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秋红
信宜市水口镇第一中心小学525346
摘要:随着当今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在培养学生基本文化素养方面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在小学语文方面。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培养基本听说读写能力的关键科目,对小学生的语言方面起到一定的启蒙作用。在核心素养的要求下使得小学语文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语文运用能力,以及语文文化传承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策略
随着当今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重心也愈来愈向素质教育转移,各个学校也在不断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语文核心素养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而在小学教育阶段中,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启蒙科目,对学生将来的学习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铺垫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显得格外重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在致力于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基本能力学习,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
一、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内涵
语文核心素养是指小学生具有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在语文方面表现出来的文学、文章等学识修养和文风、情趣等人格修养。在小学语文阶段,小学生受年龄以及身心素质的限制,听说读写能力尚不成熟。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表达以及写作能力。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语文核心素养的基本内容,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核心文化素养。
二、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转变教学观念,营造宽松教学氛围
小学生好奇且好动,如果语文课堂过于严肃和认真,则违背了学生的天性。因此,教师应该使课堂气氛保持活跃有趣,营造一种欢乐轻松的氛围,迎合学生天真单纯的特点。小学生十分喜欢做游戏,教师可以将游戏引入课堂教学中,在识字环节多设计一些游戏,使枯燥的理论知识变得形象有趣。
例如,在《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识字环节,为了保持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前设计几种适合学生的游戏方法,拿到课堂上让学生自主选择。首先,教师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教师设计几个与本节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如识字儿歌、汉字接龙等,并将游戏规则一一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在组内讨论最喜欢的游戏方式,然后将讨论结果汇报给教师,教师根据学生投票结果选出最受欢迎的游戏活动。例如,在识字环节,教师带领学生玩猜字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识字。如教“拿”这个字时,教师:“一人一张口,口下面有只手。猜一个字。”通过形象生动的字谜游戏,调动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学生们兴高采烈地在座位上比画汉字,在猜字谜的过程中还记住了汉字的构成特点。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思维以形象为主,想象力比较丰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将学生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中来,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以游戏的方法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迎合了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因此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这篇课文时,教师放弃在室内上课,转而组织学生到学校瘦西湖旁边的亭子里上课。教师拿出画笔、铅笔和钢笔问学生:“同学们知道哪支是钢笔吗?”学生指出来了以后,教师让一位学生拿着一只笔在雪地上写写画画,引出“小画家”的主题。然后问学生:“同学们喜不喜欢雪呢?”“喜欢!”“那你们想不想知道青蛙、小鸡、小马和小鸭等小动物们看到下雪后的反应呢?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雪地里的小画家。”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师组织学生玩雪球、打雪仗等,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三)依托课堂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在语文课堂上,一些教师,尤其是具有很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授课方法。很少提问学生,即使抛出一个问题,也很少有学生会积极响应,学生不是在低头盲目地记笔记,就是做与语文学习无关的事情。尤其是到了高年级,学生间的差距逐渐拉大,一些后进生逐渐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提高后进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例如,以《示儿》这首古诗为例,教师提问学生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觉得诗人临去世之前最牵挂的是什么?”让学生顺着这个问题再仔细阅读古诗,让学生对诗人的爱国之情有个由浅到深的认识:从诗人临去世之前感到的悲痛的字面意思,到悲痛的原因,再到“示儿”的内容。层层深入,学生深深地感受到了诗人的爱国赤诚和统一祖国河山的强烈愿望。再如,以《桂花雨》这篇课文为例,教师提问学生:作者的母亲觉得“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是为什么?这个问题对于语文基础知识比较好、情感比较细腻的学生来说不难找到问题的答案。因此如果把这个问题在班上交流,那些后进生容易在影响下人云亦云,反倒不利于这些学生的学习进步,但是如果让他们自己思考,又不容易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的方法,每个小组内安排一两个学习较好的学生带领后进生,在优秀学生的启发和带领下,其他学生自然会得出“其实作者并不是说‘这里’的桂花没有家乡的桂花香。这只是个比方,意思是作者的母亲时刻记挂着家乡的一切,物离乡贵,在母亲的眼里家乡的一切都是最好的”。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会得到提高。
总之,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的开展,离不开教师遵循学生成长和学习的天性,教师要抓住学生好奇而好动的特点创设游戏情境。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在欢乐热闹的氛围中投入到学习状态中去。关注班上后进生的学习情况,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对学习的积极乐观的态度,树立学习语文的自信心,在每个小组内安排一两个学习较好的学生,以带动组内后进生,帮助他们也不断取得进步。
参考文献:
[1]姚丽华.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小学语文教学[N].江苏教育报,2017-12-20(003).
[2]周莉.小学语文核心素养课堂的实践[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7(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