计问题情境。如此,学生就会感觉到似曾相识的体验,便于抓住学生的内心情感世界,提升数学教学效率和质量。
         比如,在教学指导“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我们可以结合挂图的方式,展示某个天气预报的地图与气温图像,接着教师手指引导学生的目光集中在拉萨、北京和武汉三个城市,图像上显示武汉气温3°C-10°C,北京气温-5°C-6°C,拉萨气温-15°C--2°C,由此让学生通过计算得出每个城市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的温度差,并让学生说一说,“哪个城市的温度差最大,温度差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影响?”,对此,有的学生说,“拉萨城市的温度差最大,出现这样的现象,很有可能我们早晨和晚上出门需要穿上厚棉袄才可以,但是到了中午就可以稍微变得暖和一些。”,由此生活情境教学的意义和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3)构建操作体验情境,强化理解和记忆
         新课程改革标准中曾明确提出,“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古语也常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亲手制作,亲身体验,这种身心投入式的情境教学方式,是任何理论讲说教学模式无法企及的。数学知识本身也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枯燥性,这都会让学生觉得事倍功半,基于此,笔者在教学指导“四边形”的知识时,其中就涉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平行四边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几何图形方面的角度、长度和面积的知识点探讨,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剪一剪的方式,体验四边形的角度、边长和面积等方面知识的深度剖析,强化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让学生理解什么叫“内角”、“外角”、“内角和”以及“对边”和“对角”的概念,提升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另外,不仅在课上,学生也可以在课下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学习兴趣,去提前动手制作数学新课中将要用到的教学用具,这样一来,学生不仅锻炼了自己的自学能力,更让课上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用时。
         综上所述,当前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生学习兴趣低,学习效率差和学习质量不高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度的反思和总结。而从新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实施角度来看,情境教学方法的融合,或许可以帮助打破这一数学教学的僵局。针对该问题,本文简要从几个不同的方向入手,如生活教学情境的构建、问题探究情境的设计以及操作体验教学情境的应造等,论述了情境教学与数学教学的具体如何方法,希望可以点亮学生数学学习和探究之路,让学生尽情徜徉在数学知识的海洋。
         参考文献:
         [1]李慧超.论初中数学情境教学对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促进作用[J].求知导刊,2020(26).
         [2]茆华.探讨如何提高初中数学中函数教学的效率[J].数理化解题研究,2020(17).
         [3]王瑞红.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初中数学情境教学的实施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20(0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