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9期   作者:蔡淑婷
[导读]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对信息技术教育做了较为全面的处理和分析

         蔡淑婷
         福建省南安市省新中心小学362300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对信息技术教育做了较为全面的处理和分析,对其有了新的认识。微课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手段,在教学中发挥出了很大的价值,在小学阶段应用微课教学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还可以改变传统课堂中的弊端。虽然微课教育引进教学课堂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是有很多的不足。
         关键词:小学语文;微课;应用
         微课教学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将科学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多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近年来,语文教师越来越注重微课融入到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将课堂讲解视频放到网络上,给予学生自主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利用课余的时间,在网络上学习教师讲解的内容,在课前对教材内容有初步的认识,记录下自我不懂的知识点,便于更好地处理难点问题。同时,在微课上接收到老师课堂所给予的反馈,认识到自我学习上存在的不足,积极加以改正这些问题,进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的质量。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运用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新课标的推进,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改变传统呆板的语文传输方式,还鼓励教学老师运用多种教学形式与教学方式进行课程改革。例如,将微课与小学语文的结合教学,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但在实际的教学中,多数教学老师并没有认识到微课的优势,导致应用次数较少。此外,即使部分教学老师在教学中使用微课,但因不了解微课的正确运用,导致效果不高。例如,微课在教学中需要教学老师提前准备,将有关视频内容加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得教师在课堂中进行适度的放松,丰富教学内容,避免单板性的口头灌注,有效得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多数教学老师在微课的制作上,认为备课负担很大,不懂得如何搜索资源做出内容整合,导致微课的教学质量不高。除此之外,在微课的制作中不懂得学生的心理,导致所制作内容学生较难理解或者较为枯燥。以上这些原因主要因教学老师对微课的制作和运用缺乏正确的理解,使得微课质量不能得到有效发挥。
         二、微课在小学语文当中的有效运用
         (一)导入教材内容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可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完成预期教学目标,重点在于教师课堂导入环节效果如何。对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师应结合学生兴趣喜好,来设计课堂导入环节。由于学生一般对有趣的视频感兴趣,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导入环节结合微课资源,注意微课资源与教学内容的衔接性,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如,在教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课文时,为让学生对黄河这条母亲河具有直观的认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微课视频时,加入黄河的图片与视频,通过播放视频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被黄河的气势所震撼,从而提高对课文的学习热情。


         (二)创新教学方式
         如果微课只是教师课堂的复制品,这对学生而言是毫无意义的,也不能引发学生注意。由于小学生抽象思维还没有发展完全,微课所起到的作用应该是将课本上抽象知识形象化和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理解记忆,特别是创设情景,有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如,在教学《朱德的扁担》课文时,在课堂上为学生播放提前制作好了的朱德的生平经历与所做贡献为主题的微课内容,从而在学生脑海中形成立体的朱德形象。之后,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通过微课知识,从而对朱德的认识上升到一个新高度。
         (三)实行分层教学
         微课能够展示出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教师利用微课实行分层教学,制作视频时就划分出了教学的层次,将一篇课文的讲解划分成几个部分。第一个部分为基础部分,分析文章的主体内容;第二个部分为习题部分,带领学生深入探讨文章内容背后的文化情感;第三个部分为生平分析部分,将一些作者的经历融入到微课中,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例如,教师制作《雪梅》微课视频内容,将内容分为以下三个内容:第一个部分为字词的认识,带领学生诵读古诗,背诵古诗;第二个部分为翻译部分,讲解古诗的译文,分析作者的情感;第三个部分为卢钺的生平经历,介绍卢钺的创作背景,满足各个层次学生的需求,逐步加深对古诗的分析与讲解。
         (四)拓展教学内容
         语文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文化知识,将各个国家、民族、社会、生活的内容容纳到教材当中,促使学生形成丰富的人生阅历,强化他们对于社会的认识。微课容纳了教材上方方面面的内容,体现了课文的本质内涵,更将教材与网络资源相融合,展示出教材课文的文化背景,介绍了作者的生平经历,向学生讲解了更多的素材,拓展课堂教学的内容,让学生逐渐积累下丰富的写作素材,形成夯实自我的文化基础。例如,微课讲解《邓小平爷爷植树》这篇课文的内容,引入多个邓小平爷爷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案例,将网络资源资料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邓小平爷爷,对邓小平爷爷有充分的了解,明确他人生所做的几件大事,认识到他所提出的“改革开放”的基本内涵,带领学生从邓小平爷爷的生平记事看课文,促使他们积极学习邓小平爷爷积极奉献的精神,强化学生的道德素质。
         总之,微课教学依靠自身内容短小精悍的优势,被教师广泛应用于教学当中,并为教师解决了许多教学问题,是今后一段时间内教师教学必不可少的教学辅助工具。所以,为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教师需要在教学中合理使用微课教学,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教学优势,通过信息技术手段推进学生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小萌.分析微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具体运用[J].中国新通信,2019,21(21):194.
         [2]黄丽华.小学语文教学中微课设计应用初探[J].青海教育,2018(Z1):46.
         [3]陈燕媚.微课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方法[J].文学教育(下),2018(09):56-5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