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养成教育的切入点

发表时间:2020/11/3   来源:《中国教师》2020年第19期   作者:高伟
[导读] 小学阶段学校开设美术课程,其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质

         高伟
         济南市章丘区鲁能实验小学

         摘要:小学阶段学校开设美术课程,其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人文性质,是学校培养学生美育的主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课程。《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美术课程的开设要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具体要求,其课程开设要以全体学生整体发展为本,推动学生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的正确养成,为学生今后健全人格的形成打下坚实基础。小学美术教学要求学校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使得课程教学融入养成教育也成为了必要。本文主要是通过探究小学美术教学的具体过程,进而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养成教育的切入点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美术;养成教育;行为习惯
引言:养成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即主要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思维和语言习惯,为培养学生人格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阶段的学习一方面是为了开发学生们的智力,另一方面则是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美术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提高审美意识,属于德智体美劳中美育的重要一部分,教师在小学美术课堂中融入养成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价值观,为国家推行素质教育贡献力量,使学生在早年学习生活中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处事的习惯,对学生能够自主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一、做人处事习惯
         良好习惯的养成是个人日积月累的结果,在小学美术课堂中,美术教师要注重学生做人处事的良好习惯的养成。一方面,在课堂讲述过程中,小学美术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并且时刻规范自身的行为,以身作则,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教师要对学生的美术作品多给予鼓励和赞扬,不可采用过多激烈的言语刺激学生,学生可以在教师支持下积极进行绘画作品的创新,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也能够尊重教师。教师对学生的鼓励和支持,使学生在有爱的环境下能够养成尊重他人、感恩教师并给予回报以及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良好行为品格。例如,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将自己所用到的绘画及制作工具要完整归位,并在学生美术创作过程中,善意提醒学生要将自己的学习用具收拾整齐。并且在面对绘画及制作工具共享的局面时,要认真创作不可胡乱浪费废美术资源,将美术作品创作产生的污渍用抹布擦干净。另一方面,在课堂讲述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养成勤学善思的良好习惯。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懂就问,这使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认真分析的过程中明白自身的不足,使学生能够勇敢提问并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这种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使今后在学生社会实际生活遇到难题时,能够积极主动寻求帮助并出色完成。小学美术教学中养成教育的切入对于学生行为处事品格的养成奠定基石。
二、学习习惯
         小学阶段是学生进行学习的黄金时期,小学美术教师应抓住学生美术学习的实际过程,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的养成教育的输入。
(一)学生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学习质量,小学美术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为学生今后做好每件事形成良好的态度性。在课堂听讲方面,美术教师无论是在讲授如何绘画、制作以及美术基础知识时,应当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态度,积极调整自身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认真学习。例如,在进行涂色课程讲授时,要防止学生因为过于简单的操作而使学生产生掉以轻心的心理,强调涂色方面的颜色搭配以及材料的选择,使学生能够认真对待这项工作。在学习的主动性方面,教师要时刻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积极创新自身的教学讲授方式和教学内容,抓住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使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在学生造型表现时,教师可以以学生现阶段喜欢的文学作品以及影视作品依据,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到美术学习中。


(二)学生学习的具体过程
         学生学习美术除了上课认真听讲之外,还需要做好课前准备以及积极完成美术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小学美术教师可以在上一节美术课结束之时,提醒学生下节美术课所需准备的美术用品,避免学生在美术课程学习时出现看别人创作表现的尴尬境遇,并且针对美术用品未准备齐全的学生给予一定的惩罚,使他们养成提前做好准备的习惯。同时,在学生完成绘画过程中,教师不可过多的干预,而是鼓励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去完成绘画作品。这个过程可以摆脱学生过度依赖教师去临摹,从而培养他们自主思考积极创新的良好习惯。
(三)学生学习的生理习惯
         学生在完成具体创作任务过程中,教师也要培养学生良好的生理习惯,对学生的坐姿、握笔姿势以及用眼等都要进行正确的行为规范。在实际调查研究过程中不难发现,现如今我国出现近视的年龄段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这与学生用眼习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小学美术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绘画的过程,要时刻提醒学生坐端正,眼睛与纸之间的距离要保持在一尺以上,并且不能用使用过美术用品的手去揉眼睛,时刻保持用眼卫生,让学生从小养成爱护用眼的习惯。此外,在课堂讲授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一些礼仪细节,比如,上课前师生要互相问好,要求学生上课要抬头认真听讲,不可低头窃窃私语,并且回答问题要举手示意,向同学借用相关物品要说谢谢,使学生能够养成尊敬教师和同学之间要互相尊敬的良好习惯,这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习惯奠定基础。
(四)学生的学习能力
         美术教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注重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不要使学生过度依赖他人的帮助。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内容进行自我发挥,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学生在独立完成美术作品过程中,会认真体会教师所给的题目标准,认真思考本课的中心主旨,这也对于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有很大帮助。
三、鼓励劳动
         美好生活的创造与学生积极劳动密不可分,教师应在实际教学阶段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养成勤劳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让他们积极为美化校园环境做贡献,例如,建议学校定期组织黑板报的评比活动,让学生以“我的祖国母亲”、“开学了”、“环境小卫士”、“抗击疫情-我在行动”等题材进行创作,并进行相应的评比。此外,也可以鼓励他们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来装点校园或教室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还可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社会活动,让他们用学到的美术知识贡献自己的劳动力量。让学生在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术价值的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为养成教育具体实现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
结束语
         美术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美以及主动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由内而外都能形成良好的审美价值。本文主要是通过做人、做事以及学习和劳动这四个方面为中心去进行养成教育的切入,这个过程为美术教师教学以及学生提高自身的审美给予了巨大的鼓舞。并且秉持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给教师因材施教提供了良好的准备。小学美术教学中切入养成教育,有效的推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推动学生人文精神的形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综合素质型人才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刘林.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养成教育的切入点[J]. 成功:教育, 2018, 000(015):P.180-180.
         [2]布仁. 浅析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C]// 2019年中小学素质教育创新研究大会论文集. 2019.
         [3]陈宇齐. 浅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5(10):35-35.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