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国庆
陕西省宝鸡市眉县城关中学 722300
摘要:在新课改素质教育理念之下,为了渗透现代化教育理念,初中美术学科教学需要积极推进基础的素质教育内容,以此引导学生在美术课堂之中形成良好的核心素养。本身在传统应试教育理念之中,初中美术课一直处于被边缘化的地位,使得学生在很少的时间内去接触美术课程,难以有效调动学生美术学习兴趣和热情,造成学生在审美观的形成过程中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限制,进而造成了学生情感把握不够准确。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研究,在初中美术课堂教学之中,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理念要求,积极挖掘美术作品中的情感素材,使得学生在情感培养之中对美术作品具备一个良好的判别意识,积极构建一个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态度,提升初中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以爱感人;德育渗透;情感培养
对于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而言,初中美术教学在新的教学理念影响之下,重新获得了教学主动权,得以在教学创新和改革之中积极融入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带领学生在美术课堂之中真正挖掘美术作品的情感因素,以此来丰富初中学生的情感感受,让学生在美术作品学习之中体会真正的情感表达。本身美术作品便是一种情感艺术的再现,创作者通过美术创作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而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美术进行鉴赏和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情感体验,使得学生利用情感来创造美、感受美。
一、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意义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教育的方式对学生美术情感进行积极的培养,是当下初中美术教学改革优化的主要组成部之一,以此帮助学生通过鉴赏和分析美术作品,真正体会作者的内心情感,以形成良好的情感素养,并在情感体会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道德观,为社会其他人带来积极的一面,也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之下将情感与美术相结合,真正强化对美术内容的个性化理解,从而明确自己自身的美术学习方向和目标,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初中美术教学中情感培养的实践之法
1美术教师要加深认识,更新教育理念
在初中美术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素养,初中美术教师必须要通过加强自身对美术教育的认知,以提升对情感教育的理解,积极转变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从而设计良好的教学目标,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之下对情感教育的错误认知,将情感教育提升到同等要的教学地位之上,以此来开展积极有效的情感教育,帮助学生在美术课堂之中树立正确的情感意识。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掌握情感教育的最新动态,拓展美术情感教育范畴,并且在课程设计以及内容安排上有针对性的增加情感教育的比重,重视对各种优秀艺术作品的欣赏探讨, 让学生从讨论中感受和触摸艺术家的精神世界,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品位和情感修养。
2加强情感修养,具备良好的情感素养
初中教师给予学生最主要的作用,便是学生能够通过教师日常行为和言行举止学到自身有用的内容,以此强化教师的模范作用。本身初中美术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中,便需要关注到自身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通过散发个人人格魅力来对学生学习意识和学习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初中美术教师为了强化情感教育的内在价值,便需要通过对自身情感修养的培养,来感染每一个学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一个良好品质对自身的重要性,从而感受到美术学习的荣誉感,进而帮助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美术教师要积极进行艺术实践与教学的情感体验,提高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和在社会交往中的情感沟通能力。教师要具备积极稳定的情绪,丰富的情趣和一定的幽默感,这些素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融洽师生感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此外美术教师还需积累绘画技能、美术知识,不断进行美术创作创新活动并对美术教学不断进行探究。
3培养审美观念,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美术教师在培养学生情感素养之中,要懂得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在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展之中,应积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懂得引导学生在生活之中提升观察能力,去观察生活细节之处的美感。当然在教学之中,初中美术教师也需要与教师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因此提升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构建一个和谐向上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与同学和教师进行主动的交流,丰富自身的学习经验。借助师生讨论,能够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对美术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控,更好的将其深藏情感通过交流和探索主动挖掘出来,以此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审美意识和观念。
比如,在美术教学中,有关《艺术—生命与自然和谐交融》这一内容的授课当中,学生将接触到国内外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文化差异带来的不同美的表现力,不仅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它使学生能够逐步掌握学习中的感知和欣赏方法;最后,为了保持课堂的活跃性并反映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欣赏某幅作品。
参考文献:
[1]邓滢滢.融入情感教育,让初中美术课堂更有魅力.美术教育研究,2018(04):25.
[2]张晶.初中美术情感教育研究.发展导报,2017(04):11.