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雨婷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都一中实验学校610500
摘要: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够了解到国家名山大川的壮丽秀美,感受到世界各地的人文风光以及自然景观。因此,学好地理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开阔学生的眼界和心境,还能够帮助学生建立保护地球、保护大自然的强烈意识。但是,由于地理学科在升学考试中所占比重没有语文、数学等主要学科那么大,很多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并没有重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在进行授课的时候没有将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课堂氛围也比较低沉,教师的地理知识传授效率较为低下,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没有得到有效激发。因此,教师必须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重新审视,积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地理学科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提高地理成绩,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
引言
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自己初步的性格和个性,对社会和人类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理解和认知,对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民俗习惯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因此采用开放式的问题设计、建立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而课堂讨论,就是在老师提出问题以后,通过学生自主性的探讨,展开探究式学习,从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性教学。
一、教师应该及时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
地理学科涵盖的知识是很广泛的。因此,教师在进行地理知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注重将知识进行延伸。这种教学理念可以有效帮助学生意识到地理知识的博大精深,并对学习地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会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课外知识的调查和研究。比如,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材中,为学生讲述了亚洲其他国家的地理特征以及人文风光,并对每个国家的特产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些知识对初中生来说是很新鲜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具有强烈的探究精神。地理教师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在进行教案准备的时候要多为学生加入课外知识的展示,及时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借此机会全面提升班级学生的学习欲望。每本地理教材的附录还会为学生介绍与地理相关的英文单词知识,教师可以在进行地理知识讲解的时候,为学生介绍有关地理的英语单词所蕴含的知识,让学生学会将各个学科进行融合,从而完善学生的学习体系。
二、利用生活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老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生活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学习模式打破的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将生活化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结合到一起可以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生活化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将学生分成几个合理的小组进行学习,在把与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带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合作小组,布置课外实践活动,像,城市化工厂的地理位置是否合理的调查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又如,在学习《自然灾害》时,就可以成立几个寻找自然灾害小组,让各个小组在日常生活中寻找自然灾害,教师可以设立几个详细问题,比如:哪个城市发生了什么样的自然灾害?灾害给人们带来了哪些伤害?等,最后比一比哪个小组的答案更加详细。这样不仅学习到了地理知识,还可以使学生们的见识更加开阔。
三、积极利用教学设备及教学道具
地理学科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认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因此,初中阶段开设地理课后,教师需要讲解的第一节课便是帮助学生学会看地图,了解地球的运动方式。学科开设的第一节课是十分重要的,这将决定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第一印象。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运用教具,并结合现代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切实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兴趣。教师可以在第一节课开始之前的课间便将《世界地图》以及《中国地图》挂在教室内,让学生去观察和读图。在上课一开始,教师便可以询问学生能够从两张地图中学到什么知识。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了解到学生的自学能力,从而帮助自己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制定教学方案。学生在学习与地球运动方式有关的知识时,教师需要利用先进的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地球在宇宙中的运动方式。让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从而激发学生乐研地理知识的兴趣,与此同时,地理学科的教学效率也因此得到明显提高。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不能轻视自己所教的这门学科。地理知识的学习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帮助学生更为详尽地了解自己所生活的这个星球,从而学会热爱自然、保护地球。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一定要积极与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学手法,让自己的地理课讲得更具有趣味性。从而提升课堂价值和自身的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地理学习能力,使其学会在生活中用地理的思维看待和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张英贤.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07):190.
[2]林隆芳.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实践与探索[J].当代教研论丛,2019(09):97.
[3]郑海霞.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与探索[J].学周刊,2016(32):168-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