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扣语文魅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9期   作者:周瑶
[导读] 语文,是一个“美”的存在

         周瑶
         岳阳市岳阳楼区洛王小学  414000
         摘  要:语文,是一个“美”的存在,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语文世界中体会汉字的魅力、语言的幻化、情感的丰富以及种种深远的意义。语文学习,很容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事实可以看出,无论一个小学生其他功课有多差,其语文却总有发光点可寻。语文教师可以借由语文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带领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的遨游,去探索属于语文世界的新天新地。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教学;语文魅力
         引  言:一个字的构造,可以彰显它本身的含义;一个词语的形成,可以描绘一幅精彩的画卷;一句短语的出现,代表一个完整的意愿;一段简短的诗篇,蕴含作者无尽的思念……语文的世界,就像潘多拉魔盒一样,内里充满了无数奇幻的小精灵,等待着真爱的他人去一一开启,发掘。教师,是引向魔盒的方向标,探索之路是否曲直,大部分取决于方向标的指向。在语文的世界里,需要刮起一阵创新的风,来推动教育的前行。小学生,还不具备完善的决策能力,对于自己所接触到的事物,还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因此这时候怎样的浇灌,便会怎样的生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可以让学生们在语文学习中轻松自如的前行。本文将结合语文魅力,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谈一谈语文教学中的有力之作为。
         一、从兴趣入手,让学生真正爱上语文
         兴趣是新知学习的最大劲敌,无论是一项多么了不起的工程,总是不能逃脱带着兴趣的推敲。在语文学习中,教师善于利用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对后续的教学任务的完成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一)拆解语文资源,激发语文兴趣
         语文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形体的美的存在,一首小诗,一段歌谣,一个小谜语,一段歌词等等,无不妙趣横生。把这些有趣的语文资源拆解到语文教学中,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一首小歌谣,其明快的节奏感可以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兴趣由此迸发;一段小故事,可以让枯燥的学习,瞬间适当一些快乐的因子;一个小字谜,可以让学生感到原来汉字可以这样去释义。例如在教授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赵州桥》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赵州桥的一些神话故事、历史传奇、还有流传于民间的一些歌谣来拉开本节课的帷幕。河北小调《小放牛》就是很好的导入题材:
         “赵州桥来什么人修?玉石栏杆什么人留?
         
         哎,什么人骑驴桥上走?什么人推车压了一趟沟?
         
         赵州桥来鲁班爷爷修,玉石栏杆圣人留,
         
         哎,张果老骑驴桥上走,柴王爷推车压了一趟沟。”
         一首欢快的民歌响起,学生们的瞌睡虫一下子就会被赶跑,老师借此带入本文的主角--赵州桥,学生们一定会听的津津有味。
         (二)利用教学资源,引流兴趣热点
         小学生最难以管教的一点便是他们的活泼好动,容易被周围的实物分散注意力,完全受好奇心的驱使。其实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来让学生的好奇心转移到学习上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各种新式教学资源层出不穷。推拉式的黑板下,隐藏着各种机关。一键启动的多媒体设备是最能让小学生兴奋的教学器材。以前单调的板书,配合现在奇妙的多媒体,让小学生时时刻刻感受到上学的快乐,更惊叹科学的神奇之处。教师利用多媒体,可以制作精良的教学课件,搭配优美的音乐,简短的小视频以及色彩绚丽的图片,可以让学生在感官上得到满足的刺激。

如在学习《我变成了一棵树》这一节课的过程中,老师如果能够利用多媒体,把动画一般的课件一帧一帧地播放给学生观赏,把小主人公变成一棵树的情形用动画演示出来,中间穿插着对文章的讲解,学生们直观的观看着故事的发展,一定舍不得把思绪留给窗外的引诱吧!
         二、整改教学路线,提高教学效率
         学习语文,就狭义的方向来看,就是让学生在学习中提高阅读和写作的能力,丰富自己对语文的认知,促进其全面发展。可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很难再让教学质量上升一个台阶的。想要迎合小学生的学习品味,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路线,走条条大路通罗马的教学方针,来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以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共鸣。学习的方式可以有“听、说、读、写”那么就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改造教学活动。
         (一)利用角色扮演,深刻体会作者情感
         说部编版语文教材是一部呕心沥血之作也不足为怪,它集合了古今中外通俗易懂的一些文章,只为培养学生的认知,开发学生的思路,促进好习惯的养成而服务。学习这些文章之后,可以让学生的审美提升一个档次,饱享文学的盛宴。在学习课文时,体会作者的感情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这个环节,除了直接的讲解之外,角色扮演也会更能通达作者的情感触发点。在学习部编版《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一课,就可以让学生们发挥表演的天赋,一位扮演急性子的顾客,一位扮演慢性子的裁缝,中间安排几位同学客串一下前面三家裁缝店的老板,各自揣摩一下所扮演角色的人物性格,说话语气以及说话技巧。这样角色表演的方式,学生们都会跃跃欲试,摩拳擦掌,也很快可以理解当事人的心态与课文所要表达的情感意思。作为学习的引导者,教师有必要开发更多的表演机会给学生,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能培养出极具表演天赋的人才。
         (二)画中寻找学习乐趣,寓教于乐
         画画,是表达学生内心感受的一种最直接的方式,很多小学生对画画都有一种特殊的喜爱。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爱作画这一点,让学生用童稚的笔触来描绘他们眼中的语文世界,发表他们内心对各种事物的观点。《静夜思》是一幅描绘夜景的上乘之作,教师在教授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们展开想象,在教师的指点之下,以自己接收到的讯息,从自己的理解角度出发,来画一画心目中的“静夜思”。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闭上眼睛,轻轻的读一遍《静夜思》,然后让学生冥想映入眼帘的情形。一个个小问题可以给学生以指引“李白当时站在哪里呢?”、“天空中出现了什么?”、“地上又出现了什么呢?”、“把你心中的夜景图补充完整吧!”。这样一安排,学生们会很顺利的画出一幅幅别具特色的夜景图,从而试着从自己的角度去理解诗人李白当初的思乡之情。这样的方式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本课的印象,相信等他们踏上人生的另一个阶段,也不会忘记这一课的经历。
         三、联系生活,展现语文魅力
         语文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是身边熟悉的教育方式。教师可以利用生活中的语文知识来阐释课堂上的知识,把课堂上的知识再渗透进生活中,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去在生活中应用语文,让语文更好的服务于生活,体会生活中语文的魅力之所在,这样更能撬开学生的思维之门。例如在学习《火烧云》这一课时,就可以利用生活中的火烧云自然现象,帮助学生们更传神的去理解火烧云的现象。火烧云在日常生活中不是每天都会出现的,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提前熟悉课本内容,在火烧云出现的那一天,通过家校微信群,给学生们布置下观察火烧云的作业,让学生们去发挥想象,天空中都出现了什么形状的云朵。回归课堂以后,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对于火烧云的看法并写一段观后感,先给学生们埋下新知伏笔,日后学到这一课,熟悉感会油然而生。语文来源于生活,更融合于生活,教师多多观察,会发掘更多的生活相关语文魅力,从而得心应手的教授给学生以朴实且真切的语文知识。
         结束语: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的魅力就像被遮蔽光辉的金子一般,需要我们细细打磨,慢慢品味,魅力的光才会更好的折射到学生身上。语文教学,需要教师精心梳理,集思广益,设计出贴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方针,方能在教育上开辟一条同样成功的捷径。
         参考文献:
         [1] 陈黎玲.浅析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多样化策略[J].课外语文,2017(06):72.
         [2] 朱广迪.发现语文的魅力,走进语文的世界[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6(04)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